台灣品牌

含有「台灣品牌」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台灣小眾香水市場正迎來「無性別香氛」浪潮,年輕世代追求自我表達與永續價值,而亞太更被視為高潛力區域。你是否想過,中性香水背後的原料供應鏈有哪些隱藏挑戰?檀香、岩蘭草等關鍵素材如何影響成本?同時,台灣茶香又具備花香、果香與奶香的多層次特質,天然契合中性香調。來看看台灣品牌正展現你從未注意過的國際潛力。
Thumbnail
了解2025年台灣最推薦的隔熱紙品牌,從隔熱效果、性價比、品牌信譽到售後服務全方位評估。
Thumbnail
柏緯-avatar-img
2025/08/10
標題寫這樣 2025年在台灣最受推薦的14個隔熱紙品牌 內文剩下13個?
介紹28個臺灣本土耳機品牌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同時也是耳機工廠的二代,我對台灣的耳機產業有著一份特別的情感。今天,就讓我這個「耳機老司機」帶大家一起來探索台灣本土的耳機品牌,讓你在選擇耳機時多一點選擇,並支持我們在地深耕的品牌。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為什麼有些品牌或人,好像總是那麼成功?他們到底有什麼秘訣? 其實啊,這跟一個物理現象很有關係,就是「飛輪效應」。就像一個大輪子,一開始要轉動它需要花很大的力氣,但當它轉起來之後,就會越來越容易轉,最後甚至會自己轉個不停。 這在商業上也是一樣的道理。一開始,一個新的品牌或產品要打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常因換季過敏而苦惱,或者家中的孩子也有各種惱人的肌膚不適,那麼你一定要認識Wewee這個品牌。Wewee的產品全都是在台灣設計與製造,以守護家人的健康為核心,研發出一系列全家大小都能安心使用的護膚產品。他們不斷針對過敏肌進行測試,追求膚感與舒緩功效的完美配方,因此成為許多醫護人員推薦
Thumbnail
這款很適合推給喜歡出遊大自然的親子們~
Erins 6號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03
Tingku Tjarungan 非常適合!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2/24
有點嚴肅的話題,值得深思,問題是怎麼做?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7
普普文創 如果要我說的話,『正名』應該是拿回文化話語權第一步。​例如:課本上閩南語應該統稱為『台語』(或至少文化部已經通過的『台灣台語』),因為兩語至少有10%的差異(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也是互通喔,這部分可參考我們在 Miin 的說法),其他理由如同。這點教育部承諾至今都還沒做到;https://miin.cc/story/1036279​又例如:中華文化在台灣必須一律改稱為『台灣文化』,因為在日治時期早已形成許多中國本土沒有的文化差異。當這樣的差異被錯誤膚淺的名詞抹消的時候,人們自然在文化認同上無法區分中國和台灣。​如果連最基本的名詞差異都混用、凡事是都採用中國文化統戰的學術定義時,後面的討論都沒有意義了。『正名』其實就是改變看待事物的切入點,切入點改變了,我們才能看到許多台灣和中國在語言文化面向上的實質差異。我們許多時候正是沒有看到這些差異,所以才會一直覺得必須留在中華文化裡面鑽研。彷彿沒有中華文化,台灣就沒有文化一樣。因此,正名或許是一個你可以深思的面向。
最近,好像又有人在講『台灣華語』的議題。雖然不否認台灣華語具備一定程度的特色,但若很客觀地從中台兩國人口數的觀點來切入,在市場、實用性、文化傳播上,台灣華語在世界上其實已經沒有具備太多的優勢。台語,反而才是更能展現台灣特色,未來文化優勢的潛力股。
Thumbnail
前篇文章提到了我打算來創業,那麼,我要來做哪種商品什麼好呢? 首先,我不是設計出身的,也不會打版繪圖什麼的,雖然我很想做服飾或者是珠寶品牌之類的產品,但我並不是那麼相信自己的審美觀是符合大眾所想的。(笑) 我常常覺得可以自己白手起家建立一個工廠、一家公司、一條產業鏈是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
Thumbnail
獨立設計師品牌甫月 fuyue 邁入第 10 年,透過首間概念店「logo_f by fuyue」,打造展演、服飾與飲食的複合式空間,成為捷運中山站的亮點。設計總監 Jerry 為我們導覽空間細節、分享服裝設計師的創意與創業挑戰。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