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

含有「國會」共 9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子音在韓文中可以當初聲也可以當終聲,發音基本上一樣,只有少數幾個子音在初聲和終聲發音不相同,這篇就說另外五個平音單子音,這組單子音幾乎都是雙聲字,在不同的狀況下會有不同的發音
Thumbnail
很多年前,我跟朋友去日本的國會圖書館,我待了一天印象最深的是,圖書館裡有食堂! 彼時台灣的圖書館連食物都不能帶進去,但國會圖書館裡有便宜的食堂而且品質很不錯,不過國會圖書館非常非常的大,幾乎是像我朋友這樣做研究的人才會去,進去還要事先申請,一進去就是一整天,裡頭有食堂也很合理。十五年後我發現韓國的
Thumbnail
這張照片是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旁的一棵巨大枝繁葉茂的榕樹,樹冠向四面八方展開,就像一把天然的大傘,為草地和周遭的人們遮風避雨。今天經過,覺得畫面跟「國家人民的保護傘」,非常貼切──因為政治人物的責任,正是像這棵樹一樣,扎根土地,承擔風雨,為人民創造庇護與安定。在台灣的藍天白雲下,人民渴望的,不
Thumbnail
傑克-avatar-img
3 天前
真希望這些不只是希望而是能成為現實阿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傑克 還真的是考驗。希望成真。不過難,視野限制格局。
付費限定
最近臺灣的國會就是在砍掉政府的預算,然後基本上做「政策買票」。例如通過對士兵大幅加薪,普發錢之類,都是直接讓每人拿到現金,否則政府的資源分配沒有價值。外面不少人討論國會根本沒這權力,這是違憲的,但我認為違憲與否並不重要的,他本來就是一個政治宣示,就算是違憲不能實行,那就會直接挑戰憲法,說憲法是「阻著
2025年7月26日,台灣舉行了一場前所未見的大規模立法委員罷免投票,針對橫跨藍白兩陣營共24位立委及一位市長,涵蓋多個選區與政治光譜。此舉由基層選民與部分公民團體發起,訴求主要集中於質疑特定立委在國會中立場曖昧、對中國傾斜,企圖透過憲法所賦予的罷免機制,撤除其立法職權。
Thumbnail
VeinTRON-avatar-img
2025/07/29
我覺得台灣不管哪個政黨,執政黨和其他在野黨必須和平相處,不然中華民國台灣將走向糟糕的道路上。 和平合作這對台灣民主更加有幫助,更加有利。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29
VeinTRON 您非常持平而且理性客觀~💐正常國家的忠誠反對黨,必須先忠於人民。👍
  「在1456票當中有3張票弄錯,這個比例很高嗎?或許你會認為也還好吧?那麼假設換成1446萬張票下去算呢?這是2020年總統大選時,有出來投票的投票人數。」
Thumbnail
從確定罷免日期的那天開始 我每天買一罐7/26到期的罐裝飲料 不是因為我愛喝飲料 而是提醒我7/26 就有一群立委準備被倒掉 7/26一起下架這些不良立委 讓他們的保存期限只到七月 大罷免大成功 P.S. 這罐飲料是之前在健身房工作 廠商贊助的魔爪
Thumbnail
2024年選後,「朝小野大」格局引爆臺灣近年罕見的大規模罷免潮。 本集許律師將解析此次罷免風潮的制度背景、政治癱瘓的根源與民間運動的自發特性,並對比中國的選舉與罷免制度,突顯臺灣民主機制如何讓民意制度化地表達不滿,反觀極權體制下異議的代價。透過法制與社會角度,重新審視民主的韌性與挑戰。
Thumbnail
臺灣監察院的改革方案,主要分為民選監察委員與將監察權移轉至立法院兩種。民選監察委員能提升正當性,但可能導致政治化;將監察權移轉至立法院能強化國會監督,但也可能造成權力過度集中。兩種方案各有優劣,需要在提升監督效能、確保獨立公正與避免權力濫用之間取得平衡,並考慮對臺灣憲政體制長遠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加坡的選舉制度與政治環境,分析執政黨人民行動黨 (PAP) 長期執政的背景脈絡,以及新加坡獨特的「投票自由,選擇有限」的現象。作者涵蓋選舉制度設計、選區劃界、投票時間的決定權、媒體環境、對反對黨的法律壓力等因素,並探討得票率對 PAP 的支持度影響與未來發展。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