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門
含有「念佛法門」共 3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5/01/10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此品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由夏蓮居老居士就五種無量壽經原譯本會集而成。原本艱澀繁複之文字,使之爽朗簡潔,但仍採用原文未改一字,謂千百年無量壽經之最善本。有此一經則大藏經均變成此經解釋之文。學佛終極目標就是導歸極樂。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本經為學佛最高指導原則。
#
一念相應一念佛
#
念佛求生淨土
#
淨宗法門
喜歡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5/01/09
精要十念法
以淨空法師宣說之《簡要必生十念法》,此法易集資糧,信願行之,個人往生在握,共同菩提大業。自修者,日中九次念十聲佛號,亦即晨起與睡前各一次,日中三餐各一次,午前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午後開工及收工各一次,共計九次。每次稱念十聲四字或六字彌陀名號,而原有之日常定課可照常行之。
#
阿彌陀佛
#
簡要必生十念法
#
念十聲佛號
1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10/09
【往生淨土要訣】信 ‧ 願 ‧ 持名 (五) 妙果
《要解》說:「信願持名,以為一乘真因;四種淨土,以為一乘妙果。擧因則果必隨之,故以信願持名為經正宗。」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是深信、切願、力行為要耳!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三萬五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改變,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成誑語。一得往生,則永無退轉。
#
極樂人民普皆一生成佛
#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
普賢行願品
1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9/03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念佛法門為易行道,念佛有四:(一)實相念(二)觀想念(三)觀像念(四)持名念。持名念佛,更為簡易精深,直截了當,契理契機,萬修萬去。故持名一法稱為徑中之徑。阿彌陀經說:執持名號。無量壽經說: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觀經說: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
念佛法門
#
無量壽經
#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1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8/13
淨修捷要報恩談 (十五) 接引往生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
淨修捷要報恩談
#
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3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8/07
淨修捷要報恩談 (十二) 密淨不二 (2)
極樂世界豎窮三際,過去、現在、未來,豎著來說的嘛,這是窮盡哪,找不到頭了。橫遍十虛,橫著是空間,是遍滿十方虛空,東南西北四方,加上四個角,八方,加上,上下,就是十方,遍於十方。這句佛號要把「阿」字念準。東密興教大師說,他讚歎念佛法門說:「從一個『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一切咒就從一個『阿』字出生。」
#
阿彌陀佛
#
極樂世界豎窮三際
#
極樂世界橫遍十虛
2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6/19
倓虛老法師佛七開示 (二)
「一切修行法門,最方便丶最簡單丶最容易的,就是念佛法門。」 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
#
念佛法門
#
倓虛老法師佛七開示
#
諦閑老法師
5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4/26
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六) 勝妙無比的佛中之王
阿彌陀佛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成佛,用什麼方法?用名號。念「阿彌陀佛」的方法,人人都會念,只要肯念,沒有不成就的,這個方法太妙了!所有一切諸佛都是幫助眾生圓成佛道的,但確實比不上阿彌陀佛這個方法。
#
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
一念相應一念佛
3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4/08
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六) 無高下心的平等世界
《往生論》描述極樂世界的妙色莊嚴時說:「無垢光燄熾,明淨曜世間」。「無垢光燄熾」,「垢」是代表煩惱習氣,極樂世界的光明是從真心本性裡自自然然生出的。自性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純淨純善,所以在這種光的氛圍當中,眾生的煩惱習氣會消除得乾乾淨淨,真心本性就顯露了,這就是妙色莊嚴。
#
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極樂世界的二十九種莊嚴
#
無高下心
2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1/20
示眾 ‧ 徹悟大師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
徹悟大師
#
一念相應一念佛
#
惟心所現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