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唐詩

含有「悅讀唐詩」共 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從「微觀敘事」與「生態觀照」角度重讀韓愈《盆池五首》。此詩寄託晚年心境,體現中唐文人「以小見大」的審美取向。其藝術特色在於白描與擬人化並用、科學觀察與詩意想像結合,並透過層遞結構由物入理。歷代評論肯定其「化小為大」之筆力,近代學者則論其「微觀美學」。
Thumbnail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此詩作於元和十年(815),為劉禹錫自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朗州十載,重返長安的作品。短短四句,表面看不過是玄都觀賞花之作,實則暗含辛辣的諷刺。
Thumbnail
「丘墳滿目衣冠盡,城闕連雲草樹荒。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昭王。」---韓愈〈題楚昭王廟〉 韓愈在唐代中期文壇,不僅是古文運動倡導者,其詩歌亦以語言蒼勁、議論深刻著稱。元和十四年,韓愈上諫迎佛骨表,大大觸怒篤信佛教的唐憲宗,當朝被貶為潮州刺史。韓愈在趕赴貶所途中,行經楚昭王廟,不禁觸景生情
Thumbnail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5/08/24
〔韓愈雖以短章小詩,卻開風氣之先。此詩既延續了唐代懷古詩的傳統,又開啟議論化的新作風,對宋代詩學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詩評得好!少不是差而是精。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4
向日葵大叔 韓愈詩的確作得少而精,韓詩成為宋代詩人重要的學習對象。
〈寄全椒山中道士〉不僅是即景寄懷之作,更深刻映照中唐官員仕宦與隱逸的矛盾。韋應物以簡淡清新的景物描寫,寄託深邃的心靈自白;其「郡齋詩」不僅豐富了唐詩的題材,更為後世文人提供了調和仕隱矛盾的範式。凡此種種,使韋詩於中晚唐詩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8/22
嗨,晨安!此首詩讀過幾回,今再讀您解析更了然其背景,謝謝李兄!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2
林漢清 早安,歡迎漢清留言抒感~😀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裴潾《裴給事宅白牡丹》 唐代文學之盛,表現在題材的多樣與詩境的深廣。咏物詩尤為士人所喜,蓋以物寓志,既可避世諱言,又能彰顯人格。裴潾《裴給事宅白牡丹》即為此類之佳作。其詩篇幅不長,然意象精粹,對比鮮明,寓意深邃。
Thumbnail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5/08/22
「無人起就月中看」除了比較貶詞性的孤芳自賞,其實也是自己勵志積極敘述。一個人終究要自明,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這首詩既是對外界的體驗,也是回到自觀的心理的琢磨吧?!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2
向日葵大叔 謝謝您精湛點評,很認同高見。👍😀
杜甫一生的詩心沉鬱頓挫,常在盛景中見憂患。《贈花卿》正是代表作之一,華美的樂聲描繪,看似讚揚友人花卿的才藝,卻同時隱含對亂世禮樂失序的深切警惕。讀此詩,既聞繁華樂舞之聲,也能感受到杜甫內心的憂慮。
Thumbnail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5/08/19
「人間能得幾回聞」有物哀感,讓人珍惜生命。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9
向日葵大叔 憂患和喜悅,交織難分…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蘇台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越中覽古》。李白一生遊蹤廣闊,於吳越之地,曾作《蘇台覽古》與《越中覽古》,皆為追懷往昔之作。清人黃叔燦在《唐詩箋注》中指出,二首體局各異。
Thumbnail
在中唐裂變的年代,詩與仕不再是平行線。宰相武元衡在被貶赴蜀途中,寫下《題嘉陵驛》,表面記行旅,實則藏心跡。這不是一首風景詩,而是一段權力沉浮的自白,一封寫給自己命運的遺書。
Thumbnail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5/07/17
棒棒詩評美美圖。
唐代詩人張若虛《全唐詩》存詩二篇,然其《春江花月夜》藝術成就之高,意境之深,卻足以橫絕一時,為千古傳頌名篇。詩題雖沿承樂府舊題,然全詩已脫離傳統樂府歌辭俗艷之習氣,藉由「春、江、花、月、夜」五字作為構思綱領,四句一段一換韻,結構儼然;鋪展出融合自然、情感與哲理的長卷,展現中國古典詩歌藝術之巔峰境界。
Thumbnail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5/07/16
第一次讀到這詩就驚為天歌,寫了粗淺的心得。https://vocus.cc/article/65962498fd89780001af8007 按詩分段寫了九回。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16
向日葵大叔 剛剛拜讀完成,非常精湛的講論。詳見大作第九段之留言。
    盛唐詩歌以氣象宏大取勝,李白與杜甫是盛唐時期最耀眼的兩大詩人。杜甫較之李白,更富於社會寫實精神,後人盛讚為「詩史」。杜甫終其一生未曾顯達,卻始終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其仁者襟懷、「一飯未嘗忘君」的人格特質,後世推尊為「詩聖」。整體詩風沉鬱頓挫、體制完備,詩論家盛讚為「集大成者」。
Thumbnail
薇亦柔止-avatar-img
2024/09/17
潦倒新「亭」?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17
薇亦柔止 新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