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唐詩|韓愈〈題楚昭王廟〉評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丘墳滿目衣冠盡,城闕連雲草樹荒。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昭王。」---韓愈〈題楚昭王廟〉

韓愈在唐代中期文壇,不僅是古文運動倡導者,其詩歌亦以語言蒼勁、議論深刻著稱。元和十四年,韓愈上諫迎佛骨表,大大觸怒篤信佛教的唐憲宗,當朝被貶為潮州刺史。韓愈在趕赴貶所途中,行經楚昭王廟,不禁觸景生情,遂題下這首詩。

詩中的楚昭王,曾一度振興楚國,卻終究未能挽回楚國的衰微。韓愈登臨其祠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丘墳滿目衣冠盡,城闕連雲草樹荒」之荒涼景象;盛衰之變,在對比之中,更顯滄桑。然其筆鋒隨即轉折:「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昭王。」意謂宮闕雖已傾頹,然人心不泯,猶然紀念其德澤。於是,詩篇之主旨,轉入「功業易逝、德澤可久」之意;既發抒了歷史感慨,也是一種自我提升。 藝術表現與風格特色 此詩之所以耐人尋味,在於它使用極簡的語言,凝煉出深刻的懷古意蘊;前後對舉之修辭,使「盛極而衰」之變化,顯得愈加鮮明;具象的景物如墳丘、城闕、草木,本為眼前之景,也是時代消長之隱喻;而「一間茅屋」的樸素形象,更反襯出「德澤不泯」的力量。

全詩敘事層次清晰,由壯麗轉至荒涼,再由荒涼轉至德澤,語勢跌宕而沉著自若。風格蒼涼而不消沉,議論之中寓含抒情,正符合韓愈「文以載道」的旨趣。

詩篇評價與歴史定位

從中唐貶謫文學的視域來看,韓愈被逐出長安,前路茫然;詩中「丘墳滿目」「草樹荒頽」之景,映照了他內心的黯淡。然而,他並未持續處於哀怨之中,而是轉入「猶有國人懷舊德」的議論,藉此自我安慰,寄託理想。這種將個人困境昇華為歷史與道德體悟的姿態,正是唐代貶謫文學的重要特徵。 若與六朝之流放詩篇相比,韓愈在荒涼景象中,仍然堅持儒者的精神自覺。他肯定德行的永恒價值,既是對昭王的評價,也是自我心志的宣示。從詩史角度觀之,他在繼承李杜傳統的同時,更凸顯「以詩議論」的特色;這一特色,其後為宋代詩人所繼承,歐陽修、蘇軾皆能「以詩言理」,將抒情與議論相結合。〈題楚昭王廟〉正可視為此一詩學轉型的先驅。 韓愈〈題楚昭王廟〉短短四句,卻層次分明,由盛衰感慨轉至德澤不泯;既抒懷古之情,又寓儒家理想。作為貶謫詩,它更承載了詩人身世之感與精神自守,表現出「窮而後工」的文學氣質。

由此可見,韓愈雖以短章小詩,卻開風氣之先。此詩既延續了唐代懷古詩的傳統,又開啟議論化的新作風,對宋代詩學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就唐代詩史的視域觀之,〈題楚昭王廟〉不僅是韓愈個人心境的寫照,更是唐宋之際詩風轉折的標誌。

東海大學唐式建築(李建崑攝影)

東海大學唐式建築(李建崑攝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2K會員
1.1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8/22
〈寄全椒山中道士〉不僅是即景寄懷之作,更深刻映照中唐官員仕宦與隱逸的矛盾。韋應物以簡淡清新的景物描寫,寄託深邃的心靈自白;其「郡齋詩」不僅豐富了唐詩的題材,更為後世文人提供了調和仕隱矛盾的範式。凡此種種,使韋詩於中晚唐詩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2025/08/22
〈寄全椒山中道士〉不僅是即景寄懷之作,更深刻映照中唐官員仕宦與隱逸的矛盾。韋應物以簡淡清新的景物描寫,寄託深邃的心靈自白;其「郡齋詩」不僅豐富了唐詩的題材,更為後世文人提供了調和仕隱矛盾的範式。凡此種種,使韋詩於中晚唐詩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2025/08/22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裴潾《裴給事宅白牡丹》 唐代文學之盛,表現在題材的多樣與詩境的深廣。咏物詩尤為士人所喜,蓋以物寓志,既可避世諱言,又能彰顯人格。裴潾《裴給事宅白牡丹》即為此類之佳作。其詩篇幅不長,然意象精粹,對比鮮明,寓意深邃。
Thumbnail
2025/08/22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裴潾《裴給事宅白牡丹》 唐代文學之盛,表現在題材的多樣與詩境的深廣。咏物詩尤為士人所喜,蓋以物寓志,既可避世諱言,又能彰顯人格。裴潾《裴給事宅白牡丹》即為此類之佳作。其詩篇幅不長,然意象精粹,對比鮮明,寓意深邃。
Thumbnail
2025/08/19
杜甫一生的詩心沉鬱頓挫,常在盛景中見憂患。《贈花卿》正是代表作之一,華美的樂聲描繪,看似讚揚友人花卿的才藝,卻同時隱含對亂世禮樂失序的深切警惕。讀此詩,既聞繁華樂舞之聲,也能感受到杜甫內心的憂慮。
Thumbnail
2025/08/19
杜甫一生的詩心沉鬱頓挫,常在盛景中見憂患。《贈花卿》正是代表作之一,華美的樂聲描繪,看似讚揚友人花卿的才藝,卻同時隱含對亂世禮樂失序的深切警惕。讀此詩,既聞繁華樂舞之聲,也能感受到杜甫內心的憂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
Thumbnail
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
Thumbnail
唐 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siau,長亭酒一瓢phiau5。 殘雲歸太華, 疏雨過中條thiau5。 樹色隨山迥, 河聲入海遙iau5。(隨山 一作:隨關) 帝鄉明日到, 猶自夢漁樵tshiau5。 明日就到京都入仕,但古人猶自作
Thumbnail
唐 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siau,長亭酒一瓢phiau5。 殘雲歸太華, 疏雨過中條thiau5。 樹色隨山迥, 河聲入海遙iau5。(隨山 一作:隨關) 帝鄉明日到, 猶自夢漁樵tshiau5。 明日就到京都入仕,但古人猶自作
Thumbnail
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唐代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楚江懷古》對孤獨、無常以及在變化的世界中尋找意義的主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演講者穿越自然景觀的旅程隱喻了他們自我發現的內在旅程。這首詩生動的意象和令人回味的語言營
Thumbnail
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唐代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楚江懷古》對孤獨、無常以及在變化的世界中尋找意義的主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演講者穿越自然景觀的旅程隱喻了他們自我發現的內在旅程。這首詩生動的意象和令人回味的語言營
Thumbnail
《巴西聞收宮闕,送班司馬入京》唐 杜甫 聞道收宗廟,鳴鑾自陝歸kui。 傾都看黃屋,正殿引朱衣i。 劍外春天遠,巴西敕使稀hi。 念君經世亂,匹馬向王畿ki。 傾盡都城的人! 傾都 來看一般百姓紀錄的口語唸歌,俗稱七字仔! (tshit-jih-a2) 一 ,先看正規正矩的四
Thumbnail
《巴西聞收宮闕,送班司馬入京》唐 杜甫 聞道收宗廟,鳴鑾自陝歸kui。 傾都看黃屋,正殿引朱衣i。 劍外春天遠,巴西敕使稀hi。 念君經世亂,匹馬向王畿ki。 傾盡都城的人! 傾都 來看一般百姓紀錄的口語唸歌,俗稱七字仔! (tshit-jih-a2) 一 ,先看正規正矩的四
Thumbnail
褫高(四庫本作亭)道中農居(1055年) 北宋 · 韓琦 山脚林成簇舍窠ko,門前流水養嘉禾ho5。 森森松柏圍先隴, 濈濈牛羊滿近坡pho。 官賦已供餘歲備, 村歌無節得天和ho5。 安全盡責廉平吏, 三歲齊民更孰過ko。 這是太平盛世的詠嘆! 「官賦已供餘歲備
Thumbnail
褫高(四庫本作亭)道中農居(1055年) 北宋 · 韓琦 山脚林成簇舍窠ko,門前流水養嘉禾ho5。 森森松柏圍先隴, 濈濈牛羊滿近坡pho。 官賦已供餘歲備, 村歌無節得天和ho5。 安全盡責廉平吏, 三歲齊民更孰過ko。 這是太平盛世的詠嘆! 「官賦已供餘歲備
Thumbnail
時師生往佛山尋根⋯⋯
Thumbnail
時師生往佛山尋根⋯⋯
Thumbnail
溪居 唐代柳宗元 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長期在官場上奔波勞碌,感到身心疲憊。終於,他被貶谪到了南方夷狄之地。作者在農家菜圃旁結廬而居,過著清閒淡泊的生活。他時而耕田,時而泛舟,怡然自得。在滁州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Thumbnail
溪居 唐代柳宗元 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長期在官場上奔波勞碌,感到身心疲憊。終於,他被貶谪到了南方夷狄之地。作者在農家菜圃旁結廬而居,過著清閒淡泊的生活。他時而耕田,時而泛舟,怡然自得。在滁州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