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

含有「流感病毒」共 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人腦能處理的概念數量大約是7項,一但超出這個數量大腦就會需要把這些概念分類、命名、暫存以方便理解。
Thumbnail
本文探討易經中「經」與「傳」的區分,並解讀「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這段經文。文章以臺灣立法院的議事亂象與麻疹疫情為例,闡述聖人處理天下大事的態度,強調「謀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的重要性,呼籲應以理性務實的態度處理複雜的公共議題。
Thumbnail
謝立婷-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4
🙏
但都不是。 醫學跟其他大部份的學問都一樣,都只通過實踐來成就與體現。 只不過必須耗費更多時間、犯錯的空間也比較少而已,換個角度來看可以說是風險比做其他學問高些。
根據占星風水師William的預測,2024年春節後至6月,臺灣將面臨多重社會事件風險,包括火災、爆炸、森林大火、火山爆發、交通事故、性犯罪、社會治安事件、環境汙染、健康問題及公眾人物的危機等。文中詳細說明各類事件的預測時間及嚴重程度,並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做好防範措施。
Thumbnail
流感與流感重症的一線之隔往往取決於我們如何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如何自我觀察與照護才能避免陷入重症風險是本篇文章想要告訴聽眾的照護課題
本文詳細比較流感與感冒的差異,說明流感的嚴重性及潛在致命風險,並提供預防流感及提升免疫力的方法,包括接種疫苗、勤洗手、戴口罩、均衡飲食等,以及針對高風險族群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大S流感重症導致死亡又再次喚醒醫療衛生的敏感神經,從新冠病毒引起的COVID-19到這次事件的流感病毒重症,又或者一般型小感冒及鼻過敏等都同時有許多相似症狀出現,到底如何區分或者如何照護?透過症狀分類是一個常用的歸納方式,然而在沒有正確的醫師診斷,自行解讀判斷卻經常出現錯誤而延誤黃金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