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流感重症導致死亡又再次喚醒醫療衛生的敏感神經,從新冠病毒引起的COVID-19到這次事件的流感病毒重症,又或者一般型小感冒甚至只是尋常性鼻咽過敏症狀都同時有許多相似症狀出現,到底如何區分或者如何照護?透過症狀分類是一個常用的歸納方式,然而在沒有正確醫師判別的醫療診斷,自行解讀判斷卻常常出現錯誤而失去黃金治療時間!
中醫獨特的分層治療
中醫診治外感疾病透過層級式思路作為診斷治療依據,不同於西醫思維的是中醫治療核心加入「身體機能的強弱」作為治療根本依據來使用藥物,傳統中醫理論將身體機能強弱用「正氣」來描述,將外來侵犯的病毒細菌都稱為外邪,甚至影響身體機能平衡的外在因素包含風、寒冷、濕氣都可以廣泛稱為外邪。
分層治療的意義來自於病原攻打到身體哪一個層次戰場
中醫治療上會診斷評估到底外邪強度發揮多少?
身體免疫系統作戰能力發揮多少?
外邪進入身體不同器官所造成的影響力範圍多大?
影響身體作用到哪一個深度層次?
成藥的方便卻可能是場小災難
傷寒論將這樣治療思維統整為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的六經辯證系統,根據的是病邪強弱與身體正氣作戰到哪一個層次層級作為用藥治療依據,也因為不同病源有強弱之分,不同身體狀態導致機能有強弱差別,用藥用針直指病位的使用就必需專業中醫師診察過後才能精準治療及改善體質,常見的成藥通常效果不佳,甚至因為不夠精準導致後遺症持續存在,沒有正確恢復身體運作機能。
身體機能的強弱決定了恢復時間的長短
加入「身體機能強弱」的治療診斷元素後,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中醫治療不是只有症狀治療,也不是短暫的驅趕病毒細菌這麼簡單,急性期透過中藥引導氣血分布來輔助免疫力作戰能力的強化,作戰過程中戰死的病毒細菌及免疫結合殘留物都需要身體代謝排除,症狀緩解及病理產物排除最終都透過藥物來引導排除的路線,生理機能才能順利恢復原始運作,也因為這樣的整體觀治療特色,中醫治療輕感冒、流感、新冠病毒等都可以讓後遺症透過氣血調整來恢復器官的原始功能運作。
#流感
#流感中醫治療
#免疫力
#傷寒論 經方 中醫
#周大翔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