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錄

含有「浮生漫錄」共 7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友人分享一則短視頻,一隻活潑亂跳的鳥兒,喝了太陽能板流出的廢水,不到五秒鐘,立即倒斃於池。這則視頻令人相當震撼。當代社會對再生能源的需求,幾乎等同於對未來的企盼。太陽能板作為最普及的再生能源裝置之一,經常被視為「清潔能源」的象徵。 然而,若將目光放至其全生命週期,便不難發現太陽能並非全然無瑕的綠能…
Thumbnail
薇亦柔止-avatar-img
7 天前
聽我弟弟在説,台灣以往的魚池,現在全變成太陽能板。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薇亦柔止 台灣的能源議題,常常成為政客「博弈」的項目…唉!
在人生暮年,回望世事滄桑,愈發確信世間權勢皆有限,惟有信仰能成永恆之依歸。 能夠包容不同的意識形態,共同邁向和諧社會,實為天下蒼生之所願。世間若少一位梟雄,而多一位聖哲,人類的幸福,自可多增添一分…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8/17
世上有兩種人難得: 聰明而厚道的人 高貴而平和的人 拜讀大作 讓我崇敬您的虔誠精神 上述兩句話正是您的寫照 容我向您學習!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7
彼得潘 不客氣不客氣,互相勉勵~😅😀
什麼是宣傳?就是無恥的說別人的壞話,不要臉的說自己的好話,順便兒睜着眼睛說瞎話,另外還要禁止别人說真話。---毛澤東 據説毛澤東說過此話,另有一個來源認為是前蘇聯共黨總書記戈巴契夫之名言。但如嚴謹考證毛澤東全集及戈巴契夫著作,並無確切來源依據。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8/16
嗨,晨安!晚來愈存疑,愈是科技往前現代化,普羅大眾的智慧有提升嗎?亦或沉淪?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7
林漢清 感謝感謝,這樣的互動,非常有意思。🙏😀
旅居美國波士頓的兒子寄來一批兒孫們的生活相片,選出兩張分享。照片裡,兩個孩子在客廳裡專注地練習足球,另一張則是兩兄弟圍坐逗弄小妹,彼此陪伴。這些看似尋常的片刻,卻令我心中湧起深切的喜悅。童年的笑聲與奔跑,是家庭延續最真實的印記,也是一種無言的安慰。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8/16
嗨,午安!真為您慶喜兒孫健康平安!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6
林漢清 感謝感謝,傍晚好~😀
水面上的綠意,看似無根,卻總有什麼在深處牽繫著它。有風時隨風,有光時向光,沒有聲音,卻有生命。只是,我們常常忘了——漂浮,也是一種需要依靠的存在。 半年前,我在國立中興大學的校園裡,看見水面上漂浮的大薸,綠葉如花,層層疊疊,像是為那方水域添上的一抹溫柔。我撈了幾株回家,放進陽台的水盤中…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5/08/11
深受啟發,感謝。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1
普普文創 兄台的創作,我也深入學習-~👍😀
每逢父親節,總會在心底默默停下腳步,想想自己這些年走過的路。世界各地有不同的父親節日期,慶祝方式也各具風貌,有的溫馨、有的盛大,有的莊嚴、有的歡快。然而,無論形式如何變化,背後的核心,都是一份子女對父親的敬意與感謝。 我的父親是一位炸藥製造技師,專事製作商業用爆炸物……。
Thumbnail
七月二十六日,台灣歷經一場舉國矚目的罷免行動。喧囂之後,社會迅速歸於平靜:百業照常,人們各就各位。這樣的回復秩序,是民主社會正常運行的表現,也是台灣制度韌性的體現。然而,這份平靜,亦掩蓋了一場正悄然進行、無聲卻致命的戰爭──認知作戰。
Thumbnail
格友#9884d-avatar-img
2025/08/07
台灣不少人裝睡,任憑別人喊破喉嚨,根本無感。西藏、新疆、香港都演過了,近日四川江油正激烈演出,只要有點良知理性,怎麼會無感?甚至為加害者掩飾、美化?李教授苦口婆心,令人敬佩!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7
格友#9884d 開心,聽到知音~
每年7月30日是國際友誼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riendship),這一天,或許不如傳統節慶那般熱鬧,卻宛如一縷溫柔的晨光,照進繁忙生活的縫隙,提醒我們:有那麼一些人,以無聲的陪伴、真誠的理解、持久的善意,成為我們一生的亮光與依靠。
Thumbnail
友人致贈一張問候圖片,平常我不會特別注意,最近看到不少畫展,對於介乎抽象/具象的圖片,總是引發特別的関注,這張圖片,正巧吸住我的目光。 在光與色交織的畫面中,寧靜的藍緩緩升起,宛如心湖深處的安寧。魚群如思念般成行,輕盈游過晨曦未醒的水域;葉影微斜,彷彿低語著時光的柔聲。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8/03
有喔~!一看到圖片,立刻感受到平安喜樂!感恩!感謝!👍🏻🥰🍀
台灣自清代起,即為一多元族群所構成的移民社會。清領時期,閩粵移民陸續來台,墾殖拓土,形塑出台灣最初的社會輪廓。至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國民黨政府遷台,隨行者不僅包括政府高層與軍事幹部,也涵蓋學術、經濟、媒體等各界菁英,對當時的台灣社會,帶來政治與文化上的劇烈變動。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