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台灣中華郵政曾發行一枚特種郵票,以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孔雀開屏圖》作為圖案。畫中孔雀舒展尾羽,金翠輝映,羽毛紋理細膩,兼具中西畫法的神采。 郎世寧,原名 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義大利米蘭人,耶穌會傳教士。康熙年間來華,先後侍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受封為宮廷畫師。他以西洋油畫之透視與光影,融入中國工筆畫的線條與構圖,開創出別具風格的「中西合璧」畫風。
其畫作無論人物、花鳥、走獸,皆能細緻入微而且氣韻生動。乾隆皇帝尤喜愛其畫作,宮廷典藏無數佳構,《孔雀開屏圖》即為代表之一。
這幅畫為絹本設色,橫 282 公分 × 縱 328 公分。畫中有兩隻孔雀,一隻正開屏立於花下,一隻回首舉步;園中有湖石、玉蘭、牡丹、月季、海棠盛放。原作目前收藏於台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為院中珍品,寓意吉慶昌盛,極合帝王審美。這枚古畫郵票,在中華郵政的古畫郵票系列中,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首先是題材宏偉而華麗。相較於一般的古畫局部或文人筆墨的簡淡,此圖題材廣大而鮮明,孔雀開屏本身就是視覺的焦點,非常吸引人,因此它能吸引不只是集郵者,也能吸引對藝術感興趣的社會大眾。 其次,郎世寧是中西融合藝術的標竿,他的作品在古畫郵票中尤其具有代表性。他把細節、色彩、光影處理做得非常成熟,透視與質感的豐富使畫作不只是「中式花鳥」,而是有立體感、透明感的傑作。
第三,從畫幅到縮小尺寸為郵票,色彩要準確、層次要清晰,尤其是孔雀羽毛那種「漸層色外加羽眼光澤」,在印刷上的要求非常之高。中華郵政在這枚郵票中確實做到即使是小小尺寸,也讓羽毛的眼斑、有金屬光澤感或亮點的部分(例如孔雀羽毛尖端、光影交錯處)都能完美呈現,不模糊,不死板。
古畫郵票的發行,不只是為了集郵,更大的目的是「讓藝術進入日常生活」。很多人在郵票上第一次見到郎世寧的作品,很可能就被吸引,進而去博物館、或從書本去了解郎世寧。所以,當這幅作品被選為郵票題材時,無異將皇家寶藏普及化為庶民可得。
若論及稀有度,這枚郵票的發行量達六百萬張以上,也許並非稀世孤品;然而,其收藏意義卻遠高於價格本身。對於集郵者而言,收藏這枚郵票,不僅是珍藏一幅名畫的縮影,更是保存一段文明交流的故事。
因此,即便這枚郵票不是「天價珍品」,卻是一件可以反覆賞玩的佳作。它提醒我們:收藏的意義,不僅在於市場價格的高低,而更在於與歷史對話、與文化共鳴。方寸之間,承載的是藝術與文明的交會;玩賞之際,亦是對傳統美感的深刻凝望。

清代郎世寧《孔雀開屏圖》郵票(李建崑攝影)

清代郎世寧《孔雀開屏圖》郵票(李建崑攝影)
發行資料
名稱:特298 孔雀開屏圖古畫郵票(含小全張) 發行日期:1991年10月30日(民國80年10月30日) 發行數量:郵票本身發行量為 6,000,000 本 組成:一組二枚單票 + 一枚小全張(小全張圖案取自此畫中精華部分) 題材:清代郎世寧所畫的《孔雀開屏圖》軸(國立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