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節前夕,興大中文系在校園附近的〔阿秋肥鵝餐廳〕舉辦了一場餐會,我有幸受邀,能與母系師長、同仁餐敘,倍感欣喜。席間,解主任暢談中文系未來的發展藍圖,涵蓋課程規劃、跨域合作與系友凝聚,令人對前景充滿盼望;榮退師長與新進同仁之間則閒話家常,談笑間交織著回憶與情誼,映照出「中文人」之間深厚的傳承。此番聚首,不僅是餐敘,更是情感的交會與學脈的延續。 中興大學中文系自民國五十四年(1965)創立,至今已滿一甲子。初時僅有一棟木造建築作為系館,在首任系主任李滌生教授的遠見下,逐步拓展為大學部、碩博士班、在職專班與夜間部兼備的完整體系。六十年來,中文系培育了無數優秀教師,遍布各級學校,並有許多學者活躍於國內外學術舞台,早已蔚然成為中部地區人文研究的重要學府。 本人為中文系第五屆畢業生,自留校擔任助教起步,一路成長為教授;其後又在另一所母校任教九年。即便離開校園,直到2021年以前,仍常回到母系兼任教職,參與研討會、文學競賽等活動,與母系保持緊密聯繫。至今,手中仍持有興大的汽車出入證,亦常至藝術中心參觀展覽,與母校的情誼不曾間斷。 然而,六十年的榮景背後,也不能忽略當下的挑戰。中文系在台灣高等教育界,所面對的壓力並不輕:政治面有中台對立的困境,經濟面有就業市場的侷限,文化面則有主體認同的矛盾,使不少學子心中生出迷惘。此正提醒我們,中文教育不只是知識傳授,更是價值與使命的延續。 如放眼更廣的視野,當今中國的中文學界,仍無法擺脫意識形態的箝制,學術研究常受共產思想的干擾與影響。相較之下,台灣的中文學界更顯純粹淳淨,不僅在體制上保有學術自主,更在精神上承繼學術自由。若細觀近年國際華人文化的共識,就不難發現:純正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之地,已然在台灣。全球華人都普遍認同,台灣最能維繫中華文化的正統與真味。 因此,身在台灣的中文人,非但不應自視短淺,反而更應心懷慶幸。因為我們所承擔的,不只是單一系所的榮譽與個人的學業,更是整個中華文化在自由世界的薪火。這份責任沉重,卻也極其光榮。 興大惠我數十年,既奠定了學術根基,也滋養了人生道路。今日回顧往昔,瞻望未來,滿懷感恩,更添警醒。願中興中文在歷代師長與學子共同努力下,繼續承傳人文薪火,發揮學術典範,文采斐然,氣脈綿長。
甚願年輕學子在風雨世局中,仍能以文為志,以學為光,成為文化傳承的新生力量。
---謹誌於中興中文六十周年紀念。
2025/09/23中文系同仁餐敘

興大校園


興大康橋

中興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