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藝術

含有「生態藝術」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陶莫主要從事現場藝術(live art)。她的表演實踐以身體為核心,將東加的空間和時間哲學融入其中,強調太平洋地區氣候危機的影響。此外,她也積極投身急迫的環境運動和行動,期望在大洋洲引發變革。在澳洲的社會政治背景下,她對於種族、階級和女性政治的敏感性是顯而易見的,更致力於關心少數族群。
Thumbnail
藝術節希望邀請藝術家和各方專家,在作品之外提供更多討論的場合,「共想吧」的活動應運而生。本場講座「不只是議題的生態藝術」請來講者詹育杰,他目前旅居巴黎,為典藏新藝術和藝術家雜誌書寫評論文章。在藝術創作裡的永續,強調的是與自然一同創作,使用天然材料,強調「反污染」、「反剝削」等觀念。
Thumbnail
除了博物館,荷蘭的獨立藝文機構也相當活絡,各個空間有自己的特性和著重的展覽議題。以探討當代藝術與科學、科技、生物、食物、生態等等關係的代表性藝術單位,自今年五月起,在台夫特新開幕的當代藝術中心RADIUS也加入行列,結合藝術與生態學,成為以作品呼籲人們重視永續經營與氣候變遷的新據點。
Thumbnail
最思慮純熟的所謂的「生態」模型,深刻地思考了和諧社會,包括與自然元素關係的各個面向 。在不忘現實的情況下,除了意識形態之外,還以具體方式倡導在日常中尊重自然生態環境的實踐:選擇性分類、回收和再利用、拒絕浪費、倡導生態責任。
Thumbnail
《生態藝術:人類世與造型的創作》一書重新思考藝術創作方式之間的不同區別,對作者保羅・阿登納 (Paul Ardenne)而言,「生態」不單是主題,更是方法和態度。書中介紹了在創作中思考自然、體會生態時所提出的疑問,使我們能以嶄新的方式思考未來。
Thumbnail
將自然作為「藝術物」(objet d’art),作為創作的領域,並不能立即表示詩意的觀點就是生態的。這種投入自然領域的唯一動機,如果真有一個動機的話,會是逃脫主義。我們逃脫,為了去藝術還沒有到達的地方。為了遠離其習慣的地方。
Thumbnail
在攝影技術和媒體介入藝術史之後,當代藝術家面對一個風景區,其「眼」和「心」的觀察和知覺官能,將處於何種共振的狀態?如果,他們處於被既有的心理意識佔領狀態,主觀世界如影隨行,面對易境之後的自然空間,往往也是「身體錯置」中的一種臨時異境。
Thumbnail
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會凝視觀看自己獨立存在的自然?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觀看自然而沒有賦予它含義、權力、象徵意義?很難說。但事實是: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視線與可見物的自主性,並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看,或多或少總是希望看到「更多」的東西,無論是在可見物之中,或是超越可見物。
Thumbnail
面對人類世時代,藝術能做什麼?又做了什麼? 污染、資源稀缺、氣象變化、全球暖化:生態紊亂正在加劇,並且嚴重威脅包括人類在內的物種生存。許多藝術創作者意識到「綠色」回應的緊迫性,因而投入(社會)參與、創立生態本質的表達新規範。為了改變我們的心態,修補、重建我們與唯一地球家園的關係。
Thumbnail
當前的生態問題極為重大,它直接關乎地球上人類的生存,並且毫不客氣地質問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是否可能在非世界末日的情況下留存在「地球之母」上。對抗環境災難?我們都明白:這絕對是必要的,而且是現在。 「成為生態的」 藝術家、「生態藝術家」、「綠色」藝術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