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

含有「發電」共 1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各種的再生能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通通都是為了不要汙染環境所設置,那為什麼不考慮推廣由「運動」來發電? 很多科技也都發明出來讓運動也能發電,比如腳踩飛輪或者之類的,但是為什麼到目前還沒有普及這讓我比較困惑。既然是好事,那就應該鑽研下去,趕快讓這件事起來,並且運動也不會退熱潮,只要是人,一定會要
為什麼核融合無法靠人類做出來? 因為一個太陽要燃燒,要消耗周邊至少到水星距離內(4600~7000萬公里),都沒有星體跟生物可以活的空間,因為太陽的重力、熱能、輻射,會摧毀一切,連水星上都不能住人。如果地球上有一個小太陽,那周邊要隔出多遠的距離才能安全運作?還是你以為人類可以做出阻擋太陽能量的東西
台灣能源結構面臨嚴峻挑戰,逾96%能源仰賴進口,在當前地緣政治下,對天然氣的高度依賴被視為顯著國安風險 此外,儘管政府將再生能源視為轉型核心,但「間歇性」的瓶頸使其難以提供穩定基載電力,對電網構成挑戰。在此背景下,擁核方主張重啟核電能提供穩定電力、強化能源韌性,並協助台灣減碳,以此應對當前困境。
Thumbnail
【目錄】 01 麥特的話 - Homesick 02 下週事件 03 財報更新 - CEG / RCAT 04 覆蓋清單
Thumbnail
8+Joe-avatar-img
7 天前
麥大有估算過CEG收購Calpine後的EPS會增加多少嗎? 我這邊從earning call中找到的資訊是2USD,因為我沒有辦法撈到Calpine的營運狀況所以不確定數字是否合理(?
李麥特-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8+Joe 不好意思啊,這個部分我也沒算過。我找一下時間來研究看看好了!感謝提問喔
第一節:發電廠穩定性的剖析:容量因子作為權威性指標 本報告旨在對美國地熱發電與核能發電在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間的營運穩定性進行嚴謹的量化比較,資料來源為US EIA。為此,必須首先建立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並定義衡量效能的關鍵指標。本節將精確定義營運穩定性,並闡述為何選擇「容量因子」(Ca
Thumbnail
斷裂帶上的賭注:解構台灣擁核論述的真相 第一部分:繪製擁核論述地圖 1.1 導言:一場極化爭議的再起 台灣的核能爭議,是一部橫跨數十年的社會、政治與環境史詩。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挑戰與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這場辯論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特別是圍繞核三廠延役公投的攻防,使得擁核與反核兩大陣營的
Thumbnail
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能源轉型是一場關於速度、成本和規模的競賽。在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迫切需求下,任何能源技術的價值都必須通過其能否快速、經濟且大規模地取代化石燃料來衡量。核電,長期以來被其支持者定位為穩定、低碳的基載電力來源,然而,一份對全球數據的嚴謹審視,卻揭示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本報告旨在論
Thumbnail
臺灣能源政策面臨核能除役與供電穩定間的兩難,本文探討多元能源發展的必要性,並分析不同能源的成本效益及環境影響,呼籲理性對話,尋求穩定、安全、永續的能源組合。
Thumbnail
台灣能源轉型戰略路徑圖:以40GW地熱能引領燃煤除役,構築安全永續的未來 第一節:基礎比較:地熱與燃煤發電 本節旨在建立現有技術(燃煤)與擬議替代方案(地熱)在技術和運營層面的基礎性比較,為後續章節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礎。 1.1 運作原理:從燃燒到對流 燃煤發電與地熱發電的核心目標相同:利用熱
Thumbnail
同意或是反對核三重啟?在那之前先聊一聊原理、數據、各國現況和安全風險,再決定我們想承擔哪種風險。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