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文學

含有「聯合文學」共 14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曹疏影問道:「時代的深刻裂變確定無疑發生之後,再提起筆來的時刻,是變得艱難,抑或容易了呢?」作為被留下的人,也許只有繼續書寫才能不再離開,才能超越「能否書寫」的大哉問,同時解決更深一層「如何書寫」的論題。對於這些精神層次的撞擊,曹疏影發揮其擅長的技藝,用這本語言上具有挑釁意味的詩集來回答。
Thumbnail
然而,好人也會犯錯,相互虧欠後,相互原諒。
Thumbnail
國王 K-avatar-img
國王 K
2025/01/29
1
回覆
1
回覆
伍軒宏寫出德宇的內在心靈,敘事中充滿生活的細節,如與小珪在瓔珞寺的安居結夏、澄王府的度日等,德宇不是救世狂,也不是武道狂,就是一個普通人。可是普通人做自己堅信的原則,即便動搖而最終仍舊沒有退讓,難道不是俠客嗎?
Thumbnail
「如果只能用600字的篇幅描述故鄉,你會從什麼地方下筆?」從記憶、家庭、時事、動植物等著手,吳鈞堯完成《一行波特萊爾》小品集。兩年前出版《臺灣小事》,在全書52篇文章中,他以金門為基底,延伸至臺灣、澎湖等地的「小事」,其實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深植我們的腦海裡。
Thumbnail
「熱帶氣旋」四個字對於臺灣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夏季來臨之後便時常能在氣象預報聽到的名詞,最常走的路徑便是從臺灣東部登陸,偶爾有例外——本週的山陀兒。
Thumbnail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常聽到「自由意志」這四個字。學生希望自己能決定到校時間;出社會之後也想自己決定何時上班、何時休假;戀愛中的情侶已經不願意自己時刻跟對方綁在一起,享受獨處的時光。李琴峰的新作《生之祝禱》將出生的決定權還給新生兒自己,只有嬰兒本人願意來到這世界,產婦才能將懷胎十月的成果送到這世界。
Thumbnail
不同的離鄉背井,有不一樣的逃逸路線。即使都書寫著離散鄉愁,也會因為路線、時代、人物而產生差異。我們在東年的《太平洋廣場號返鄉記》看見二二八事件的片段;《槍桿和筆桿下的眷村文學》訴說外省第一代與第二代生命經歷的差別。而楊明的《南方有嘉木》則透過12歲孩童的視角,穿插國共內戰的歷史,從純真到老練的人生。
Thumbnail
星期天,與受訪者相約北車大廳會面。每次踏進這裡都再次提醒我:台灣是個移民社會。從 1990 年代跨國婚姻與工作普及,東南亞移民、移工人數至今已步入近 80 萬人,無疑成為台灣 人的一分子。雖然東南亞的移民的議題獲得愈來愈多關注,但是一般民眾看見的卻大多是新 聞中的社會案件,那些「台灣人」觀點的詮釋。
Thumbnail
《體貼的貓咪》以18歲麻耶的視角倒敘房子的故事,麻耶的父親在她三歲的時候,因為心臟病突發過世,因此一直都是她跟媽媽(美雪小姐)相依為命。麻耶不疾不徐地喝著奶茶,向讀者說起庫瑪先生加入她們日常生活的過程。
Thumbnail
這本集結超過10年的創作,廖偉棠用詩人的角度寫出16篇末日場景,包括戰爭、外星人、核爆、甚至關於西藏靈童的故事。人類的歷史其實不斷被「末日」提醒著,災難頻傳、物種滅絕、文明消失等。廖偉棠描述更多種可能的末日場景,練習接受悼念及預言,一切該發生與不該發生的都會成為過去。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