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疏影詩集《石榴海難》(聯合文學,2025))
太多事情讓我們無法專注,唯一的解法是繼續書寫、繼續閱讀。曹疏影在獲得楊牧詩獎的《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之後,推出了最新詩集《石榴海難》;而以詩寫成的後記當中,曹疏影除了闡釋「為何寫詩」,也以「我需要發明一種語言」展示敘事者我和對話者你的關係。
在詩集的介紹中可以得知,這是一部「在紊亂與夢魘中誕生的詩集」,也是關於「如何留下來,如何繼續」的作品。詩集名稱來自詩作〈血石榴〉,首節寫道:
雞蛋與高牆,站在雞蛋這邊。
人民與政權,站在人民這邊。
弱勢者與強盜(即使再端莊秀麗),站在弱勢者這邊。
藝術與商人,站在藝術這邊。
創造與官僚,站在創造這邊。
如此可預測的選擇進入到下一個詩節,開始變奏而更富思辨性。整首詩的最後,則收束於我對你的宣告,賦予前面種種的選擇一種指向性:
我想畫一拳血石榴,在這青白色的清晨
拼好每粒心肉,晶瑩的,我想偷走你的海灘,
讓你在我的身體上遭遇
一場甜美的海難
撥開石榴的果實,就是一顆顆剔透如同寶石的果肉。這樣的意象搭配「偷走海灘」的想像,成為了整本詩集背後的巨大象徵。
在《石榴海難》書中,諸多詩作在開篇就直接吸引閱讀的目光:〈春藥祭〉的「我賣給死神一塊豆腐」、〈腐〉的「我喜歡畫一顆擺放日久的果子」、〈分解雕塑〉的「我認識一個人,用四十年模仿菌絲的生長」等。我特別喜歡詩集裡關於人際情感的部分,無論是對讀〈給女兒〉的「爬上一架梯/就只有天」和〈春麗〉的「她的春麗飲了我的春麗的血」,又或者是〈信〉的舉重若輕和〈棄兒〉的驚心動魄,都讓懷揣的思緒被牽引得張力十足。
除了人際情感,曹疏影也以〈AI史〉觸及最新的議題,甚至將自我加入詩作發揮,以下節錄:
好了 我發明了一副
叫做曹疏影的機器
獻給你們,體塊狀
皮膚色,我發明了
就把她從我自己身上
摘下來了。
從微軟小冰(2014)、ChatGPT(2022)到Deepseek(2025),人工智慧在近年被大量討論。曹疏影以己身為器,以「越來越聰明」和「越來越放棄智慧」的辯證,最後連結到個人深處的情感探問,在這類書寫當中展現出獨特的自我定位。
在詩集的自序,曹疏影問道:「時代的深刻裂變確定無疑發生之後,再提起筆來的時刻,是變得艱難,抑或容易了呢?」作為被留下的人,也許只有繼續書寫才能不再離開,才能超越「能否書寫」的大哉問,同時解決更深一層「如何書寫」的論題。對於這些精神層次的撞擊,曹疏影發揮其擅長的技藝,用這本語言上具有挑釁意味的詩集來回答。
原文刊於《中華日報》副刊專欄「文學院手記」(202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