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量拼湊完整的人生:楊明的《南方有嘉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同的離鄉背井,有不一樣的逃逸路線。即使都書寫著離散鄉愁,也會因為路線、時代、人物而產生差異。我們在東年的《太平洋廣場號返鄉記》看見二二八事件的片段;《槍桿和筆桿下的眷村文學》訴說外省第一代與第二代生命經歷的差別。而楊明的《南方有嘉木》則透過12歲孩童的視角,穿插國共內戰的歷史,從純真到老練的人生,也終於明白當年懷抱的夢想是如何沉入時代的洪流。

楊明藉由這部小說「紀錄媽媽那一代的離散歲月」(頁255),同時以「山東流亡師生冤案」為基底,但沒有過度悲傷或慘烈的記事。相反地,一路上從山東煙台、上海、杭州輾轉到臺灣,沈語燕因為年紀太小,起初懷著興奮的心情加入流亡隊伍,許多事情還來不及弄清楚便已經過去:岳王廟、秦檜夫妻、西湖美景。只是,經過的不只是眼前的風景,也是流亡學生的青春:「多年後,語燕她們終於明白,他們的青春歲月即使貧乏困窘,卻也充沛富足。只是人生往往要等到你已經失去,才明白青春是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東西。」(頁178)

《南方有嘉木》是沈語燕的成長小說,也是那一代人生活的影子。個人忙著與家庭、社會、甚至時代對抗,眉臻與安雪各自帶著無奈結婚;范達齊被迫進入空軍學校念書,後來成為機場地勤人員。倒是沈語燕擁有選擇權:台北與員林、學業與婚姻、丁忠敏與魏老師。

這一代人把異鄉當成故鄉,不僅沒想到自己會離家鄉超過一個世紀,也不曾想到還有機會能返鄉。無論是東年或是楊明,透過語言、記憶、文字,努力抓住不斷流逝的過往,試圖拼湊更完整的人生。

故事的結尾停在聯中遷校員林60周年,沈語燕回首「年少的流離漂泊」(頁250),同時經歷過失去與得到,才會明白當初的決定有多麼大的影響力。沈語燕和她的同學們「帶著希望的種子趁風勢前行,終於在另一方土地開出美麗的花朵。」(頁24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gus Yen的沙龍
50會員
200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Angus Y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隨著考古遺址的挖掘與發現,商朝真正的文化與社會跟學生時代課本的描述有很大的落差:人祭、人殉、迷信。
Thumbnail
2025/03/23
隨著考古遺址的挖掘與發現,商朝真正的文化與社會跟學生時代課本的描述有很大的落差:人祭、人殉、迷信。
Thumbnail
2024/10/03
「如果只能用600字的篇幅描述故鄉,你會從什麼地方下筆?」從記憶、家庭、時事、動植物等著手,吳鈞堯完成《一行波特萊爾》小品集。兩年前出版《臺灣小事》,在全書52篇文章中,他以金門為基底,延伸至臺灣、澎湖等地的「小事」,其實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深植我們的腦海裡。
Thumbnail
2024/10/03
「如果只能用600字的篇幅描述故鄉,你會從什麼地方下筆?」從記憶、家庭、時事、動植物等著手,吳鈞堯完成《一行波特萊爾》小品集。兩年前出版《臺灣小事》,在全書52篇文章中,他以金門為基底,延伸至臺灣、澎湖等地的「小事」,其實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深植我們的腦海裡。
Thumbnail
2024/10/03
「熱帶氣旋」四個字對於臺灣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夏季來臨之後便時常能在氣象預報聽到的名詞,最常走的路徑便是從臺灣東部登陸,偶爾有例外——本週的山陀兒。
Thumbnail
2024/10/03
「熱帶氣旋」四個字對於臺灣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夏季來臨之後便時常能在氣象預報聽到的名詞,最常走的路徑便是從臺灣東部登陸,偶爾有例外——本週的山陀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彷彿時光隧道一般的閱讀經驗,一些已經停留在歷史中的詞彙:MTV、BBC、隨身聽之類上個世紀的經驗,和生命經驗交錯重新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喃喃的說著自己的過去,同時帶出那些和我們息息相關,卻也已經成了過去的那些人事物。 從自身的出身背景說起,老實說對華僑一直沒有什麼概念,直到讀了這本書,才對東南亞的
Thumbnail
彷彿時光隧道一般的閱讀經驗,一些已經停留在歷史中的詞彙:MTV、BBC、隨身聽之類上個世紀的經驗,和生命經驗交錯重新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喃喃的說著自己的過去,同時帶出那些和我們息息相關,卻也已經成了過去的那些人事物。 從自身的出身背景說起,老實說對華僑一直沒有什麼概念,直到讀了這本書,才對東南亞的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楊逵 隻身去了一趟文學館,常設館內的藏書不算少,如此說來,這又是一趟與老作家的偶遇,其名楊逵。 看這封面,有種「你來啦?」的親切問候感,在心裡對著他說:「您好。」之後,翻開了本書,窺探這位先生於二次大戰前後的心路歷程。 在寧靜地老屋子裡頭,讀著彷彿聲
Thumbnail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楊逵 隻身去了一趟文學館,常設館內的藏書不算少,如此說來,這又是一趟與老作家的偶遇,其名楊逵。 看這封面,有種「你來啦?」的親切問候感,在心裡對著他說:「您好。」之後,翻開了本書,窺探這位先生於二次大戰前後的心路歷程。 在寧靜地老屋子裡頭,讀著彷彿聲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大本書裡描述的是民國時期學術大師們冒著抗戰的炮火,隨著中研院與西南聯大的遷徙,由中原流亡西南(昆明 重慶),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傅斯年、胡適、梅貽琦、錢穆、陳寅恪、吳晗、聞一多、朱自清………
Thumbnail
《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大本書裡描述的是民國時期學術大師們冒著抗戰的炮火,隨著中研院與西南聯大的遷徙,由中原流亡西南(昆明 重慶),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傅斯年、胡適、梅貽琦、錢穆、陳寅恪、吳晗、聞一多、朱自清………
Thumbnail
作者: 柏楊 出版社:星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5月 第一版第一刷
Thumbnail
作者: 柏楊 出版社:星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5月 第一版第一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