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

含有「長榮」共 50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限時公開
秋哥講過無數次,價值投資賺的是企業的獲利,價差投資割的是追高的韭菜。但秋哥還是要強調,誰有誰比較好,只要你能賺得到錢,都是高手。但是價值投資存在一個難點,那就是要判斷企業的價值有難度,因為需要了解企業的產業結構,判斷產業前景、營收獲利等等,這些都需要有可靠的資訊來源與整合分析的能力。但再難.....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很多朋友都跟秋哥說,長榮是他賺最多的一檔。其實長榮也真的沒怎麼漲,從85元至今,還原兩次配息,也不過222.5,只賺了161.76%,如果用最高點265算,含息也只賺了250%,跟很多股票比起來,看起來不怎麼樣,但同一時間,雞雞從370漲到現在1340,含息算1380好了,賺了273%,鴻海從...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投資有其時空環境,本文說的是2020年情形,當時全球疫情當頭,需要仰賴民生及醫療物資,從疫情控制區,運往疫情失控區,所以「航空貨運」及「貨櫃航運」是投資主角,現在情形已經不然 「貨櫃航運」經多年盲目擴充運能,嚴重供過於求下。「散裝航運」則因為造船量能被排擠,未來可能形成缺船危機,而具有潛在投機價值
Thumbnail
Orange-avatar-img
1 天前
蛙大早安🐸❤️
付費限定
這條線也就是所謂的北方航線,其實自16世紀就有人提出,長度大約13000KM,比傳統航線的21000KM少了四成,而且不用過運河,成本低時間快,但為什麼最近才有船公司試呢?因為北極有海冰問題,拜地方急速暖化所賜,海冰大量減少,所以讓這條航線變得可能。但事情往往不是像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大家都知道去年第三季,就是第二波紅海危機運價的高峰點,所以那一季航商賺翻了,連帶近四季的EPS合計也隨之到高點。但是,一旦今年第三季財報出來,近四季的EPS就不含去年第三季,這時航商們的獲利能力,就能一眼看出來。這篇實在應該貼專欄的,但長榮股價不理想,秋哥訂閱的人數跌的比長榮的股價還要快,所以...
Thumbnail
很久之前就有粉絲拱秋哥去選長榮的董事,其實,人要有自知之明啦,秋哥不過是個花比較多時間研究長榮的死老百姓而已,論學經歷及專業知識,真的遠遠搆不上邊。再者,長榮目前六席董事是用選的,估計起碼也要2.5%的股權才選得上,上次募集1%股權提案季配息就喘得要死還沒成功了,2.5%簡直難如登天。最重要的是..
Thumbnail
越來越好-avatar-img
3 天前
在長榮裡面,只要跟財務有關的,尤其是花錢的,並不是董事會決定的,而是木可媽媽決定的,這是長榮海運員工都知道的秘密......,聽說木可媽媽的小孩也進入公司財務部門了
秦暢秋-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越來越好 哈哈,原來如此,感謝提供內幕資訊啊!
付費限定
本週的CCFI看起來,歐線和地中海線持續下跌,符合歐線2510的趨勢但美線則開始回穩,美西和美東則都有上漲,所以CCFI還是維持平穩。秋哥講過無數次,SCFI只計算上海,而且含貨代價,變動幅度本來就很大,CCFI才真的接近航商的實際營收。至於為什麼全部人每天只盯著CCFI看,秋哥也是搞不懂。
Thumbnail
 請恕秋哥開場白直言,虧你老木。一條線崩,開船會虧,大不了學馬司機直接關航線而已,其他線的線還是照常賺。23年的運價遠低於現在,陽明也不過小虧兩季,全年還是正的,萬海當年因為東南亞線崩,也才虧兩塊出頭,萬海前兩年賺了75元,馬上沒人記得了。23年的長榮,更是一季都沒虧過。  本週SCFI 大暴
Thumbnail
 其實秋哥自己並沒有很喜歡開投資講座,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門賠錢生意。第一次開的時候,秋哥還要自己租場地,付來回高鐵票,但因為有訂閱收入,所以沒有收費,就當做回饋粉絲了,算一算北中南三場辦下來,秋哥大概要倒貼兩萬塊,這比當時秋哥一整個月的訂閱收入還要多。
 今天秋哥很罕見的在盤前發了一篇關於航商大規模停航的文章,其實就是因為這種新聞,又在誤導整個市場。秋哥的投資觀點中,有很大一部份都在講成本,低成本無所畏懼,零成本天下無敵。企業也是一樣的,長榮在貨櫃市場上,就是以低成本出名,反應在實際營收獲利上的,就是高淨利率。
Thumbnail
劉勃彦-avatar-img
7 天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