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去年第三季,就是第二波紅海危機運價的高峰點,所以那一季航商賺翻了,連帶近四季的EPS合計也隨之到高點。但是,一旦今年第三季財報出來,近四季的EPS就不含去年第三季,這時航商們的獲利能力,就能一眼看出來。這篇實在應該貼專欄的,但長榮股價不理想,秋哥的訂閱人數跌的比長榮的股價還要快,所以就乾脆放出來做功德了。
最近有些朋友在說,股市很好賺,怎麼買麼贏。但是秋哥還是要提醒,股市在漲的時候,是因為大多數股票都在亂漲,所以就算隨便買,命中率也很高。但當股市不好,那才是考驗真本事的時候。貨櫃航商也一樣,運價好的時候隨便一家破船商都能賺翻,但運價不好時,有的船商就準備虧錢了。例如以星,秋哥就講過很多次,這是一家以輕資產營運的船公司,也就是租船仔,去年第三季一口氣賺9.34元,上一季只剩0.19元。21/22年都賺38元以上,23年一口氣賠掉22.42元,去年又賺17.82元。這種天地級別的波動性,如果你做價差,早就被洗到脫皮了,但如果你長抱領息,早就股利零成本了,關鍵還是秋哥講的,你的成本夠不夠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