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恕秋哥開場白直言,虧你老木。一條線崩,開船會虧,大不了學馬司機直接關航線而已,其他線的錢還是照常賺。23年的運價遠低於現在,陽明也不過小虧兩季,全年還是正的,萬海當年因為東南亞線崩,也才虧兩塊出頭,萬海前兩年賺了75元,馬上沒人記得了。23年的長榮,更是一季都沒虧過。

本週SCFI 大暴跌,又有人開始見獵心喜了。但CCFI只跌0.5%,東南亞線維持高檔,中國八月出口貨櫃數量創新高,都不知道運到哪去了。秋哥講過無數次,CCFI與航商營收的相關程度,遠高於SCFI,但還是每天都有人在嘴SCFI,反正對SCFI的信徒們來說,上海就是他的全世界嘛!不過已經很久沒出現過CCFI 高於SCFI 這種倒掛現象了。
最近運價的狀況的確不太好,長榮營收獲利也會跟著不好,所謂的不好,不過就是一季賺不到兩位數罷了。照歐線走勢來看,要等到11月初才會有明顯反彈,但已經谷底的美線已經跌無可跌了。
今天歐美海全數大暴跌,秋哥在全球前11大航商EBIT、本益比、本淨比比較表有沒有事先跟你講?馬司機和赫伯上半年那種慘不忍睹的獲利率,連長榮的1/3都沒有,本益比還高出長榮一大截,暴跌只是早晚的事而已。這資料9/1做的,每個月做一次,因為做這挺麻煩的。
看歐線的話,9/10月可能真的不太好,這部份要看美線有沒有拉抬,有的話營收就不至於跌太多。
然後我們可愛的媒體,又在散佈船公司要虧損的消息了。虧你老木,要虧也輪不到貨櫃三熊好嗎?

長榮的部份,七八月的營收很不錯,都高於預期,九月CCFI現在均值1129.7,逼近四五月份的低點,所以營收可能在300億上下,但季營收965億,EPS還是有機會挑戰兩位數了。10月CCFI應該還會維持在低點,但11/12月歐線會回穩,所以第四季營收也不會太差,最好就是和第三季差不多,最壞也不會爛過第二季。
陽明的部份,歐線是主力,歐線不好的話影響比較大,但前面也說過,9/10兩個月會比較差,但剛好第三第四季各分攤一個月,加上陽明不長進,利息收入都還比長榮多,單靠這兩點,陽明想要虧錢也很難。
萬海的部份,受惠於轉單效應,東南亞運價持續居高不下,上半年年增三熊最高,第三季的年減可能是最少的,但季增也是最少,也就是只要東南亞線不垮,萬海還是穩穩的賺就是了。
但是,秋哥還是要再強調一次,市場永遠沒在跟你講理性的,運價跌就是殺,運價漲股價也未必漲,9/10月運價的低潮,市場有很好的理由做空,所以不要今天漲個四塊就得意忘形了。
陽明和萬海秋哥沒服務也不多做研究,但長榮前三季能賺多少,秋哥都已經算好給你看了,從歐線看明年,大概也和今年差不多,所以下半年的營收獲利,大概就能視為是長榮日後的常態性獲利了。
過去四年,長榮的EPS總計是285.11元,平均一年71.3元,但這是經歷過兩次大航海時代和一次大蕭條後的數字,所以把這個數值除以二,可以做為常態性獲利的參考,也就是35.65元左右,再除以2是半年17.825,剛好與長榮上半年的EPS 17.7非常接近。
所以秋哥說大家要習慣長榮未來的常態性獲利,可能在25-35元間,不是沒有道理的,而講25,其實是秋哥的習慣性低估,做財務預估,低估總比高估好得多。至於中間會不會又出什麼大禮包,那就不是秋哥可以預測的了,我只會用實際的數據來做推算與預估而已。
至於現在的股價,未來如果只有25,就是本益比7.54倍,7.54年回本。35的話,本益比5.38倍,5.38年回本。平均值30,本益比6.28倍,等於6.28年回本。值不值得,就請各位看倌自己衡量了。陽明萬海秋哥不提供服務,但這兩家的回本時間,只會比長榮更長更久而已。
目前看起來,運價回升要等到11月初,第三季財報公佈也是11月初,到時就來看看這麼慘的運價,長榮還能賺多少。詳細的數據,就等秋哥星期天在週報中再做詳細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