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史柯西斯

含有「馬丁史柯西斯」共 3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的目標是盡可能用公開誠實的方式拍攝這部電影,不會因為票房和觀眾而退縮,我曾說:『我的職業生崖會在這部電影結束。就是這樣,這是最後一部了。』」—馬丁史柯西斯 . 馬丁史柯西斯因為上一部音樂劇電影《紐約,紐約》的票房慘敗而陷入谷底。在拍攝《紐約,紐約》的那段時期,他過著享樂主義方式的生活
Thumbnail
5/5蠻牛
在串流隨手可看的時代,為什麼還要走進電影院?黑暗中與陌生人同呼吸的瞬間,或許才是我們愛上電影的理由。串流帶來便利,但無法取代那份集體共鳴。但是,大銀幕的浪漫,還值得你為它買票嗎?
Thumbnail
這本書是我看過電影《BIG》包場結束後買的書,也有魏德聖導演和作者陳建榮老師的簽名。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2595?gad_source=1&gclid=Cj0KCQjwnui_BhDlARIsAEo9GuvGj2KB9GugBXEbYN
「電影是我迫切想說的話。」--馬丁史柯西斯 . 那時年輕氣盛且充滿野心的史柯西斯,就具備了藝術家的底氣--對電影的偏執,至今高齡82歲的他,偏執也隨著年紀增長越發越烈,他始終捍衛自己的電影,捍衛自己的野心。在美國電影協會將他的《計程車司機》評為X級時,他憤怒到招集當年的電影屁孩史蒂芬史匹柏、布萊
Thumbnail
4/5殘酷大街
本書深入探討馬丁史柯西斯60年電影生涯,以其25部經典作品為軸線,呈現其創作歷程與個人風格。文章以生動的比喻,將電影比作一種病,史柯西斯為身患此病的資深病患,並藉由對其電影的剖析,展現其對電影的熱情、對人性的細膩觀察,以及創作的堅持與掙扎。
Thumbnail
梅里葉是個巴黎富二代,家中開高級製鞋店,老爸老媽把他送到倫敦學英文,希望他未來協助家業,為在英國開業鋪路,誰知道喬治一頭栽在劇院當中,他愛上劇場與魔術,當梅里爺爺回到巴黎,就決定把家產股份全部賣給其它兄弟,然後將所有的錢拿來買劇院,並且學習成為一個魔術師,然而劇院的生意並不好。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4/5沉默
丹尼爾戴路易斯以出色表現演技見稱,從未演過爛片的他,一直以優秀的作品受人肯定。為了強調角色演技,他亦多次採取極端方式做準備,讓他成為一代演技派代表。而最近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的一番言論,預示著丹尼爾戴路易斯可能重返銀幕演出,讓人期待他再次嶄露頭角。
Thumbnail
2023年我挑選這些電影。標準照舊是選那些我覺得的好電影,甚至想要收藏,可以隨時回味,或是很有所得、所感的電影。純粹是個人選擇,很自我的一份名單。
Thumbnail
在已知的歷史事件-歐塞奇印第安人謀殺案改編,從維基百科可以得知事件資訊上幾乎與電影如出一轍,而所謂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作者電影觀點:保持著對原住民的關懷,與卻也沒有太過著墨原民文化傳統,以如此有點政治性議題來說已算是有些淡化。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