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日記

含有「黑箱日記」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看畢《黑箱日記》第二遍後,「的起心肝」把評論改好。的確,這是一篇很難寫的評論。毋庸置疑地,《黑箱日記》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紀錄片,從制度至到個人,反映了日本父權社會面對性侵事件及當事人的態度及真實情況。 日本不同面貌女性的反應 比起男士,我更在意紀錄片中呈現其他女性對伊藤詩織的反應。觀眾看到支持伊藤
Thumbnail
4/5黑箱日記
《Black Box Diaries》是一部由獨立記者伊藤詩織(Shiori Itō)自導自演的紀錄片,記錄了她在 2015 年遭到知名電視記者山口敬之性侵後,決定站出來追究責任的過程。影片以她的第一人稱視角展開,結合手機自拍、調查畫面與新聞片段,重構了案發經過與漫長的司法追訴。
Thumbnail
4/5黑箱日記
Vytha xu-avatar-img
2025/08/10
❤️ ❤️ ❤️ ❤️ ❤️ ❤️ ❤️ ❤️ ❤️ ❤️ ❤️ ❤️ ❤️
限時公開
這部記錄巴西獨裁暴政的<我依然在此>,獲得第97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殊榮僅能算是一種錦上添花,它除了已成為巴西影史上票房前15高的國產影片,更重要的意義是這部片普遍贏得當地觀眾的共鳴。導演華特·薩勒斯在受訪時談到:觀眾也成為這部電影的共同創作者;當權者正在抹除記憶的同時,電影創造記憶,這正是一種抵
Thumbnail
《人選之人 – 造浪者》有個橋段,是公正黨發言人翁文方(謝盈萱 飾)得知黨工張亞靜(王淨 飾)遭受威脅散播私密照,翁文方提醒張亞靜接受專訪時務必聚焦在事實,不要流露過多情感,以免給輿論解讀空間,因為群眾要的是「完美受害者」。
限時公開
「如果我以受害者面對自己,我會崩潰。」開場沒多久,她這樣說道,也說明她選擇露面是為了改變大眾對性侵受害者悲慘、無助的刻版印象,的確在電影前半,她展現出主動、果斷、理性的記者特質,但勇氣和堅定並不是理所當然的,隨著時間過去、出現更多阻礙,鏡頭前面的她反而像是刻意鎮定,一如當懷疑自己可能被監聽、聽著夥伴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農曆新年還有最後兩天假期,你看電影了嗎? 記得小時候去親戚家拜年,麻將桌和電視機是一定要開的,那還是百事達當道的年代,從傳統錄影帶到DVD,晚餐前少不了要播上兩部片(當時也沒在管分級,大人看什麼我就看什麼)。彼時,看電影好像是件流行事。現在看電影方便多了,但愛看電影的人還多嗎?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5/02/01
年節若在家,把好片找出來二刷也很愜意,謝謝林倚幫格友回顧年度電影。😄 祝福林倚新年快樂,靈蛇年行大運。❤️
林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4
謝謝觀察者,祝你新年快樂,也請代我向衣魚小姐轉達新年祝福😆
那天,因婦科疾病緊急送往急診室的我,出院後馬上觀看了《黑箱日記》,心中湧現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我將自身的脆弱投射到電影之中,驀然發現自己的感受竟與伊藤詩織產生了某種深層的共鳴。亞洲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似乎習慣將聲音壓縮到微不可聞,任憑他人的評價輕易蓋過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身體,無論外在或內在,都如此
Thumbnail
4/5黑箱日記
今年觀影量為223部,以台灣映期與串流、國際放映為基準,挑選出以上作品。
Thumbnail
胡椒小子-avatar-img
2025/04/14
有看大娛樂家的導演新推出的電影《更好的人》嗎?好像是2025年1月上映的 我原本想去看結果忘記就下檔了🤣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6
胡椒小子 我也是當時想看但時間搭不上就錯過了~
這是我看完感觸最深,幾近失語的一句:「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頭猛獸,但我的那頭沒能殺死我。」 全片我多次深呼吸,因有相同感觸數度淚流不止。 看完後,我問另一半看時是否有想起我,他說當然,但哭個屁。 是啊,沒做錯事哭個屁,但是我和詩織常常就是那樣崩潰、無法承受的哭。 希望詩織能成功達到目標,回到自己的家。
Thumbnail
5/5黑箱日記
晴山-avatar-img
2024/12/30
想到麥當勞性侵案,看到脆跟新聞留言都在檢討女生為什麼會自殺,原因是遇到詐騙集團,我心想會讓人決定結束生命的原因很多,但是性侵過後就是一輩子的陰影,會把往後很多不愉快的挫折不斷地放大,到後面變成否定自己,亞洲社會要到尊重兩性平等,其實還有一段很漫長的路。
凜鷺-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31
晴山 我覺得是很長很長很長很長一條路,在相對開放非常多的台灣,都還沒有準備好迎接Me too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