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汝羽
出生在彼時還是一片稻田的臺北天母。大學到研究所念的是經濟學、社會學和人類學,其他專長包括寫作、教學、翻譯。研究與書寫興趣主要關注跨越國境的強迫遷移(包括戰爭、自然災難、水源與土地資源的日漸貧乏)與社群文化的轉變,範圍主要在南亞與東亞。
林汝羽
出生在彼時還是一片稻田的臺北天母。大學到研究所念的是經濟學、社會學和人類學,其他專長包括寫作、教學、翻譯。研究與書寫興趣主要關注跨越國境的強迫遷移(包括戰爭、自然災難、水源與土地資源的日漸貧乏)與社群文化的轉變,範圍主要在南亞與東亞。
22
篇文章
0
專題
6
追蹤者
0
勳章
0
NFT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簽證噩夢
「如果不是開會,誰想來這個種族歧視的地方?!」同事兼年輕學者氣呼呼地指出,自己在迦納的工作安穩地位高尚、有進行中的進步運動與使命、有愛妻愛子愛狗,何必要受這樣的氣。傳統的刻板印象為何至今仍然主導人的判斷,令人匪夷所思。
2019-08-24
0
說出自己國家的名字
有些人有國家,但沒有領土;有些人有領土,但沒有國家;有些人有領土也有國家意識,但不具備行使主權的能力。我的朋友來自加薩走廊,他們總是大聲說出自己國家的名字。
2019-07-01
1
繼續戰鬥的理由
個人的人生總是被捲入宗族的、團體的、社會的、國家的、區域的,乃至全球化浪潮的宏大敘事中。遭遇與決定對個人的意義,往往也是在某個特定脈絡形成的文化當中被建構出來,之後不斷轉型。
發佈於
沒有國家的人
2018-03-16
1
拉達克養老院計畫
熟悉歷史的我限縮了自己的視角和創意只專注地看同一種東西。沒有歷史包袱的他們則在那個當下悠遊於自我與工具創作的過程中,練習說著一種我不再懂得的語言:純真。
發佈於
沒有國家的人
2018-01-10
0
當她突然離開
我不需要特別書寫F的民族名稱,我不需要特別點出那是哪一個國家。類似的情節,類似的美好的、充滿勇氣的生命遍地可尋。
發佈於
沒有國家的人
2018-01-03
0
流亡西藏學校面臨的難題
絕大多數的流亡西藏孩童進入流亡西藏學校就讀。學校經驗塑造了一種群體認同感,對於高流動、多從事非正式勞動的難民群體來說,這種認同感不僅關係著民族身份的塑造,也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社會連帶關係以及歸屬感。
發佈於
沒有國家的人
2017-10-24
2
反思島嶼身世:關於難民法草案的一些想法
考量臺灣目前面臨的主權爭議、國際地位、兩岸關係和背後錯綜的經濟因素,將政治庇護與難民收容分開處理。出於氣候變遷而流離失所、性別與性傾向遭受歧視、戰亂剝奪生計和因為政治因素流亡的案例各自的性質差異很大。
發佈於
沒有國家的人
2017-10-05
1
感覺流亡:談難民的心理健康問題
對於難民,談論心理健康是一種奢侈。如何討論心理健康而不使他們,以及我們落入污名套設的陷阱。
發佈於
沒有國家的人
2017-06-27
2
尋找可安頓的他方:如果有一天,台灣要收容難民
台灣若是公開立法收容難民,能夠讓我們在國際社會中被承認是一個國家(country),因為在收容難民使國家主權的定位實現。我們是沒有選擇之下的出生在這個島上,但我們不能夠拿著別人的生命來取得自己的利益而生存。
發佈於
沒有國家的人
2017-05-15
0
反思自己的身分定位:誰是原住民?
那些反覆被殖民、辨識與殺戮、統治、平反後又喧鬧的歷史,在台灣這個自由的社會實驗室,形成了多聲共容的對話。
發佈於
沒有國家的人
2017-03-27
2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