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倚-avatar-img

林倚

72 位追蹤者

林倚

72 位追蹤者
藝術並不反映我們看得到的東西;而是會讓我們看見原先所看不見的。——保羅‧克利
avatar-img
林倚的沙龍
63會員
61內容數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付費限定
小津安二郎在電影史的定位,是大師中的大師。或者說,因為年代早的關係,他是許多大師眼中的老師。最為人所知的,如導演侯孝賢、文‧溫德斯(Wim Wenders),都深受小津啟發......
Thumbnail
bookarchery-avatar-img
2025/08/25
呈現新時代舊秩序間的拉鋸,在日常生活裡,在從眾行為裡,是否允許一些不同的存在,謝謝林倚分享小津安二郎的uniqueness.
林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5
bookarchery 謝謝bookarchery💕
你曾經熱切的暗戀過一個人嗎?尋常的角落,隱藏眾人之中,無法自拔地,探尋那副不能再更鮮明的輪廓。彷彿沒有人比你更熟悉。即使自己像個影子,害怕太亮的光穿透一切的心思,卻又期待著,日頭直射,就能相連於一個點,再不分彼與此。全然的接受,回應,毫無保留...
Thumbnail
藝式酪梨-avatar-img
2025/08/15
寫得真好!讀著讀著就想起自己也曾有過那種「探尋不能再更鮮明的輪廓」的時光,那些青春裡的暗戀與癡迷,原來都是在練習如何更明白自己。 你提到的「就愛吧,癡迷吧。直到你藉此更明白了自己」——這句話簡直是青春的註解。 我們都曾經歷過那種全然投入的愛戀,即使最後發現可能只是一場夢,但那份真實的感受依然珍貴。 那段關於《閃舞》的母女對話也太精彩了,純粹的喜歡為什麼需要那麼多價值判斷呢?謝謝你又推薦了一部好片,溫柔地提醒我:每一份真實的感受,都值得被好好對待。💕
林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6
藝式酪梨 謝謝你的回饋❤️~~真的是部好電影
哇!外送員、高麗菜、地下停車場可以組成這麼有味道的故事,拍拍手!其實我自己也在偷偷的寫小說,因為還不算成熟,想說修到自己覺得有把握的程度後再發表,現在上班耗費太多精力,沒辦法花那麼多時間寫作,可能要等到退休後再說。 說來好笑,幾年前傻傻的把一篇家族短篇小說投到林榮三,等到結果發表後,才赫然發現原來這是已成名的小說家、或是新人作家出道的戰場,作品等級差人家太多,就還是慢慢磨練吧!不過那種可以一戰成名的刺激感還不錯,等到我準備好之後,還是會去投林榮三。
林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2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謝謝John~ 喜歡的話可以幫我按小愛心(又是流量機制唉唉...) 林榮三我也投過,還沒有浮出海面就是了,哈 邊工作邊寫作真的好難,常常下班耗盡腦容量就只想放空@@ 不過John的孩子都大了,自己的時間應該會多一些些 一起加油啦~~~
從五○年代第一部《超人》(Superman)電影,至今已過了七十多個年頭。2013年亨利‧卡維爾(Henry Cavill)的超人再造經典之後,還有重啟的必要嗎?新版超人的評價如何?是延續了舊版,還是走出了自己的路?
Thumbnail
未知的事,仍舊未知。鳥,究竟為什麼這麼做?接下來還會採取什麼行動?角色們多次探問,導演希區考克仍選擇不言明的留白...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5/07/06
剛剛看了宣傳短片,不會覺得《鳥》有恐怖耶,是不是我太重口味了?😄 但若以出片年代來說,它大概非常「經典」吧,佩服林倚可以跨越時空寫希區考克,放在John Lin的共創裡,非常對味呢。❤️
林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06
陽台觀察者 電影營造的不安和懸疑感還是很足夠,只是對於現代觀眾,確實沒那麼驚悚,我們的胃口都被養大了XD (但誠實的說...我現在在路上看到鳥...就會想到這部電影,然後不由自主感覺有點毛...T_T)
《罪人》以自由為題,不局限於黑人,也集結了美洲大陸上為生活奮鬥卻長期受主流社會歧視的少數族群。它是歷史的反覆,也是歷史如何能在泥淖中緩步而行的一點愚和痴。
Thumbnail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一九五九年的《四百擊》,距離現在已經超過半世紀,它是法國導演法蘭索瓦·楚浮(François Roland Truffaut)的第一部長片,也是講到經典、法國新浪潮,和探討少年犯罪問題,不能繞過的電影。
Thumbnail
蘿娜自語-avatar-img
2025/04/27
個人觀點:半個世紀後的少年似乎更迷惘和更孤獨,他們被困在網路世界裡,不同的影音社交媒體,就像蛛蜘蛛網一樣緊緊抓著他們不放,而少年人亦沉迷至不能自拔。至於怎樣避免和解決青少年問題,若是找不到根源所在,恐怕政府採取任何政策也是沒有什麼效果。 謝謝林倚首篇的「經典電影」影評文章,很精彩和發人深思,Truffaut 的電影果然是經典,還有 Stolen Kisses 和 The Wild Child …. 都喜歡💕
林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9
蘿娜自語 謝謝蘿娜~^^
拜串流平台之賜,現在看電影,無論新舊,都更為容易,但套句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的話:「經典作品就是那個『大家都聽過,但是就是沒人真的看過』的奇妙存在。」
Thumbnail
蘿娜自語-avatar-img
2025/03/25
十分期待啊!
林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6
蘿娜自語 謝謝羅娜❤️
遲至今年才看了《聽海湧》,想起好久以前看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曾經以為識得的自己,兜兜轉轉,兢兢業業了大半生,才意識到過去的種種,時間、心神、情感,竟無一不是錯付,此後必然迎向瓦解,碎裂,成為虛無抑或成為癲狂,此外大概難有其他。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5/03/16
喜歡沒有反派的戲,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悲,似乎更能讓人深思,但或許那樣的故事太沉重,容易讓人覺得難以承受。看林倚的介紹,剛剛看了聽海湧的宣傳片,我想所有那些參戰過的軍人,即使活下來了,戰後也變不回普通百姓了。 謝謝林倚介紹好片,希望將來台灣有更多優質的歷史片。又,如果想避開因與真實出入而造成爭議,或許用虛擬的角色來還原歷史的情境是不錯的方法。❤️
林倚-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3
陽台觀察者 「所有那些參戰過的軍人,即使活下來了,戰後也變不回普通百姓了。」→我想是的,這是所有戰爭不變的殘酷,希望人們都不要再經歷... 爭議的問題,《聽海湧》已經是虛構角色,但因故事構想取材自真實事件,所以還是受到質疑。我是覺得有點過於苛責了(可能還有一點政治力量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