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授:慕鐸
退休後,目前興趣:靈性成長;旅遊;詩詞;隨思雜想,其他
退休教授:慕鐸
退休後,目前興趣:靈性成長;旅遊;詩詞;隨思雜想,其他
566
篇文章
0
專題
42
追蹤者
0
勳章
0
NFT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猫語
前言 昨天到鄉間的餐廳吃午飯,吃完出來,看到外頭走廊上擺的餐桌也全滿,在那兒用餐的都是年輕的夫妻檔,幼童好像只有一個,但一式攤開擺在靠外側的是十幾輛嬰兒推車,推車內全是小型犬,裡面犬數不等,最多的那輛裡面是四隻小犬,每隻小狗都是眼睛大大的看著四周(你可以想像十幾公尺長的走廊上一式的裝狗推車嗎?
2023-12-03
5
有感
及時行樂? 手機上有篇文章大概是這樣說的:二十歲時,有個和他一樣是低層員工的室友,有天突然說想請假三個月,準備跑到歐洲去走走、瞧瞧,趁著年青放蕩一下,問題是該友沒錢—原本賺的就不多,而且平常還沒有儲蓄習慣—也沒人可借錢,或願借錢給他,因此準備向高利貸借個一萬元(那時大概是上世紀八0年代),他極力反
2023-12-02
2
技能練習中的回饋
前言 對打的張球友球速快,動作準,旁經的王球友問他是否曾在樂活學苑打過?他回答:「對!」王球友說曾看過他,當時他好像剛學…,張說他當時剛學,連球拍都不會拿,教練教的他都聽不懂……練了幾期後,現在則打得虎虎生風,而且姿勢也沒什麼問題。 初學最好請專人指導 來球場打球的新球員很多,像張先生請專人指
2023-12-01
3
鬼會戳人嗎?
前言 以往沒寫作主題時大概都是早上起來,聽到什麼,或看到什麼,然後腦筋就會突地出現一個寫作的主題。今天則不大一樣,事實上,幾天前就已經先找好了一個主題,然而腦筋卻一直出現內子提到的她朋友見鬼的情節。 事情經過 事情經過我在《有鬼嗎?》那篇文章已描述過: 內子的朋友不慎被熱油濺到,全身百分之十
2023-11-30
2
遇鬼了,怎麼辦?
前言 昨夜起解時看到床頭和地板似有光線,探頭一望,明月高懸,月光柔和的照入戶中,靜默的陪伴在旁,不顯不揚……靜靜躺了一會兒,突然想起說見鬼時可送上祝福的那位心理諮商師(張銓, 2023),我佩服也同意他的說法—送上祝福。但我想他一定沒遇過鬼。 怕都來不及了,還能送上祝福? 為什麼說同意他的
2023-11-29
4
有鬼嗎?
子不語怪力亂神 兩個案例 內子的球友,老公在疫情期間重病住院,她在醫院看護,也不能出來……一段時間後,她越來越覺得老公有點奇怪,她也有點害怕。事情是這樣的:病房裡只有她和老公兩個人,白天都還好,但日頭下山後,她老公就會指著牆壁問她:「牆上那個女生是誰?為什麼一直瞪著我?…」然後一直後縮,好像很害
2023-11-28
4
勿作繭自縛
框住自己的只會是自己 前言 昨天提及《控制多巴胺》,因為多巴胺分泌太多—例如離不開手機,或者用藥成癮—,會讓人對生活逐漸無感,只要拿起手機,透過社群媒體、手遊等,就能隨意地、輕易地獲得多巴胺,從而輕而易舉的獲致不勞而獲的滿足與快樂,所以你很容易就打開社群媒體,或者進入手機遊戲。甚至睡醒的第一件事
2023-11-27
3
控制多巴胺
過猶不及 前言 為什麼人會對生活失去動力、逐漸無感?網路上有則影片,係訪問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安德魯.休伯曼博士(Dr. Andrew Huberman),針對上述問題的研究發現。博士的看法是:因為你的快樂不是來自目標意識下,經過努力的追求得來的。也就是如果你的快樂是輕而易得者,而不是透
2023-11-26
5
讀《一橋桐子(76歲)的犯罪日記》
前言 《一橋桐子(76歲)的犯罪日記》。單單看書名,有沒有很有意思?看人名—一橋桐子—就知道是個日本人—日本女人—,特別標出歲數—76歲—,即可看出作者似乎意有所指。標出做了什麼或想做什麼—犯罪—可看出荒唐和怪誕處(這個年齡,還是個女人,怎麼會有這麼奇特的想法?),標出其長期性及多元性—日記,
2023-11-25
3
投資不等於素質
前言 上文提及政府因推動「教育機會均等」的政策,因此與國外的想法和做法都一樣,都認為只要在偏遠地區投資大量的經費和設備,就能提升偏鄉教育水平,從而拉近與城區教育的距離。事後才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廂情願,不分青紅皂白的亂搞,不止沒給偏鄉帶來好處反而造成了諸多的困擾。 投資不等於素質 我舉個小例就
2023-11-24
2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