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瑄-avatar-img

王薇瑄

22 位追蹤者

王薇瑄

22 位追蹤者
數位內容創作者,斜槓領域橫跨國貿、生技與數位匯流,筆耕科技評論兩年,現為聲鮮時采科技有限公司營運長,是個語言學習狂人,精通英日文,略懂西文跟法文。
avatar-img
王薇瑄的沙龍
25會員
114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人工智慧正進入一個新的臨界點。從MetaAI到OpenAI的最新模型,平台商在「安全」與「個性化」之間左右為難:一方面,他們不斷宣示要打造更中立、更理性的機器人;另一方面,卻又提供使用者幾句話就能扭轉AI個性的自由。這樣的矛盾,在最近的發展中被凸顯得更清楚。
2025年8月1日,川普政府宣布對台灣課徵20%關稅。表面看來,這比4月首波公布的32%稅率「緩和許多」;但若與日韓等國最終談成的15%相比,仍然偏高,這凸顯台灣在這場談判過程所承擔的相對代價。重點不在少了多少,而是在相對競爭力上輸了多少。
2011年秋天,一群抗議者占領紐約祖科蒂公園,發起針對金融資本主義與貧富不均的「占領華爾街」運動。這場無領袖、無政黨的行動,以「我們是99%」為口號,將對體制的憤怒帶上街頭。雖未撼動結構,卻留下當代最尖銳的註解:當1%掌控一切,其餘人口只能苦撐。
馬斯克終於走到了這一步——成立「美國黨」,正式把手伸進美國政壇。此舉對外界或許是驚愕,但對熟悉他的人而言,卻像是場預料之中的轉身。馬斯克不是第一次跨界,只是這次,他把目標設在權力的核心——制定規則的地方。
近年,多起科技新聞近似諜報片情節,卻皆為真實事件。 伊朗核物理學家在德黑蘭遭遠端遙控、搭載AI臉部辨識的機槍暗殺;某人權律師的手機,在未點擊任何連結情況下被植入間諜軟體;甚至有假訊息攻勢,使用AI模擬語音與影像。 這些案例背後的核心技術來源之一,不在矽谷,不在深圳,而是以色列。
丹麥數位事務部近期宣布,將全面棄用微軟產品,轉向Linux與LibreOffice等開源替代方案。這項決策迅速在歐洲科技與政治圈引發關注。部長明言:「數位主權」將是未來四年的核心戰略。哥本哈根與奧胡斯兩大城市也表態跟進,並點名美國總統川普對歐洲的敵意,是推動去美化的原因之一。
當全球在瘋機器人,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未來每家公司都會是一家機器人公司。馬斯克也將特斯拉定位為人形機器人公司,而不只是電動車廠。他們不約而同認為,隨著AI技術進步、硬體成本下降,機器人將成為下一波科技產業革命的核心。
你願意把生死交給一套沒有道德判斷、也無法被追責的演算法嗎? 當小米將「小米智駕」改名為「小米輔助駕駛」,就不只是文案上的轉彎,而是一場集體科技觀的剎車。理想、蔚來、哪吒汽車等中國品牌也同步調整說法,似乎一夜之間,車廠不再高喊自駕革命,而是默默轉向強調「輔助性」與「人機共駕」。
西班牙近期推出《人工智慧良善使用與治理法》草案,引發社會強烈反彈。該草案延續歐盟AI法規,對企業使用高風險或禁用技術祭出重罰,但對政府部門的違規行為,僅以「警告」與「紀律處分」帶過,形同免責。此種制度設計讓人質疑:當AI成為國家治理工具,誰來監控擁有監控權力的機構?
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進口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乍看是選舉年再度上演的經濟民族主義,實則是一次以關稅為槓桿的全球權力重構。這場關稅行動,打著保護本土產業的旗號,卻充滿選擇性與策略性操作,既向選民展示強硬姿態,又保留與盟國談判的籌碼。
Talha Khan-avatar-img
2025/04/16
https://www.localstar.org/bclubcm-bclub-cm-bclubtk https://www.perrysplacepromotions.org/financial-planner/bclub-cm-bclub-bclub-tk https://www.get-uk-jobs.com/finance/bclub-bclub-tk-bclub-cm https://www.lodgingowners.com/guest-house/bclub-cm-bclub-cm-bclub https://helpsellmyfsbo.com/bclub-cm-74058 https://www.bunity.com/bclub-bclub-cm-blcub-cm https://1businessworld.com/company/bclub-cm-brians-club-bclub-cm/ https://www.localstar.org/bclub-cm-bclubcm-b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