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甫醫師-avatar-img

李元甫醫師

6 位追蹤者
現任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兼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骨科主治醫師。 熱愛健身運動,不定期更新醫療衛教資訊給一般民眾,致力提倡健康運動觀念並普及自我健康保健知識,提升民眾身體機能自我照護指引。 經歷: 臺大醫院骨科兼任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骨科部總醫師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50歲的T先生平時工作繁忙平日少有運動習慣,數年前突然有右下肢麻痛,經過藥物及復健治療後,症狀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求診後接受脊椎神經減壓手術,該次手術過後,經過幾週的適當休息及復健,T先生回到工作崗位,此後數年T先生雖然偶爾有腰痠背痛但下肢的症狀沒有再發生過。
Thumbnail
四十多歲的W先生平時從事勞動工作,在COVID-19疫情中仍不斷貢獻自己的勞動力,讓台灣的基礎建設持續運轉,平日的工作總會帶來些許的身體痠痛,但經過休息後多半能緩解。不料最近一個月左上臂、前臂至手掌持續出現麻痛症狀,症狀不分日夜困擾著W先生,甚至嚴重影響夜間睡眠。他求診過地方診所也接受過推拿治療,症
Thumbnail
剛上大學的Y姓少年,因喜歡跳街舞而加入熱舞社,兩個月前在某次騎車通勤的途中,不幸自摔造成右膝受傷,因為受傷機制不甚嚴重,少年尚可不借助拐杖自行移動。但3-4個禮拜過後,少年發現膝蓋在彎曲後伸直的不適感持續存在,因這種狀況導致他無法正常運動,更不用說參與熱舞社的活動。這期間他拜訪了一些診所,得到了肌腱
Thumbnail
身體形象在現代社會牽引著大眾的行為模式,不可謂不重要,但在抗老化、養生保健的路上,身體能力的提升是沒有捷徑,唯有透過不斷的訓練與修正,才能持續朝著個人目標進步。
Thumbnail
脫臼引發的關節唇傷害、旋轉肌腱受傷甚至是骨折,會讓當事者持續感到肩膀不適甚至無力等症狀,脫臼引發的結構性損壞,如果不加以修補,在保守治療下功能改善有限,因此脫臼後如有持續疼痛、無力等症狀,應至骨科門診進行肩關節結構性評估,以免造成後續肩關節失能的問題。
Thumbnail
肩關節就像一棟樓房,肩關節唇及二頭肌腱就像樓房的天花板,開始出現漏水等現象,提醒我們要開始注意肩關節的狀況,甚至透過檢查會發現其中的梁柱(肩旋轉肌群)也開始有損壞跡象,因此平時多注意肩關節的狀況,必要時及早尋求醫療協助,才可以在樓房輕微破損時,早期做小型修繕,避免等到變成危樓時,必須做大規模重建。
Thumbnail
施行脊椎內視鏡手術,在保留最完整背部肌肉的狀況下,使用兩個約1.5公分的傷口,取出游離椎間盤,為被壓迫的神經做完整的減壓。由於術中失血量少,術後的引流量也少,術後復原也良好。
Thumbnail
脊椎由許多節脊椎骨組成多個關節的中樞構造,除了骨頭的成分,骨頭的中央還包圍了重要的脊神經,負責掌控軀幹及四肢的感覺與運動。與骨頭共同協作的是背部的脊椎周邊肌肉,不僅重要且非常值得訓練與保健。脊椎骨雖然在X光檢查及大眾普及的知識中,常有骨刺引發坐骨神經痛的說法,但骨刺在脊椎退化的過程中,是必然會出現的
Thumbnail
在眾多退化關節疾病中,肩關節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像最常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或脊椎退化,都是以骨性病變作為症狀的始作俑者,雖然肩膀的退化也有相關的骨性病變,但初始引發症狀的往往是維持肩關節穩定的軟組織,像是常見的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炎)、肩旋轉袖肌腱破裂以及二頭肌腱發炎,都是以軟組織病灶為主,其中又以肩旋
Thumbnail
隨著現代公衛醫療的進步,人類壽命的延長讓已發展國家步入老年化社會,骨質流失是老化的自然趨勢,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只要一個輕微跌倒,或是突然過猛外力,如彎腰搬運物品,就可能造成骨折。骨折後引發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可能長期殘疾,影響健康生活品質。如何讓流失減緩、讓疏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