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Z-avatar-img

CLZ

3 位追蹤者

CLZ

3 位追蹤者
在台馬來西亞人,用文字記錄觀察,也用緩慢的方式理解世界。 過去曾寫生活碎片、閱讀筆記, 現在想把目光放回自己的根,書寫東南亞視角與身份認同的故事。
avatar-img
Project SEA Voice
2會員
10內容數
South East Asia,一片溫柔但堅定的聲音。 (每週日更新) 🌊 東南亞 × 文化認同 📝 用故事改寫刻板印象 👂願這片海的聲音,能被聽見。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在台八年的 John 在跨文化生活經驗中,選擇呈現自己最真實的樣貌。他的原則是:盡量保留、展現一個一模一樣的我。即便在不同環境下,別人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定義他,但他並不打算浪費精力去迎合。
Thumbnail
Winnie 來自馬來西亞、在台灣生活超過六年。她分享在兩地文化切換中的自由與好奇,並觀察到台灣多元文化接觸有限。面對偏見,她選擇理解與溫和澄清,幫助他人認識東南亞的多樣性。Winnie 的故事鼓勵我們在差異中看見彼此,促進文化理解與共融。
Thumbnail
《看見彼此》是在 Project SEA Voice 底下的一系列訪談計畫,以化名呈現在台東南亞人的故事,以及台灣人對東南亞的真實經驗。第一位主角邀請到:從課本印象,到生活中認識東南亞樣貌的 Kenny。他因為東南亞女友的關係,開始學習馬來文,也觀察到台灣作為多元文化熔爐,卻常忽略少數族群的文化價值
Thumbnail
在倡議東南亞議題時,常常能在社群留言上看見這樣的聲音:「既然不喜歡台灣,那就回去自己的國家啊。」 但正是因為對土地的感情,才願意說出不夠好的地方。如果對這片土地毫無牽掛,根本不會浪費時間去講、去寫、去關心。
Thumbnail
關注東南亞議題的過程中,很多朋友覺得我能為東南亞發聲、寫下這些故事很了不起,但其實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多高尚。因為我知道,那些我現在努力拆解的偏見,曾經也在我心裡住過。 偏見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壞人」才會有。 偏見是我們從生活裡學來的,是被制度、歷史、語言教會的,然後不自覺地一代一代傳下去。
Thumbnail
如果美麗真的存在,就不該只是貼在牆上的標語,也不該只停留在旅遊文宣裡的口號。 真正的美,應該活在我們看人的眼神裡、說話的語氣裡,以及每一次對彼此的理解和靠近裡。
Thumbnail
你,有沒有在異鄉生活過的經驗? 那種遠離熟悉的一切,心裡藏著說不出口的孤單。 異鄉生活,不只是地理的距離,更是一種情感的落差。 陌生的語言、不同的文化,讓我們的心更渴望被理解,被接納。
Thumbnail
在語言與文化之間,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週我想聊聊身為一個「不太像台灣人、也不太像馬來西亞人」的我, 如何在語言、口音與文化的交界處尋找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這個專案的起點,來自一段人生交叉口的思考。 去年大學畢業後,開始思考接下來的人生方向:要留在台灣工作,還是回到家鄉——馬來西亞? 就在那段思考「我要去哪裡」的過程中,我開始更深刻地看見自己的身分,也開始關注在台灣的東南亞議題。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