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彼此 vol.04】堅定懂自己的Jane:“跨文化生活讓我更加珍惜家鄉文化”🥹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看見彼此》是在 Project SEA Voice 底下的一系列訪談計畫,在這裡我會以化名呈現在台東南亞人的故事,以及台灣人對東南亞的真實經驗。

每一篇都是一段關於身份、文化與相遇的故事,記錄我們如何看見對方,也看見自己。

邀請你放慢腳步,聽一聽這些不同的成長背景、語言與生活經驗故事。

今天的故事主角是:

選擇忠於自身文化,並在跨文化生活中更加理解自己的 Jane

Jane(化名)來自馬來西亞,來台約九年。她在台灣完成大學及研究所學業,目前從事心理諮商相關工作。對她而言,跨文化生活不只是學習新環境的挑戰,更是一場認識自我與珍惜家鄉文化的歷程。


初來台的挑戰:口音與文化差異

剛到台灣時,Jane 曾因口音在課堂上被同學嘲笑。她回憶說,當時在課堂報告時講到「屋子」這個字時,同學們都不約而同的笑。

在 Jane 馬來西亞的成長背景下,從小到大都習慣說「屋子」。當時的她,百思不得其解這有什麼好笑的?後來老師公開糾正她,應該唸作「房子」。

從這個經歷開始,她逐漸意識到在台灣自己的口音會被笑,且被認為是錯的。

有時,她也會遇到自己的台灣好友會為了“正確的讀音”而展開激烈的討論。Jane 分享,一些台灣人很喜歡糾正,認為台灣的中文才是對的。但對她來說,這沒有任何對錯,只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認知差異。

比如:血,馬來西亞會唸作 xuè(ㄒㄩㄝˋ),但台灣會唸作 xiě(ㄒㄧㄝˇ)


語言與文化適應:調整後的自我探索

為了順利溝通,Jane 主動調整中文口音,敏感觀察對方的發音習慣,將許多原本習慣的第四聲發音改為第一聲,讓溝通過程可以更加容易被理解。到大三、大四時,她幾乎可以隱藏自己是馬來西亞人,不被外人發現。

在心理諮商專業領域,她也更注重用詞精準度,以避免誤解他人想法和感受。

有趣的是,Jane 也分享了一個因爲過度融入而忘記自身背景的故事。當時,在和朋友討論公投議題時,她下意識回答「有去投票」,差點讓對方誤以為自己是台灣人身份。


堅定的身份認同

Jane 對自己的身份認同非常清楚。她始終認為自己是馬來西亞華人,不打算申請台灣永久居留證,也會直接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國籍。

對她來說,跨文化的能力不在於融入多少,而在於能夠靈活適應同時保持自我根源。這份堅定,讓她在異地生活中始終保有自己的文化底蘊。

跨文化生活帶來的自由

跨文化生活讓 Jane 擁有選擇的自由,也讓她更清楚珍惜自身文化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間,她三、四年沒回馬來西亞,返鄉後對家鄉的新變化感到感慨,體會到「根」的重要性。

她特別珍視馬來西亞的峇峇娘惹文化,這種多元族群融合的文化在食物、語言和生活方式中都有體現。與台灣食物偏單一口味相比,馬來西亞料理的香料與味道層次讓她更理解文化背後的深度。

這些體驗讓 Jane 更加堅定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文化價值,也學會在不同文化間保持自由而清楚的自我。


真實與堅定的自我

Jane 的故事展示了跨文化生活不只是帶來挑戰,也能讓人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並珍惜自身文化。她在異地生活中,堅定地保持馬來西亞華人的身份,同時利用跨文化經驗彈性調整自己的狀態,以適應不同環境與需求。

在 Jane 的經歷中,可以看見:

她更清楚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源,也忠於自身文化,在異地生活中找到自己舒服的平衡
raw-image

🌷若對今天的文章有任何感受,都歡迎在底下留言和我分享!

👉 也可以分享這篇文章,或追蹤 Project SEA Voice 鎖定最新文章更新,看見更多在台東南亞人的真實聲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roject SEA Voice
6會員
15內容數
South East Asia,一片溫柔但堅定的聲音。 (每雙週日更新) 🌊 東南亞 × 文化認同 📝 用故事改寫刻板印象 👂願這片海的聲音,能被聽見。
Project SEA Voice的其他內容
2025/08/31
在台八年的 John 在跨文化生活經驗中,選擇呈現自己最真實的樣貌。他的原則是:盡量保留、展現一個一模一樣的我。即便在不同環境下,別人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定義他,但他並不打算浪費精力去迎合。
Thumbnail
2025/08/31
在台八年的 John 在跨文化生活經驗中,選擇呈現自己最真實的樣貌。他的原則是:盡量保留、展現一個一模一樣的我。即便在不同環境下,別人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定義他,但他並不打算浪費精力去迎合。
Thumbnail
2025/08/24
Winnie 來自馬來西亞、在台灣生活超過六年。她分享在兩地文化切換中的自由與好奇,並觀察到台灣多元文化接觸有限。面對偏見,她選擇理解與溫和澄清,幫助他人認識東南亞的多樣性。Winnie 的故事鼓勵我們在差異中看見彼此,促進文化理解與共融。
Thumbnail
2025/08/24
Winnie 來自馬來西亞、在台灣生活超過六年。她分享在兩地文化切換中的自由與好奇,並觀察到台灣多元文化接觸有限。面對偏見,她選擇理解與溫和澄清,幫助他人認識東南亞的多樣性。Winnie 的故事鼓勵我們在差異中看見彼此,促進文化理解與共融。
Thumbnail
2025/08/17
《看見彼此》是在 Project SEA Voice 底下的一系列訪談計畫,以化名呈現在台東南亞人的故事,以及台灣人對東南亞的真實經驗。第一位主角邀請到:從課本印象,到生活中認識東南亞樣貌的 Kenny。他因為東南亞女友的關係,開始學習馬來文,也觀察到台灣作為多元文化熔爐,卻常忽略少數族群的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5/08/17
《看見彼此》是在 Project SEA Voice 底下的一系列訪談計畫,以化名呈現在台東南亞人的故事,以及台灣人對東南亞的真實經驗。第一位主角邀請到:從課本印象,到生活中認識東南亞樣貌的 Kenny。他因為東南亞女友的關係,開始學習馬來文,也觀察到台灣作為多元文化熔爐,卻常忽略少數族群的文化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臺灣女生疲憊生活的壓力,於是選擇到加拿大尋找全新的開始。文章描述了她在加拿大的適應過程和新生活的體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臺灣女生疲憊生活的壓力,於是選擇到加拿大尋找全新的開始。文章描述了她在加拿大的適應過程和新生活的體驗。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Thumbnail
就在那刻,我知道我真的遠行了。
Thumbnail
經歷一些困擾,並尋求情緒支持的過程中的心路歷程。這些過程包括尋求諮詢的經歷,以及對社交媒體的不同態度。抒發自己的情緒,對未來的期待和成長。
Thumbnail
經歷一些困擾,並尋求情緒支持的過程中的心路歷程。這些過程包括尋求諮詢的經歷,以及對社交媒體的不同態度。抒發自己的情緒,對未來的期待和成長。
Thumbnail
健康的人際關係應該是「互補的」
Thumbnail
健康的人際關係應該是「互補的」
Thumbnail
與其日後勉強對方要彎下腰和我相處,「不去開始」也是避免留下禍根吶。
Thumbnail
與其日後勉強對方要彎下腰和我相處,「不去開始」也是避免留下禍根吶。
Thumbnail
在臺北展開新生活已經兩個禮拜,作者忽然開始思念家鄉,這對於過去獨立堅強的性格來說是意外的鄉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家鄉的生活以及回到都市後的糾結心情,充滿了懷舊情懷。
Thumbnail
在臺北展開新生活已經兩個禮拜,作者忽然開始思念家鄉,這對於過去獨立堅強的性格來說是意外的鄉愁。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家鄉的生活以及回到都市後的糾結心情,充滿了懷舊情懷。
Thumbnail
這段時間時常想起的不是台灣,也不是波蘭,也不是每個走過的國家或土地,都是人。 想起讓我掛念的每個人。特別想念的是我的雙親。
Thumbnail
這段時間時常想起的不是台灣,也不是波蘭,也不是每個走過的國家或土地,都是人。 想起讓我掛念的每個人。特別想念的是我的雙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