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彼此vol.05】Elva 在跨文化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優勢🎒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看見彼此》是在 Project SEA Voice 底下的一系列訪談計畫,在這裡我會以化名呈現在台東南亞人的故事,以及台灣人對東南亞的真實經驗。

每一篇都是一段關於身份、文化與相遇的故事,記錄我們如何看見對方,也看見自己。

邀請你放慢腳步,聽一聽這些不同的成長背景、語言與生活經驗故事。

今天的故事主角是:

目前升大四,正經歷跨文化教育差異的 Elva

Elva(化名) 來自馬來西亞,從小到大的求學歲月幾乎都在家鄉度過。

三年前,她來到台灣就讀大學,現在準備升大四。她帶著完整的馬來西亞教育背景,來到台灣的大學課堂,面對不同體系、不同期待,慢慢長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初遇的質疑和刻板印象

剛到台灣時,Elva 沒料到語言會成為被檢視的第一道門檻。

在學校的工讀面試:兩人用中文聊了近半小時,對方卻突然問:「妳聽得懂中文嗎?」

那一刻她愣住心想:「我們剛剛全程都在說中文啊。」

課堂上也有類似情況。

她在馬來西亞中學時期已學過會計、經濟、商業,對商管相關課程有基本概念。大一修管理學概論時,她能快速理解教授的講解,卻引來部分台灣同學的疑惑:「妳憑什麼比我們懂?妳不是馬來西亞人嗎?」

Elva 也分享曾有教授在課中:「東南亞多是做勞工的地方,所以能來台灣留學一定是很優秀的那群人。」這句話看似稱讚,卻藏著對東南亞的既定印象。

經歷這些的 Elva 漸漸覺得有些無奈。


教育背景帶來的優勢

雖然曾被質疑,Elva 也清楚自己並非「幸運碰巧」。馬來西亞的中學課程結構本就與台灣不同,尤其文商科類別,從高一開始就有會計、經濟、商業等科目,讓學生提早累積商管知識。

「所以到台灣大學時,我對商管課程比較不陌生,甚至可以先掌握重點。」她說。

教育體系的差異意味著彼此在不同領域有強項與弱項,不是誰比誰優越。

這樣的體悟,讓她逐漸建立自信,不再因少數人的懷疑而動搖。

幸運的是,Elva 也遇到許多理解與包容。系上大多教授知道僑生的背景,不會逼她寫繁體字,反而也會提醒其他同學:「她來自馬來西亞,使用簡體字很正常。」

工讀時,她幫教授發現並修正了一筆高達七千元的帳目錯誤,教授也特別向她致謝,肯定她的細心與專業。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有被看見,也證明能力不是國籍決定的。」Elva 這樣說。

這些細微的支持,成為她繼續前行的重要力量。


文化切換與自我調整

在異地生活,口音也成為她隨時要意識到的標記。Elva 自認自己不是特別擅長口音切換,但會盡量讓自己壓低馬來西亞腔,避免引起額外好奇或被當成外國人消費。

有時候,她在與台灣同學交流時,對方因不習慣她的語調而聽不清楚,需要她一遍遍放慢、重複,這讓她覺得有點疲憊。

但只要回到馬來西亞,就可以頓時解放。

「可以大聲講馬來西亞腔,完全不用顧慮別人聽不聽得懂。」 她笑說。

對外界的回應與期待

Elva 認為,多數老師或同學的刻板印象並非惡意,而是缺乏理解。有位心理系教授常對馬來西亞學生說:「我對你們期望很高」。當達不到時又會強調「你們馬來西亞人怎麼沒做到?」Elva 希望問題能就事論事,而不是直接與國籍掛鉤。

「我們都只是人類啊~」Elva 這樣說。

她期待台灣社會能多一點國際觀,少一點大驚小怪。當我們理解不同教育系統的養成差異,很多疑惑自然就消失了。


在差異中站穩自己

Elva 的故事提醒我們,教育差異不是缺陷,而是一種養分。她在台灣的三年裡,看見偏見與質疑,也看見善意與理解。跨文化生活的日子,讓她逐漸把國籍標籤放在一旁,專注於自己的學習與成長。

她說:「不需要讓別人的標準定義我。」於是,她在調整與比較中長出韌性,也學會欣賞馬來西亞與台灣教育的不同。

你呢?是否也曾因教育背景的不同,而重新看見自己的優勢?

raw-image

🌷若對今天的文章有任何感受,歡迎在底下留言和我分享!

👉 也可以分享這篇文章,或追蹤 Project SEA Voice 鎖定最新文章更新,看見更多在台東南亞人的真實聲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roject SEA Voice
6會員
16內容數
South East Asia,一片溫柔但堅定的聲音。 (每雙週日更新) 🌊 東南亞 × 文化認同 📝 用故事改寫刻板印象 👂願這片海的聲音,能被聽見。
Project SEA Voice的其他內容
2025/09/14
Jane 在台灣完成大學及研究所學業,目前從事心理諮商相關工作。對她而言,跨文化生活不只是學習新環境的挑戰,更是一場認識自我與珍惜家鄉文化的歷程。在疫情期間,她曾經三、四年不能回到家鄉。終於回到家鄉之後,對家鄉的新變化覺得感慨,體會到根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9/14
Jane 在台灣完成大學及研究所學業,目前從事心理諮商相關工作。對她而言,跨文化生活不只是學習新環境的挑戰,更是一場認識自我與珍惜家鄉文化的歷程。在疫情期間,她曾經三、四年不能回到家鄉。終於回到家鄉之後,對家鄉的新變化覺得感慨,體會到根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8/31
在台八年的 John 在跨文化生活經驗中,選擇呈現自己最真實的樣貌。他的原則是:盡量保留、展現一個一模一樣的我。即便在不同環境下,別人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定義他,但他並不打算浪費精力去迎合。
Thumbnail
2025/08/31
在台八年的 John 在跨文化生活經驗中,選擇呈現自己最真實的樣貌。他的原則是:盡量保留、展現一個一模一樣的我。即便在不同環境下,別人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定義他,但他並不打算浪費精力去迎合。
Thumbnail
2025/08/24
Winnie 來自馬來西亞、在台灣生活超過六年。她分享在兩地文化切換中的自由與好奇,並觀察到台灣多元文化接觸有限。面對偏見,她選擇理解與溫和澄清,幫助他人認識東南亞的多樣性。Winnie 的故事鼓勵我們在差異中看見彼此,促進文化理解與共融。
Thumbnail
2025/08/24
Winnie 來自馬來西亞、在台灣生活超過六年。她分享在兩地文化切換中的自由與好奇,並觀察到台灣多元文化接觸有限。面對偏見,她選擇理解與溫和澄清,幫助他人認識東南亞的多樣性。Winnie 的故事鼓勵我們在差異中看見彼此,促進文化理解與共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是關於臺日交流活動的一篇文章,內容包括參觀不同學校、寄宿家庭和觀光景點的情況,並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互動和美食體驗。
Thumbnail
這是關於臺日交流活動的一篇文章,內容包括參觀不同學校、寄宿家庭和觀光景點的情況,並分享了一些有趣的互動和美食體驗。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表達感受是很丟臉的。一直到我碩一時有幸得到獎學金去紐西蘭姐妹校交換時,Home媽每天早上都跟我道別說:Sweety ~Good day!那時我才明顯感受到以前電視上大家說的東西文化方差異之大。短期交換完回到日本後,日本那股壓抑的感受加上要會讀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表達感受是很丟臉的。一直到我碩一時有幸得到獎學金去紐西蘭姐妹校交換時,Home媽每天早上都跟我道別說:Sweety ~Good day!那時我才明顯感受到以前電視上大家說的東西文化方差異之大。短期交換完回到日本後,日本那股壓抑的感受加上要會讀
Thumbnail
我主要創作的主題有「跨文化成長」、「職涯發展」及「藍海人生」。雖然在vocus上已發送12篇文,然而我對於「跨文化成長」內容的發佈,著墨甚少。但其實這是我希望發揮最大影響力的地方。童年接觸了海峽兩岸截然不同的教育系統,我較早就發現一個人的教育系統及社會氛圍將會如何形塑一個人的價值觀與行為...
Thumbnail
我主要創作的主題有「跨文化成長」、「職涯發展」及「藍海人生」。雖然在vocus上已發送12篇文,然而我對於「跨文化成長」內容的發佈,著墨甚少。但其實這是我希望發揮最大影響力的地方。童年接觸了海峽兩岸截然不同的教育系統,我較早就發現一個人的教育系統及社會氛圍將會如何形塑一個人的價值觀與行為...
Thumbnail
以文會友-多元文化講師培力 想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國家嗎? 想讓更多人聽到新住民在臺灣的生命故事嗎? 我們將結合有趣的活動和深入的學習, 讓你成為在台上發光發熱的多元文化講師
Thumbnail
以文會友-多元文化講師培力 想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國家嗎? 想讓更多人聽到新住民在臺灣的生命故事嗎? 我們將結合有趣的活動和深入的學習, 讓你成為在台上發光發熱的多元文化講師
Thumbnail
.認識復臨國際學校生活與課程 .三大優勢—國際化教育環境 .三大優勢—自我成長與管理 .三大優勢—品格培養與能力 .了解更多,成為國際化英才!
Thumbnail
.認識復臨國際學校生活與課程 .三大優勢—國際化教育環境 .三大優勢—自我成長與管理 .三大優勢—品格培養與能力 .了解更多,成為國際化英才!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用長遠的眼光來想像,我們眼前的孩子未來終將長成一個公民,那麼重要的就不再是眼前階段性的成績表現,而是成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能力……
Thumbnail
用長遠的眼光來想像,我們眼前的孩子未來終將長成一個公民,那麼重要的就不再是眼前階段性的成績表現,而是成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