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多種語言,為什麼還擔心自己不夠好?🤷🏻‍♀️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你有沒有這種瞬間:
和同學討論報告時用中文,轉頭接到家人的語音馬上切成母語,再過一會兒又要用英文回覆群組。

腦袋像裝了快轉鍵,一直不停的在切換語言模式。

朋友的一句無心的玩笑:「你怎麼講話一直換語言,好亂喔!」

都能讓你心裡不自覺跟著打個問號:「我是不是太分裂?這樣真的好嗎?」

其實,這種切換對很多在多語環境長大的東南亞青年再自然不過,只是外界常把它解讀成不專精。

今天想跟你聊聊:語言切換,到底是困擾,還是我們獨有的優勢能力?


1.多語言切換是獨有的文化肌肉

每一種語言都連著記憶:母語是家的味道、家人喊你的小名、家鄉街頭的小吃攤

中文/華語是求學、工作的必備工具

在家鄉,我們用熟悉的母語聊生活瑣事;到了異鄉切換當地語言,工作、生活、上學,進行各種社交活動,也有時需要靠英文吸收國際知識,接軌世界。

這種快速適應不同語境的能力,並不是缺陷,而是一種大腦的靈活訓練。有人得刻意學習第二語言,但我們早就活在多語的日常裡。

切換語言不代表失去自己,而是同時擁有多個故事、多層文化。你能在不同場合做真實的自己,這正是身份的豐富。


2.多語思維帶來的跨文化優勢

能自在切換語言,也意味著我們更懂溝通中的細節。當朋友在對話中說錯詞,或者帶著自己獨有的口音時,我們不會急著批評或貼標籤,而是能意識到背後的努力與情境。

或許他們剛從另一個文化環境過來,或者正在學習新的語言,這時候我們的包容心和理解力,就比單一語言環境下的人更敏銳。

在職場或社群中,我們常常成為那個能「翻譯」文化的人,幫助兩邊的人互相理解,把文化差異化為橋樑,而不是隔閡。這種能力不只是語言本身,而是跨文化的同理心,是用經驗和理解去建立連結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這種跨文化能力也讓我們自己成長。你會發現,越能理解別人的背景與語言選擇,越能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文化身份,並在不同文化之間自由穿梭,不必受限於單一標準。


3.給自己一個肯定

若你曾經因口音被笑、因語言混雜被質疑不專業,想請你記得:

語言的真正價值在於連結,而不是完美。

當你在重要場合,因為切換語言太快而一時卡住,心裡覺得自己好像不夠好、不夠標準。這種焦慮很正常,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對單一標準過度敏感的社會裡

每一次語言切換,都代表你理解不同文化的思維方式,每一次調整,都讓你能更好地表達自己。這不是缺點,而是一個優勢能力。

當你可以用不同語言去理解人、表達自己,這本身就是優勢。下一次再有人說你一直在切換,不妨笑著回:「我只是同時擁有很多世界。」

我們所擁有的不只是語言,而是跨越文化、理解他人的能力。

這種力量,是任何單一語言環境無法給予的。


放下包袱,擁抱這獨特的文化

語言切換不是妥協,而是我們身上流動的多元文化證明。

它讓你在不同場景都能找到適合的聲音,也想提醒你:

世界沒有單一標準,每一種語言都裝載著不同的愛與記憶。
raw-image

💬 你平常都在幾種語言之間切換?有沒有過讓你自豪或困擾的經驗?

歡迎留言分享,也許能讓更多人看見「多語」的美好。

👉 也歡迎分享這篇文章,或追蹤 Project SEA Voice 鎖定最新文章更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roject SEA Voice
6會員
16內容數
South East Asia,一片溫柔但堅定的聲音。 (每雙週日更新) 🌊 東南亞 × 文化認同 📝 用故事改寫刻板印象 👂願這片海的聲音,能被聽見。
Project SEA Voice的其他內容
2025/09/14
Jane 在台灣完成大學及研究所學業,目前從事心理諮商相關工作。對她而言,跨文化生活不只是學習新環境的挑戰,更是一場認識自我與珍惜家鄉文化的歷程。在疫情期間,她曾經三、四年不能回到家鄉。終於回到家鄉之後,對家鄉的新變化覺得感慨,體會到根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9/14
Jane 在台灣完成大學及研究所學業,目前從事心理諮商相關工作。對她而言,跨文化生活不只是學習新環境的挑戰,更是一場認識自我與珍惜家鄉文化的歷程。在疫情期間,她曾經三、四年不能回到家鄉。終於回到家鄉之後,對家鄉的新變化覺得感慨,體會到根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9/07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你可能不在乎身分認同探索。大家都在忙著生活、追求夢想,為什麼要在意身分探索? 今天的文章,將和你分享為什麼我覺得「身分認同探索」是一件重要的事!
Thumbnail
2025/09/07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你可能不在乎身分認同探索。大家都在忙著生活、追求夢想,為什麼要在意身分探索? 今天的文章,將和你分享為什麼我覺得「身分認同探索」是一件重要的事!
Thumbnail
2025/08/31
在台八年的 John 在跨文化生活經驗中,選擇呈現自己最真實的樣貌。他的原則是:盡量保留、展現一個一模一樣的我。即便在不同環境下,別人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定義他,但他並不打算浪費精力去迎合。
Thumbnail
2025/08/31
在台八年的 John 在跨文化生活經驗中,選擇呈現自己最真實的樣貌。他的原則是:盡量保留、展現一個一模一樣的我。即便在不同環境下,別人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定義他,但他並不打算浪費精力去迎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第三天主題: 請寫下你在成長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例如你的家庭有沒有說方言?你會說多少方言、語言?到了別的地方有沒有學習新的語言?語言有沒有為你帶來身份的認同或隔膜?又或者分享你在家庭、學校和朋友圈中使用的俚語。你覺得說什麼語言、寫什麼語言的你,是最自信的? 晚安,七日書來到第三天,現在是二
Thumbnail
第三天主題: 請寫下你在成長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例如你的家庭有沒有說方言?你會說多少方言、語言?到了別的地方有沒有學習新的語言?語言有沒有為你帶來身份的認同或隔膜?又或者分享你在家庭、學校和朋友圈中使用的俚語。你覺得說什麼語言、寫什麼語言的你,是最自信的? 晚安,七日書來到第三天,現在是二
Thumbnail
從中英文之間的語言轉換與文化差異探討,深入探索中英文之間的聯係和轉換方式。
Thumbnail
從中英文之間的語言轉換與文化差異探討,深入探索中英文之間的聯係和轉換方式。
Thumbnail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單語者是使用或通曉一種語言的人,通常為母語;多語者是使用或通曉多國語言的人,除了母語,還包括其他外語。
Thumbnail
單語者是使用或通曉一種語言的人,通常為母語;多語者是使用或通曉多國語言的人,除了母語,還包括其他外語。
Thumbnail
最近電腦壞掉了,所以只能用工作的電腦來書寫文章。這意味著我只能用中文簡體字。 這對一個在馬來西亞土生土長,從小就受中文簡體字教育長大的我來說,卻意外覺得有點不那麼習慣。
Thumbnail
最近電腦壞掉了,所以只能用工作的電腦來書寫文章。這意味著我只能用中文簡體字。 這對一個在馬來西亞土生土長,從小就受中文簡體字教育長大的我來說,卻意外覺得有點不那麼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