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非常自我中心的人,在禱告的事上亦然。在上班尖峰時段排隊等公路客運的時候,我禱告祈求車上的空位足夠讓我上車,我就不用再寒風中等下一班車。在服事的機構一直徵不到適任的同工,我就禱告,求上帝差派勤奮、好用、能力強的人來分擔我的工作,讓我輕鬆一點。好朋友患上惡疾,他透過人脈找到名醫看診,我就禱告,求上帝讓我的親友可以優先獲得治療。
禱告後我會幻想:假如上帝真的讓我順利坐上這班客運,而剛好排在我後面的上班族卻要等下一班,他會不會因此遲到、被老闆罵,甚至丟掉工作?假如一位勤奮、好用、能力強的人真的成為我的好同工,會不會讓其他更殷切需要人手的公司行號少了一位人才?假如名醫真的優先治療我的好朋友,甚至讓他「插隊」,會不會耽誤其他病情更嚴重病人的治療?
先不評論以上的禱告是否算自我中心,也不探究自我中心的禱告蒙應允的話是否會影響別人,我得懺悔說,我很少會為不熟悉的人,或為那些與我心理和物理距離比較遠的人代禱。即便每個主日崇拜週報都會刊登、通訊軟體代禱群組每天都有消息更新,即便需要代禱的人是我認識、甚至每週都會見面的,他們的代禱事項也是真實且迫切的,我就是不會記得他們,也不會有規律地為他們代禱。在自己上班不用等下一班客運,以及教會會友病重親友得醫治兩個禱告事項之間,我比較常想到、並為之禱告的是前者。聖經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自我中心的禱告似乎是人之常情,卻不符信仰教導;按人性而言無可厚非,卻在人情道德上說不過去。我們理智上想作個好基督,不單顧自己的事、為自己的事而禱告,也應該顧別人的事,為他們代禱。可是我們都難以做到。也許問題的癥結在於自我中心的心態。
有一天,妻子從高中同學會飯局回來,拿著手機,憂心忡忡地說:「慘了,剛才拍大合照之前,我忘記先補妝。你看這照片,我眉毛淡了,嘴唇蒼白,同學看到尷尬死了,怎麼辦?」我反問:「你有看到站在你旁邊的阿婷嗎?她的頭微下垂,壓出『三下巴』,眼睛又剛好閉起來,最應該難過的是她吧。」「真的耶,我倒看不出來。」「就是嘛,你覺得阿婷看到這張大合照,她會留意到你沒有補妝嗎?每個人都只會留意自己,沒有人會留意你啦。」
自我中心是人性的普遍特質,也是打開別人心房大門的萬能鑰匙。只要善加利用,這把鑰匙不但能贏得友誼、 獲取他人歡心,更可能讓人成為名利雙收的世界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