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avatar-img

南聲

82 位追蹤者

南聲

82 位追蹤者
經營書評社群帳號「南聲生生難」。少量作品散見文學雜誌,幸運得過一次校內文學獎首獎。很喜歡出版業,正在參與跨領域製作(說書、行銷、podcast)及書店店員。 暴雷不會警示,自行斟酌閱讀。工作信箱請投這:[email protected]
avatar-img
南聲生生難
85會員
180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就這樣斷斷續續花了兩三個禮拜才把《吃佛》讀完,以往這樣的閱讀方式總是要先複習前驗才能逐漸進入狀況,在這本書,不管我從什麼地方讀起,卻沒有這樣的問題。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 天前
哇,之前聽到的都是mixed review,讀了這篇心得有想讀書,謝謝推薦!
南聲-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Claydee 今年的推薦扣打我都用在這本書了!有空請看看!
如果有點小說荒的話,這裡推薦一本讀完我意外並未失望的推理小說給你。 它書名很是吸引人,名為《自己的命案自己破》。 開頭發生在1965英國的肯特郡,由法蘭西絲為首的三個少女(艾蜜莉、蘿絲)參加地方市集,過程玩得不宜樂乎,直至法蘭西絲從占卜師那裡獲得足以影響她後半餘生的預言。
Thumbnail
根據阿潑的推薦文指出,《紐約客》曾在1946年時特別停止所有專欄,獨家留給記者John Hersey連載他親自抵達廣島後,見證原爆後面目瘡痍的慘樣,並在後來編成《廣島》出版。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7/26
小時候(20多年前)有去原爆博物館參觀,直到都還有印象,太可怕了⋯⋯😨
南聲-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1
Claydee 有機會也想去去!
也許是想著人死後可以靠某些憑依召喚生前相處的種種記憶,《沒有媽媽的超市》的作者Michelle藉由製作母親家鄉的韓國料理感受母親的成長經歷,從非當事人的管道理解母親,彷彿這麼做可以緩和失去母親的痛苦。   面對這種悼念親人的作品我總會感到苦手,一方面是我的情感氾濫,尤其是面對死亡,總是會無來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7/10
喜歡這本書,也很感謝你的心得讓我重溫閱讀這本書的感覺。說到衣服,我也傳承了奶奶的衣服,都是用料實在的訂製貨,她身材比我嬌小,好在當時流行略寬鬆的版型,現在我穿剛剛好,好幾次被路人說很特別很時髦呢:)
《夏的故事》是結合了橫跨八年的兩篇創作集結而成,第一部是曾作為單行本出版的《乳與卵》,探討不同時態的女性如何面對自身體態連帶評判自身價值;第二部則專注在人工受孕所涉及道德觀、教養問題等討論。在第一部時夏子比較偏向敘事者,第二部的重心就完全聚焦於夏子自身。因為二者環繞重心不同,就算不接續讀的問題也不大
Thumbnail
工作的地方偶爾會遇到寫作的老師(雖然把自己畫進這個圈子是蠻厚臉皮的事),在我們依然充斥尷尬的言談間,最後他都會問問我讀了什麼書,這好像台灣人們打招呼時總會在對話間隨口提一句「食飽未?」不一定要有意思,但總會反射性問一下。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6/05
喜歡關於「聰明」的那段討論,有一段時間,這個字在我的身邊是個中性甚至偏負面的形容詞,可能有點投機取巧的感覺?很喜歡你對此的不同詮釋:)
南聲-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5
Claydee 我覺得寫這段的時候某種程度有在暴露自己的恐懼,那種在求學間明明很努力了卻還是沒辦法超越才智就是比我還優秀的同學,因而產生對聰明的人比較扭曲的情緒XD
在閱讀《女戰士》時我有兩種感覺,一種是因為生澀又不確定的劇情發展而自我懷疑,使致一度我萌生想放棄閱讀的念頭;不過短篇故事中總有幾篇是會讓人產生興趣,而正好那個有趣的部分就出現在我準備想要放棄的瞬間⋯⋯
Thumbnail
原先對這本書抱持的期待值很高,但讀到大概第十幾篇時就大幅冷卻了下來,甚至讀到最後五、六篇時覺得有點無聊想要快點把它讀完。起心動念是這本書以書腰的「書店員讀者觀察日記」、「工作紀實」、「閱讀及買書的日常」等用詞,讓我不禁想以同為書店員的身份從作者森田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5/11
謝謝分享,上個月讀一本略微相關的《我想為你推薦一本書》,覺得他們(日本店員?)推書都好厲害呀,確實超越一問一答的類型。
南聲-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1
Claydee 感覺他們都很展現職人精神,但我們每天都忙昏頭,實在很難服務客人到這種程度XDDDDD
發現驚悚故事很喜歡去強調完美的型態,只要當故事場景被建構得愈無破綻、美滿時,反而更能引起讀者嗅出當中細思極恐的不對勁。這不算是破梗,正是《破碎的夏天》最初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5/11
人生必讀清單耶⋯⋯也想跟您分享結局,但是不是比較推薦先讀《罪囚645號》呢?
南聲-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1
Claydee 我實在比較推薦《罪囚》!打進心裡的震撼程度比較高!但還是依你的洗好做選擇比較重要!
在書店工作遇到外國人的機會愈來愈高,前幾天就有一位先生希望能夠協助他找一些只看圖就能懂意思的繪本或是漫畫,說是想買給他的孩子們看。 我們在童書區繞了很久,一開始我以為他要的是台灣的繪本,就挑了比較多聯經出版的繪本給他,後來他拿他挑到的伊勢英子繪本給我,才知道並不局限於台灣的作家或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