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研發團
我們是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經營的「轉譯研發團」,轉譯對象將不限於臺文館藏品,更擴及文學展覽、遊戲、走讀及各領域的文學跨界合作,期讓臺灣文學觸及多元族群,在此文學溝通平台,激發更多具創意的提案。
轉譯研發團
我們是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經營的「轉譯研發團」,轉譯對象將不限於臺文館藏品,更擴及文學展覽、遊戲、走讀及各領域的文學跨界合作,期讓臺灣文學觸及多元族群,在此文學溝通平台,激發更多具創意的提案。
139
篇文章
0
專題
0
NFT
0
勳章
386
追蹤者
1
追蹤中
追蹤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臺文館轉譯團】許雅婷:當年,大河小說《浪淘沙》如何發源?
【與大河人生的相遇】 1979年,作家東方白的訪談對象問起以她為原型的小說,要多久才會寫完?東方白參考以往寫作的時間評估了一下,最後回答:三年。 「三年?」年事已高的她驚呼,「我早就死翹翹ㄚ!」 他們誰都沒想到,真正完稿已是十年後。
2023-02-03
7
賴昕妤:百年前的歐洲,與我們的分手——張福英
【不完美的人生勝利組】事實上,張福英沒說的,比寫下來的還多。她和林景仁的婚姻有一口又一口不能開的罈子,醃在心上除不盡的霉味。
2022-12-23
7
賴昕妤:我是公主,但我家不在番邦——張福英
【你們的眼神讓人受傷】當我抵達林家大宅時,他們就像看動物一樣打量著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2022-12-23
3
【轉譯團】蔡孟儒:埋藏於地層下的火光——王默人(下)
【埋藏於地層下的火光】 擔任記者和自身年幼孤身遷臺的經歷,讓王默人看見了社會底層的現實。那些最真實的事物往往最冷酷,然而卻也最重要。他一方面對於這股關注現實的寫作風氣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卻也對報導文學會如何發展感到擔心。
2022-12-09
6
【轉譯團】蔡孟儒:放置在「括弧」內的作家——王默人(上)
當1950、60年代,臺灣文壇流行著現代主義與反共文學時,1948年來臺的外省作家王默人所關心的是外省來臺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而到了1970年代,他也將視線轉移到了本省勞動階級的處境上。
2022-12-08
8
【轉譯團】郭汶伶:被震碎的希望,用文字與音符補回──林氏好賑災音樂會相片
【在劫後餘生,編織希望的文學人】 一場大地震,震碎中部地區人們的家園與生活。 在斷垣殘桓裡,以文學人各自以手中的筆與聲音,串起人們手中的祝福,編織希望,為災區的人們帶來安頓的祝福與未來。
2022-12-01
6
【轉譯團】黃震南:他們最好的,也最糟的出道舞臺:《文藝臺灣》第六卷第三號(下)
【出道即巔峰,之後命運卻開了一個玩笑】 過沒多久,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意圖鼓舞軍民一體的「皇民文學」作品,成為屈從日本殖民的的證據。創作〈道〉的陳火泉,即使苦學中文,發表一系列的散文而受到文壇矚目,但成為散文大家的他,直到晚年,都必須不斷澄清一件事情——〈道〉不是一篇皇民文學作品。
2022-11-15
9
【轉譯團】黃震南:他們最好的,也最糟的出道舞臺:《文藝臺灣》第六卷第三號(上)
【除了葉石濤,他也是西川滿的愛徒】 西川滿主動挑起「糞寫實主義」論爭,卻被文壇罵得七葷八素。一個人的危機,有時是另一個人的轉機。陳火泉的中篇小說〈道〉,卻因此得到發表、大力推廣的機會。 原本西川滿想好好栽培葉石濤、陳火泉,但沒想到二戰的結束卻改變了這一切。
2022-11-15
3
【轉譯團】馬翊航:一張張變化的白紙:《陸森寶自傳》的手稿
【他的音樂依然健步如飛】 陸森寶是日治時期臺東第一批接受現代教育的原住民知識份子,他長年透過音樂的創作、教學,培育人才,也以歌曲紀錄生活場景,聯繫族人情感,也留下時代的變遷痕跡;也因為他的天主教信仰,創作了許多與宗教儀典行事相關的歌曲,在神聖與日常、紀錄與傳唱之間,帶出了豐富的故事。
2022-11-11
9
【轉譯團】徐淑賢:那一夜,在雨夜的奈良遇見你
【記一段林獻堂與梁啟超的情誼】若論及林獻堂所領導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往往會提起梁啟超。提起梁啟超所分享的愛爾蘭抗英經驗、提起梁啟超對林獻堂、林幼春的讀書建議,以及提起1911年3月梁啟超與女兒梁思順(令嫻)、朋友湯覺頓同行的臺灣之旅。
2022-11-03
13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
想閱讀更多
轉譯研發團
的內容?
立即追蹤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