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叉

草莓叉

19 位追蹤者
百無聊賴的落單遊牧民,希望來到一片草原。文學/電影短評+文字創作。
19會員
24內容數
由新到舊
演講側記 殺戮與復生:詩的歷史與感情的歷史/張詩勤本文為2022/11/30由政大長廊詩社舉辦的「殺戮與復生:詩的歷史與感情的歷史」講座之側記。本次講座以詩人、政大台文所博士張詩勤為講者,主講張詩勤本身鬼魅詩書寫的創作歷程、以及日治詩學的研究如何與自身創作做出連結等。
Thumbnail
2022-12-04
10
攝影的制式視角:對形式化影像的一點淺見H的意見大致上是將抽象畫與攝影影像作出對比,認為在攝影的環境中嘗試做出抽象感會少了實際的震撼感,這篇文章想要表述的就是「震撼感」為什麼會在影像美學中消失,卻能夠在其他圖像美學中存在
Thumbnail
2022-07-26
7
文學戲曲劇場的轉譯與互文:短評《當代台灣戲曲文學劇場研究》本文特點在於多以文學角度評論劇場作品、少以整體劇場構作的章節來囊括所有戲劇製作的思考(儘管文中有少部分討論音樂、舞蹈與表演藝術等,卻明顯與文學批評分家),皆依照劇本論證作品情意與素質,並以作品的文際關係掌握是否確實為評斷標準。
Thumbnail
2022-07-12
4
五零年代的現代派與論戰:現代詩社與藍星詩社本文主旨為現代詩社、藍星詩社、覃子豪與紀弦的論戰與五零年代末期的現代詩論戰。本次講稿為政治大學長廊詩社110-2學期第一堂課講稿,略做修改後之版本。
Thumbnail
2022-03-16
3
史普|新時代的明與暗:臺灣日治電影劇場史書摘 不光是日本官方的「臺灣教育會」透過巡映方式前往各級學校播放交通安全、衛生宣導或是風景紀錄片,張秀光、呂訴上等臺籍人士開始自組巡映公司播放商業片,接著又有蔡培火所領導的美臺團電影隊、順著文協的活動而下鄉巡映教育影片;有賴於這些收費低廉的鄉間播映,電影才得以逐漸為全島人民所知。
Thumbnail
2021-12-22
6
文字創作|高遠球考試其一:致册同學河海的交界,我想要成為重新輪迴的創世者;或者說,我想要打出一顆像樣的高遠球,讓我不會被當掉。這或許是一體兩面的。海在哪裡?球真的能越過高牆、掉入大河、飄向那片海嗎?我想這必須要透過非常青春的大吼才做得到了,雖然我很討厭這個說法。
Thumbnail
2021-12-10
5
文字創作|熱對流一瞬間,我逼迫自己相信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邁進——這些濃稠的熱意總擁有被稀釋的宿命,總有一天我也終究得在陳舊的聯合公寓角落裡,清清魚缸、排出一點廢水,接受著新面貌的生活,接受總將到來的變動與終結。
Thumbnail
2021-12-07
5
文字創作|終結一種自轉:往腦海中他們的不明確提問一些向腦袋裡的那些人問的問題。 解鈴還須繫鈴人、甚至需要當初造成繫鈴狀況的那個人。 有些事還沒結束,有些結束了,但這裡終究是一個遺址。
Thumbnail
2021-12-07
3
電影評論|城市創作的時代差距:以《戀戀風塵》與《千禧曼波》為例政治解嚴與開放將眾多創作的指向性消融,創作者瞬間發現自己落在了一個毫無目的性、衝突已然瓦解的社會中,而城市也成為了一個囊括了所有人的封閉系統,當中的權力結構牢不可破而不可撼動,使得各個創作者只能嘗試往新的路徑走 — —
Thumbnail
2021-06-17
9
文學評析|數位詩:「工具」做為藝術形式這種文學創作形式本身是一種基於「多元、無普遍性、直覺解放的後現代式思維」的媒體改革,藉由科技進步來為後現代文學注入新的去中心化力量,破除原先已經定性化的紙本出版世界以及它為文本生產意義的過程,而為創作者的意念提供一種新的、基進的呈現途徑。
Thumbnail
2021-06-17
2
文學評析|密閉的濤浪 :初讀駱以軍《遣悲懷》不可否認的是這本書在結構上其實是完整且有條理的,且能形塑出一個非常廣大的落寞感與在盒中不斷碰壁而時間沿著壁面游移的感覺。解構從來不是為了要帶來精確的答案而生。燒掉金閣的意義,駱以軍留下了無限的但書。正如同邱妙津的死。
Thumbnail
2021-06-17
2
文學評析|張文環、林摶秋〈閹雞〉:皇民結構下的鄉土文學在作家幾乎僅能使用單聲道進行創作的戰時狀態中,兩位作者皆使用了「專心描寫臺灣鄉土景象之低劣」的糞現實寫作手法,一方面避免日本皇民思維對臺灣人的「完全同化」,另一方面進而敦促、鼓勵臺灣人能夠自立自強、在心態上全面現代化後「奮力向前」,最終或許能在紛亂的時局獲得對「新臺灣」意識的自我認知。
Thumbnail
2021-06-17
6
文學評析|思念作為退潮:二讀陳育虹《索隱》果然一切的愛皆如盈缺;我們永遠都不能逼迫時間復歸,歸回月最閃爍最圓滿的狀態。圭臬般的圓滿。
Thumbnail
2021-06-17
2
文字創作|水中歌唱眾人正在生活中竭力展示自己;他最看不慣那些光明磊落的人,他們移動於豔陽中登高一呼、好像真的正打算改變世界時,他在另一處的角落呢喃、自卑而自傲地唾棄著。他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他向來保持自身的神秘感,但總是很好理解。
Thumbnail
2021-06-17
2
電影評論|夢境的反裡:拉斯馮提爾《在黑暗中漫舞》一切的憶想幻夢都必須以正在經歷的生活作為「意義承載的媒介」,但現實卻又逼迫主角進入內在的幻想空間 — — 白日夢的出現,必須透過正在「社會存在的世界」發生的事件進行觸發 — — 這兩種符號的相互對話充分體現出「深層記憶的湧現」一事與其「解離生活」的結果。
Thumbnail
2021-06-17
4
文學評析|交錯的浮夢:《暗戀桃花源》我們不能夠逃。但即使我們勇於面對,最終仍然不可避免地使自己失望,拍去身上舊時之記憶碎屑,重新擁抱一個缺陷而不復往事美好的世界。
Thumbnail
2021-06-17
4
電影評論|戀物之屋:侯孝賢《海上花》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Thumbnail
2021-06-17
5
文學評析|沿城市之流回溯:董啟章早期風格與意象使用董啟章曾自稱,自己「以末日為創作意識的文學,也同時可以是以創建為意識的文學」,我認為這正是他創作手法野心最大也應用的最好的一部份。
Thumbnail
2021-06-17
3
電影評論|黑白作為光明之源:重看黃信堯《大佛普拉斯》「黑白的臺語世界」不光是象徵著底層生活的困苦,更是尖銳地諷刺「彩色世界」為一「不值得信任的世界」,並對城市中觀影的人們進行叩問 — — 你們也是如此虛假、如同帶血腥味的佛像般的人嗎?
Thumbnail
2021-06-17
3
文字創作|Important_comparison.xlsx夜走之後才發現我們還有些許匱乏。一種綿長而不停歇的移動,從不需轉乘和路線圖的思索,我們就只是回家。往那個最必要最索求的終點前進,然後再由終點發展出另一個終點,像是一種遲不驟止的命運。我們持續綿長的行走,一切需索都不會停止。
Thumbnail
2021-06-17
1
電影評論|雷奈《去年在馬倫巴》:一點猜測與詮釋一個人的思緒「內容」並非本部片專心探討的部分,一個人「如何重新喚起一段夢境或記憶」的過程、以及其方法的複雜性與容易產生的失落,甚至是喚起思緒後「傳達給他人」的轉譯誤解,才應當是本片透過如此繁複而復沓的敘事手法想要表述的核心題目。
Thumbnail
2021-06-17
2
文學評析|雙面裂痕:初讀《黑日》對立的反面,是「共榮」:《黑日》突破了這種敵視與相持,而在香港人的價值觀中尋找一種共同的特質,而這種特質最終用最溫柔的方式,由一個身處於漩渦中的、幾百萬分之一的文學家所訴出,而成為了香港局勢最明亮而清晰的鏡子。
Thumbnail
2021-06-17
2
電影評論|幻象與語言遊戲:初看《異星入境》這個如同預知的「能力」,究竟在人類社會所創造出的隱喻中,是被歸類為簡單的、具實用價值的「工具」,或是如雙面刃般的「武器」?
Thumbnail
2021-06-17
3
文學評析|原鄉回憶的贖罪追索:平路〈玉米田之死〉八零年代外地文學帶有的重層疏離感:「外國與本國」間的隔閡、與其連帶的「城區與鄉間」間的隔閡,便清楚地顯現在這篇「政治寓言」之中。
Thumbnail
2021-06-1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