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析|密閉的濤浪 :初讀駱以軍《遣悲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我會稱它為由「盒子中的時間流動所造成的窒息」構成的長篇小說。初見這本書,四百餘頁,文字密度可說極為驚人;在許多人稱的變換下容易讓讀者第一眼閱讀片刻便陷入自我懷疑的迴圈中,因此我不敢說自己確實讀懂了這本書。反觀過往,不曾閱讀過駱以軍的長篇小說,便是因自己一直對密度過高而長的作品感到非常恐懼;因此只在國中畢業時略微讀過《我們》、《棄的故事》,以及大學讀過作為課堂指閱出現的〈降生十二星座〉。這三個文本恰巧可以略微描繪出《遣悲懷》的一種輪廓,也分別作為三個面向。
舊版本書封。一張駱以軍龐大的臉龐覆蓋住整本書,彷彿把邱妙津的形象都罩住了。圖源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1744283439636
  其一,與仰慕者的屍體的相互結合。因記憶模糊所以我去網路上重新搜索了《我們》這本書,重新憶起了其中有一篇提及三毛之死的文本,作者的視角也同樣進入了一名欽慕者的死並嘗試與之融合。其二,女性的拋棄意象、與拋棄物死命附著拋棄者不放的畫面。在〈棄的故事〉此長詩中的核心詞彙便是「拋棄」,駱以軍甚至直接將主角命名為「棄」,不外乎是用一種持久、不會磨滅、永遠跟著此人魂魄的姓名來形塑出一種遺棄的持久性與不可結束性,並且辯證一種棄與被棄間的距離關係。其三,在房間中為時間所困的陷阱。在〈降生十二星座〉中,在「道路十六」這個遊戲中有一個無法逃脫的房間中,駱以軍(或遊戲的設計者)使用某種《挪威的森林》的喻托,用「這一切只是玩笑」與「我並沒有開玩笑」來象徵女性的拋棄與迎合,甚至駱本身都為這個遊戲下了「熾熱又寂寞的愛情」這個註腳。
  本書的傾訴對象,邱妙津又何嘗不是擁有一段熾熱又寂寞的愛情;但她卻走上自毀的不同道路,從此似乎可以理會這個故事與「道路十六」的情況不同之處:其一,「道路十六」這個遊戲出現在〈降生〉中的意義就是排遣一種困在盒中的痛苦,但邱妙津本身卻是一種盒子與框架的爆炸:她的敘說、解脫方式就是自死 — — 甚至《遣悲懷》的成書目的似乎有一部分就是重新跟邱妙津對話,藉由將其拉回盒子中、兩人在盒中書信往來的結果,再由駱以軍離開盒子來向讀者訴說。其二,邱的「拋棄」本身是一種自毀性的拋棄,與〈降生〉中的愛情抉擇類似但並不相同,因為這個拋棄的反面並不是第三人而是真正的死亡。駱以軍其實是有成功地用大量的解剖式筆法和所謂「死亡書寫」來做出差別,描繪出一種比起〈降生〉更加張狂(論血腥或色情似乎都無法概括描述)的畫面來營造一種重量。
  本書讀者會很常注意到兩個畫面描繪上的重點:第一個,作者善用器官與其表徵的描寫來勾勒畫面感,無論是性愛畫面、〈發光的房間〉中的偷窺與連續謀殺、〈第二個夢〉中屠殺駱駝時動物的姿態,〈大麻〉中被錯接在一起的味覺,乃至於〈運屍人b〉中堪稱秤斤論兩販賣的人體器官,這些器官用分割、分離的方式來呈現在人體的各處,皆可以看出作者除了想刻意營造畫面張力外,亦有帶有解構人體情緒的作用。屍身中的每一副臟器都是重要的,而為何其重要是因為每當一個臟器移動了位置,對人體所呈現出來的最終成果就會有所不同,而總沒有人會是完全相同的,讀者會傾向自己拼湊這些衝突對立的事件,導向一個自己所認為的理解;《遣悲懷》就是駱以軍對邱妙津生平的這種解體與重新塑造。為了達成重塑,駱以軍需要嘗試用自己的手將邱妙津的屍塊一塊塊黏合回去,這也代表除了對所有肉塊進行以駱以軍的思想為中心的理解外,也要對邱妙津進行某種「盜墓」式的資訊獲得。
  第二,本文中時間的相對不停地讓人困在相同的時間片段中,做故事人物本質上的替換,使用視角的不同來讓「第一人稱觀點持有者」恍然大悟自己身處在一種拋棄中。舉例來說報社中的「第一人稱」在看見主管與老詩人、自己與主管間主賓的交換,同時輔以長時間的通訊所帶來的龐大壓迫,為這種替換與拋棄帶來一種荒誕;或者是在夢中以主人公妻子角度所描述的太空梭飛行,在那個密閉而無助的小空間中、人物則要面對持續性而似乎不會停止(但人物能認知到它就在前方)的死亡
  要注意這個過程基本上是在一個「房間」中完成的:因為房間是密閉的,時間的流動才顯得清晰。綜觀全書中有兩個最重要的房間,一個是產房,在產房中作者用夢境將產房製造出三種不同傷害的時間分割;第二個則是咖啡廳,在咖啡廳中九篇不同的書信體從此處出發予在另一條時間線等待的邱妙津。此兩房間各自形塑出現實中的時間,與書的盒子中兩人辯證時的時間。兩者藉由只有駱以軍自己能穿透的半透膜來分隔,讓他能在前者的房間中形塑出幾個不同的傷害類型,回到後者的房間中反饋給邱妙津。這方面駱以軍可以說是成功而精巧地呈現出這種時間對立的衝突感,亦有另一種解構的意味在。
  但相對來說,本書的疑點也依著這種書寫方式而來,此種「在過於密閉的房間中」處理時間的方式,會不會因為作者想傾訴的對象與作者間資訊量的不對等,造成某種程度對被傾訴者不道德的情況。舉例來說,使用邱妙津較弱勢的女同身份與類似於《蒙馬特遺書》的體裁、來描述一種類似凌遲的傷害(用各種解體骨架的兇殺與精神上的解體),卻似乎沒有考慮到邱是在多堅決的情況下來進行自死的動作;《蒙馬特遺書》中會有多達二十章的章節、是因為作者本人是故事的直接接受者,情緒與傷害從接收、理解、到書寫間是強烈而直接、不矯飾的駱以軍過於多樣化的拋棄與墜落將邱妙津丟進了一個顯然比原先《蒙馬特遺書》的架構還要大的箱子裡面,太多的東西類推回邱的自傷,使得她直白的書寫或死亡或多或少被稀釋。這有點像是把邱妙津的屍體從墓中重新拖出並分割,的確像是一種二次傷害。
  另一方面,這種分割其實大部分都只重視一些心臟的區塊,也就是自死、女同性戀身份等邱妙津廣為人知的所在,而身為邱妙津死後親近的對話者,駱以軍理應要知道邱妙津其他不被重視的「肉體」,將其一併提出以形塑一個完整的邱妙津,但在書中其實你能聯想到邱妙津的就是在《蒙馬特遺書》或是《鱷魚手記》中提到的部分,其他有關於她人物的描寫,反而因為本人已死而顯得與她有距離感,但駱以軍沒有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反而更嘗試用自己華麗的筆觸來詮釋他們的動作與行為
  此種現象不光是在邱妙津身上,我認為在書中其他出現的人物也都有這種情況,駱以軍用自身標誌性的(異男?)筆觸來描繪所有的人物,讓所有的人物都彷彿蒙上一層駱以軍的氣息,並且將性行為描寫的畫面用極端的第一人稱自知觀點來形容,因此將所有除了第一人稱外的人物平面化了。更甚者,書末甚至有一種駱以軍的幻想超出應有的界線,虛構出了一種他本人在傷害邱妙津的錯覺 — — 或許只是我的誤讀。
  但必須要說的是「作者已死」,而且是在物理意義上的死亡;駱以軍所做的這些詮釋究竟意義為何?是想要修改邱妙津的歷史嗎?是想要用異男觀點來「讚揚」邱妙津,並對她予以理解嗎?或者只是想要將邱妙津作為一種自身自傷的寄託?由於他刻意選擇了邱妙津這個標誌性的人物,但有沒有充分使用到她的意象,或者只是取用了其中拉子(這部分我甚至覺得取用的有些彆扭)、自死的悲壯性以及被絮拋棄的情緒,而並沒有取用其他面向或甚至其他面向被用另一個人物的面孔來帶過,這點讓我有些不確定性。他可以選擇虛構一個自死的女同性戀人物的 — — 人們會聯想到邱妙津,但就不會有上述有關於「盜墓」的懷疑。
  有論文指出駱以軍的私小說是「偽」私小說,但我認為「私」和「小說」的交替使用本身就是虛實兩方的交鋒,此處駱以軍可以說是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除去那些因為自身初讀並未透徹理解的疑點,不可否認的是這本書在結構上其實是完整且有條理的,且能形塑出一個非常廣大的落寞感與在盒中不斷碰壁而時間沿著壁面游移的感覺。解構從來不是為了要帶來精確的答案而生。燒掉金閣的意義,駱以軍留下了無限的但書。正如同邱妙津的死。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草莓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作家幾乎僅能使用單聲道進行創作的戰時狀態中,兩位作者皆使用了「專心描寫臺灣鄉土景象之低劣」的糞現實寫作手法,一方面避免日本皇民思維對臺灣人的「完全同化」,另一方面進而敦促、鼓勵臺灣人能夠自立自強、在心態上全面現代化後「奮力向前」,最終或許能在紛亂的時局獲得對「新臺灣」意識的自我認知。
果然一切的愛皆如盈缺;我們永遠都不能逼迫時間復歸,歸回月最閃爍最圓滿的狀態。圭臬般的圓滿。
眾人正在生活中竭力展示自己;他最看不慣那些光明磊落的人,他們移動於豔陽中登高一呼、好像真的正打算改變世界時,他在另一處的角落呢喃、自卑而自傲地唾棄著。他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他向來保持自身的神秘感,但總是很好理解。
一切的憶想幻夢都必須以正在經歷的生活作為「意義承載的媒介」,但現實卻又逼迫主角進入內在的幻想空間 — — 白日夢的出現,必須透過正在「社會存在的世界」發生的事件進行觸發 — — 這兩種符號的相互對話充分體現出「深層記憶的湧現」一事與其「解離生活」的結果。
我們不能夠逃。但即使我們勇於面對,最終仍然不可避免地使自己失望,拍去身上舊時之記憶碎屑,重新擁抱一個缺陷而不復往事美好的世界。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在作家幾乎僅能使用單聲道進行創作的戰時狀態中,兩位作者皆使用了「專心描寫臺灣鄉土景象之低劣」的糞現實寫作手法,一方面避免日本皇民思維對臺灣人的「完全同化」,另一方面進而敦促、鼓勵臺灣人能夠自立自強、在心態上全面現代化後「奮力向前」,最終或許能在紛亂的時局獲得對「新臺灣」意識的自我認知。
果然一切的愛皆如盈缺;我們永遠都不能逼迫時間復歸,歸回月最閃爍最圓滿的狀態。圭臬般的圓滿。
眾人正在生活中竭力展示自己;他最看不慣那些光明磊落的人,他們移動於豔陽中登高一呼、好像真的正打算改變世界時,他在另一處的角落呢喃、自卑而自傲地唾棄著。他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他向來保持自身的神秘感,但總是很好理解。
一切的憶想幻夢都必須以正在經歷的生活作為「意義承載的媒介」,但現實卻又逼迫主角進入內在的幻想空間 — — 白日夢的出現,必須透過正在「社會存在的世界」發生的事件進行觸發 — — 這兩種符號的相互對話充分體現出「深層記憶的湧現」一事與其「解離生活」的結果。
我們不能夠逃。但即使我們勇於面對,最終仍然不可避免地使自己失望,拍去身上舊時之記憶碎屑,重新擁抱一個缺陷而不復往事美好的世界。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月是大家用來洗刷墮落的理由,它能被供奉被高舉,卻很快又被誰忘掉。 近日讀邱妙津的日記,閱讀一個作家的腦袋是有趣的,不覺得疲累只是需要更多能量,才能再裝載另一個人的字。
Thumbnail
「我們做的事情,當下雖然會失敗,但在未來將發揮不可思議的影響力,使多年後仍活著的人們得到美好結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內有性愛描述,未滿十八歲及對情色描述反感者慎入。) 邱志遠在躺在床上,盯著矮櫃上的那具模型屋。那晚空地上的奇遇並不只是一個夢,這個模型屋就是鐵證。記得那神秘聲音將這當作禮物送給了他,他把這模型屋帶了回來之後每天在家裡便是端詳著。這模型雖然看起來是個普通房間,但做得相當精巧,簡直就像是一個真實
Thumbnail
  「活該。」章軒看著腳被包紮成一大捆木乃伊的悠悠。   「宵夜是什麼?」悠悠指著章軒手中的沉甸甸的塑膠袋。   「都這時候了你還想著吃?」章軒一臉不可思議。   「這不就是你去我家的目的嗎?」悠悠皺起眉,她不喜歡章軒太「正常」的反應。   「骨折嗎?」   懶得回答的悠悠只是輕輕點頭,她
Thumbnail
李維:「當眾排便都是一種巨大的痛苦──這是文明並未為我們準備的創傷,在人類尊嚴上的深深傷口,一種下流而不祥的挑釁,同時也是蓄意而不必要的兇殘體現。」──《草莓與灰燼》〈牲口列車〉,263 頁。
第五十章 十二天 邱仁翔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人生結局,他只能無奈直接面朝地面躺下,姜文碗看著邱仁翔眼泛冷意⋯舔嘴! 姜文碗冷酷的說‘你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事後整個邱仁翔被他吞到肚子裡,連帶血液灑出都是,整個房間地面乾乾淨淨⋯像是什麼事都沒發生! 『不要玩啦!』 另一邊回到馬場工作的張雨寧跟孫
Thumbnail
新書上市在即,依慣例來聊聊這本新書吧 ! 歸途的原始故事是我大學時代就有的念頭,那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不過當年的故事跟現在完全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主角有醫者身份,還有魔法設定類似,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但這也是創作有趣的地方,畢竟原始故事真的只有簡單設定,然後就擺著,因為沒有繼續寫的動力
他說得感傷又急切,然後他發現自己竟脫口說出一句羞愧欲死的通俗劇台詞: 「如果沒有愛…」但眼前那個無法還原自己究竟為何事物所傷害的青年,擺出一副人間失格或卸下十字架的灰白屍身的失魂落魄模樣。他知道他的魔術已經啟動了。圖尼克說:「我只是想…脫漢入胡…」──駱以軍《西夏旅館》,頁33 先從
閱讀《末日儲藏室》,首先你會注意到的,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名字。 賈各、派特森、陳熹、塞維亞特、艾芊、蕾拉、玲、辛西亞、亞歷山大·赫拉托夫、吉馬。 如果稍微有點警覺,或者曾經讀過、思考過東方主義或後殖民等文化理論,你可能會對當中的異國情調感產生懷疑。不過,暫且假裝我們沒讀過這些(借用伯格
1. 距離小說家邱妙津的離世超過二十七年。換句話說,離世的時光跨度,恰好超過了她在這世間的時光。 對於一個後見的讀者來說,認識邱妙津及其作品,我想我並非特例,是透過作者之死,亦即作者已經不在人世的事實。何況,最初聽到的,且最早翻讀的代表作品,是《蒙馬特遺書》。還來不及展開認識的幅度,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月是大家用來洗刷墮落的理由,它能被供奉被高舉,卻很快又被誰忘掉。 近日讀邱妙津的日記,閱讀一個作家的腦袋是有趣的,不覺得疲累只是需要更多能量,才能再裝載另一個人的字。
Thumbnail
「我們做的事情,當下雖然會失敗,但在未來將發揮不可思議的影響力,使多年後仍活著的人們得到美好結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內有性愛描述,未滿十八歲及對情色描述反感者慎入。) 邱志遠在躺在床上,盯著矮櫃上的那具模型屋。那晚空地上的奇遇並不只是一個夢,這個模型屋就是鐵證。記得那神秘聲音將這當作禮物送給了他,他把這模型屋帶了回來之後每天在家裡便是端詳著。這模型雖然看起來是個普通房間,但做得相當精巧,簡直就像是一個真實
Thumbnail
  「活該。」章軒看著腳被包紮成一大捆木乃伊的悠悠。   「宵夜是什麼?」悠悠指著章軒手中的沉甸甸的塑膠袋。   「都這時候了你還想著吃?」章軒一臉不可思議。   「這不就是你去我家的目的嗎?」悠悠皺起眉,她不喜歡章軒太「正常」的反應。   「骨折嗎?」   懶得回答的悠悠只是輕輕點頭,她
Thumbnail
李維:「當眾排便都是一種巨大的痛苦──這是文明並未為我們準備的創傷,在人類尊嚴上的深深傷口,一種下流而不祥的挑釁,同時也是蓄意而不必要的兇殘體現。」──《草莓與灰燼》〈牲口列車〉,263 頁。
第五十章 十二天 邱仁翔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人生結局,他只能無奈直接面朝地面躺下,姜文碗看著邱仁翔眼泛冷意⋯舔嘴! 姜文碗冷酷的說‘你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事後整個邱仁翔被他吞到肚子裡,連帶血液灑出都是,整個房間地面乾乾淨淨⋯像是什麼事都沒發生! 『不要玩啦!』 另一邊回到馬場工作的張雨寧跟孫
Thumbnail
新書上市在即,依慣例來聊聊這本新書吧 ! 歸途的原始故事是我大學時代就有的念頭,那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不過當年的故事跟現在完全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主角有醫者身份,還有魔法設定類似,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但這也是創作有趣的地方,畢竟原始故事真的只有簡單設定,然後就擺著,因為沒有繼續寫的動力
他說得感傷又急切,然後他發現自己竟脫口說出一句羞愧欲死的通俗劇台詞: 「如果沒有愛…」但眼前那個無法還原自己究竟為何事物所傷害的青年,擺出一副人間失格或卸下十字架的灰白屍身的失魂落魄模樣。他知道他的魔術已經啟動了。圖尼克說:「我只是想…脫漢入胡…」──駱以軍《西夏旅館》,頁33 先從
閱讀《末日儲藏室》,首先你會注意到的,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名字。 賈各、派特森、陳熹、塞維亞特、艾芊、蕾拉、玲、辛西亞、亞歷山大·赫拉托夫、吉馬。 如果稍微有點警覺,或者曾經讀過、思考過東方主義或後殖民等文化理論,你可能會對當中的異國情調感產生懷疑。不過,暫且假裝我們沒讀過這些(借用伯格
1. 距離小說家邱妙津的離世超過二十七年。換句話說,離世的時光跨度,恰好超過了她在這世間的時光。 對於一個後見的讀者來說,認識邱妙津及其作品,我想我並非特例,是透過作者之死,亦即作者已經不在人世的事實。何況,最初聽到的,且最早翻讀的代表作品,是《蒙馬特遺書》。還來不及展開認識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