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再多測驗,都無法找到想念的科系|從「問題」開始的選科系方法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學生苦笑著和我說,學校安排的「生涯探索活動」一點用都沒有。來源:ChatGPT

學生苦笑著和我說,學校安排的「生涯探索活動」一點用都沒有。來源:ChatGPT

某次在家教時,我和一位高二學生聊到「選科系」的問題。

他苦笑著說,學校安排的「生涯探索活動」一點用都沒有。所謂的探索,其實就是在電腦教室裡填完幾百題選擇題,按下送出鍵,最後列印出一張「適性測驗報告」,上面告訴他適合念哪個學院。

那一刻我聽了只覺得荒謬,十年前我還是高中生時就在玩這套。這樣的測驗,不過是教育體系的自動化儀式:彷彿只要把學生分類、輸出、對號入座,就能替他們的人生負責。

可是,那些表格裡的選項,有可能真正觸碰到一個人內心的火花嗎?


量表的幻覺:被分類的「興趣」

這種「測出興趣」的做法,其實在心理學上叫做人格適性測驗(aptitude test)。假設人的傾向是固定的,只要把資料輸入,就能給出答案。但真實世界的學習並不是這樣運作的。

我們的好奇心不是靜態屬性,而是會隨著遇到的經驗、問題與人而變動

更重要的是,學校這樣的安排讓學生變得被動。當你被告訴「你的結果是社會學群」時,你就少了一個自己探索的機會。你不再去問:

「為什麼是這樣?」
「那如果我喜歡的東西跨越好幾個領域怎麼辦?」

於是,我回應:

「其實你不用靠電腦知道你適合什麼,真正的線索在你的問題裡。」
其實你不用靠電腦知道你適合什麼,真正的線索在你的問題裡。Photo by Nguyen Dang Hoang Nhu on Unsplash

其實你不用靠電腦知道你適合什麼,真正的線索在你的問題裡。Photo by Nguyen Dang Hoang Nhu on Unsplash

問題「密度」是興趣的指標

我請他想一個情境:假設明天學校請來一位教授到校演講,無論是心理系、地理系、電機系、外文系、哲學系、歷史系,你會想問教授什麼問題?

如果你能連續問出三個以上的問題,甚至會想追問對方的回應,那代表這個領域對你有初步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你腦中完全沒問題,那也不用勉強自己去「對科系有興趣」。

舉例來說,若今天是心理系教授來演講,我可能會想問:

心理學能讓人學會「讀心術」嗎?
心理學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相信「人性本惡」,有些人相信「人性本善」嗎?
明明都已經有民調的數據,那為什麼在選舉時,人們常常不是被理性說服,而是被情緒牽引?

教授或許會笑著回答:「心理學研究的不是魔法,而是行為與動機。」那我可能又會追問:

「所以情緒能被量化嗎?」
「那我們該怎麼區分心理學與社會學對人行為的解釋呢?」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好奇心像雪球一樣滾動。你不斷地提問,因為那個主題在你腦裡開始長出結構

我常跟學生說,一個人對學科的熱情不是用「喜歡」這個字來衡量,而是看他能對它問出多少問題。能提出問題,表示你看見了空白;而你想去填補那個空白,表示你在乎

很多人以為學習的起點是「選擇」,其實更早的起點是「疑惑」。當你開始質疑世界為什麼這樣運作、規則從哪裡來、是否有例外時,你已經在學習。

這樣的提問密度,也能幫助學生判斷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範圍。

有的人對生物課上講的「基因突變」興奮不已;有的人對歷史課上「戰爭與和平的循環」念念不忘;有人在美術課上對「光影如何創造情感」著迷。這些都比量表更準確,因為那是從你的問題裡長出來的慾望

當你開始質疑世界為什麼這樣運作、規則從哪裡來、是否有例外時,你已經在學習。來源:ChatGPT

當你開始質疑世界為什麼這樣運作、規則從哪裡來、是否有例外時,你已經在學習。來源:ChatGPT

大學遠超過職訓所

當然,學生也會質疑我:

「那我們選科系難道不用考慮未來薪水嗎?」

對我而言,不是不能考慮,但那不是第一個問題。

「這個科系未來能讓我賺多少錢?」
「畢業後可以做什麼工作?」

這類問題,每個科系都能回答,但也正因為如此,這類問題不是能讓你真正靠近學科的問題。如果我們只為了「工作」去大學,那大學就變成昂貴的職訓所、補習班。

真正的職訓所在台灣其實很多,包含技職體系、技能補習班、勞動部訓練中心,那裡學的是立刻能上場的能力。但大學不是。大學是讓你培養「還不能馬上用,但將來能改變世界的思考方式」。

我們應該讓學生理解:大學的價值不在於幫你找到一份工作,而是幫你找到想持續提問一輩子的主題



已經在大學?請去旁聽

如果你現在已經是大學生,其實有另一種方法,比任何測驗都更實際:去各個系所旁聽。

你可能是會計系的學生,但可以去聽企管系的《組織行為導論》;
你可能是外文系的學生,也可以去旁聽社會學系的《當代社會理論》;
或是你只是對文學好奇,那就去外文系聽《中世紀騎士精神文學經典》。

旁聽的目的,不是立刻轉系,而是給自己一個觀察的機會。上完兩三節課後,你要誠實地問自己:

「我會不會想為了這個課題,再去找更多的書?」
「我會不會想再查找其他學者、延伸講座、工作坊?」

如果答案是「不會」,那沒關係,代表你只是經過一個你沒那麼感興趣的領域;但如果答案是「會」,那就代表你找到了一個讓你願意主動延伸的問題。那可能是一個潛在的「轉系信號」,或是你生命裡新的探索起點。

而且,別忘了:旁聽是一種權利

只要你禮貌地詢問授課老師,大部分教授都不會拒絕。以我的經驗,教授其實很喜歡外系或外校生來旁聽,因為這些學生往往更有動機也更願意主動思考。

他們知道你是因為「想學」才來,而不是「必修」才到。

以我的經驗,教授其實很喜歡外系或外校生來旁聽,因為這些學生往往更有動機,也更願意主動思考。Photo by javier trueba on Unsplash

以我的經驗,教授其實很喜歡外系或外校生來旁聽,因為這些學生往往更有動機,也更願意主動思考。Photo by javier trueba on Unsplash

用「問題」描繪地圖

我試著在一張紙上寫下一張問題清單:

 「我目前最想問的十個問題是什麼?」

我可能會寫出了這些:

  • 為什麼人要遵守法律?如果不遵守會怎樣?
  • 為什麼不同國家的人信不同宗教?
  •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努力卻還是貧窮?
  • 為什麼社群平台會讓人覺得焦慮?
  • 為什麼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

那張紙正代表著:我不需要心理測驗,你已經在學習社會學、政治學、哲學和媒體研究了。那些問題本身就是我與世界的連接,遠超過心理測驗所能給予的方向。




你選的不是科系,而是你願不願意一輩子對某件事保持好奇

這種好奇有時不會帶你去賺最多的錢,但它會讓你活得比較像自己。因為當你持續地問問題,你其實就在學會一件更重要的事

如何與世界對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42會員
304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5/10/31
當前 AI 賽局的重點不再是誰更「酷」,而是誰能更可靠地替企業產生可衡量的價值。
Thumbnail
2025/10/31
當前 AI 賽局的重點不再是誰更「酷」,而是誰能更可靠地替企業產生可衡量的價值。
Thumbnail
2025/10/28
在參加美國達人秀以前,Richard 從未搭過飛機,也沒來過加州;他坦言,來參與達人秀的試鏡「從未在我的雷達上」
Thumbnail
2025/10/28
在參加美國達人秀以前,Richard 從未搭過飛機,也沒來過加州;他坦言,來參與達人秀的試鏡「從未在我的雷達上」
Thumbnail
2025/10/24
Agents4Science 2025 的每一篇論文皆由 AI 代理撰寫,每一份評審報告也由機器學習模型生成。人類角色,僅限於觀看發表與參與討論的與會者。
Thumbnail
2025/10/24
Agents4Science 2025 的每一篇論文皆由 AI 代理撰寫,每一份評審報告也由機器學習模型生成。人類角色,僅限於觀看發表與參與討論的與會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乍聽之下很簡單,實則超難?別怕!這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Thumbnail
——乍聽之下很簡單,實則超難?別怕!這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Thumbnail
還在選校與選系之間猶豫? 真正考慮的是『選師』
Thumbnail
還在選校與選系之間猶豫? 真正考慮的是『選師』
Thumbnail
大家可以和親朋好友或高三以上的孩子們,一起選擇一個題目來做深度的思考與討論…
Thumbnail
大家可以和親朋好友或高三以上的孩子們,一起選擇一個題目來做深度的思考與討論…
Thumbnail
想法生出新想法,越來越離題,卻也為別的題目找到答案。
Thumbnail
想法生出新想法,越來越離題,卻也為別的題目找到答案。
Thumbnail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14好奇 #Day4 Q.你感到好奇、卻一直還沒有深入研究的事物是什麼? ✍️心理、哲學與人格特質。 寫於20240404(週四)
Thumbnail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14好奇 #Day4 Q.你感到好奇、卻一直還沒有深入研究的事物是什麼? ✍️心理、哲學與人格特質。 寫於20240404(週四)
Thumbnail
學習知識是一回事,用生命把知識消化與內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切往外的努力,都必須同時向內——穩定的身心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Thumbnail
學習知識是一回事,用生命把知識消化與內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切往外的努力,都必須同時向內——穩定的身心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Thumbnail
當你渴望開創和發明新技術時,必須敢於跨入未知的領域。
Thumbnail
當你渴望開創和發明新技術時,必須敢於跨入未知的領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