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林語堂先生打電話(短文)

給林語堂先生打電話(短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若有一家電信業者會通陰、陽兩界,而我與林語堂也有它的門號,一場知性對談,將以此為開場:

林語堂先生您好!參訪您的故居,我「見到」您中、晚年的閒適生活、設計房屋與打字機的巧思,以及眾多人士對您各方面成就的推崇。然而,您與魯迅交惡的經過,還有……當那些依附黨國的作家及左聯(全稱: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成員不懷好意批判您,您當時如何回應他們,如何調適身心?諸如此類的重要事跡,受限於靜態的展覽方式,無法充分呈現在我與其他訪客面前,不知道您願不願撥些時間與我們談談?

假如我能用手機與林語堂連絡,但願按下「撥出鍵」那一刻,不會有莫名的緊張突然竄出,攫住我的心靈,驅使我按下「掛斷鍵」。倘若緊張,但願這樣的感覺馬上被話筒傳來的問候聲驅散。林語堂是幽默的人,我記得。


avatar-img
爬格子的雀榕的沙龍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現今「桃園市」所涵蓋的區域,日治時代與台灣其他地方一樣,無論是新文學作家、傳統詩文創作者(包括日本人),還是固守自身文學傳統的原住民都有。戰後,活躍於台灣文壇的作家鍾肇政、林鍾隆、杜潘芳格等人,也在日治時代出生、成長,然後在成長過程慢慢累積自身的文學知識,學習寫作,為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基礎。
「桃園有文學?」 「有的。」 早在漢人來到桃園開墾之前,居住在桃園地區的原住民族,就已用語言創作祭歌、神話、俗語、民間故事等作品,並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之後,文學在桃園逐漸發展,並且漸趨多元……本文旨在簡介日治時期之前桃園地區的文學發展。
這是我在桃園市立圖書館的總館(在文化局內)二手書交換區發現這本書,以漢字呈現、以羅馬字母標註字音的台語散文集。(文集的介紹,請見內文)
現今「桃園市」所涵蓋的區域,日治時代與台灣其他地方一樣,無論是新文學作家、傳統詩文創作者(包括日本人),還是固守自身文學傳統的原住民都有。戰後,活躍於台灣文壇的作家鍾肇政、林鍾隆、杜潘芳格等人,也在日治時代出生、成長,然後在成長過程慢慢累積自身的文學知識,學習寫作,為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基礎。
「桃園有文學?」 「有的。」 早在漢人來到桃園開墾之前,居住在桃園地區的原住民族,就已用語言創作祭歌、神話、俗語、民間故事等作品,並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之後,文學在桃園逐漸發展,並且漸趨多元……本文旨在簡介日治時期之前桃園地區的文學發展。
這是我在桃園市立圖書館的總館(在文化局內)二手書交換區發現這本書,以漢字呈現、以羅馬字母標註字音的台語散文集。(文集的介紹,請見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