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人生|皮諾丘:你能堅持信念,選擇走一條無悔但崎嶇的路嗎?

2021/07/0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問我個人的韓劇排行榜上TOP 1 是哪部,不做他想,沒有之一,就是2014年播出由朴信惠與李鐘碩主演的《皮諾丘》。我之所以能這麼確定、這麼斬釘截鐵,是因為這是打從2013年我將自己看過的戲劇做統計以來,截至2020年共112部韓劇中,唯一得到十分的韓劇!等等,這不意味著沒有其他優秀的韓劇,只是通常最多落在九分,九分與十分之間的距離,主要是差在對我個人的衝擊力道。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第二部韓劇具有同等震撼我的力道,但我期待未來能出現。
按:雖然可能沒人感興趣,還是說一下,關於詳細的個人評分標準與統計結果,因為不是這篇文主要想談的,就先按下不表。有興趣的讀者,請出個聲,讓我知道需要不要寫唷,先說我不保證有趣和有料哈哈——
來源:IMDB, https://www.imdb.com/title/tt4201628/

不只是娛樂消遣的韓劇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給這劇十分的。第一次看的時候,膚淺的觀眾如我,自然是衝著男女主角的顏值而來,那時我剛開始看韓劇,自然也沒怎麼留意編劇大人(請讓我加上尊稱)是何許人也。我只是模模糊糊留了一點印象,覺得劇情層層遞進,營造出的整體張力很令人印象深刻,不少情節會讓我聯想到實際的新聞媒體現象。第二次看,注意到幾段情節和對話,設計得相當發人深省,值得再三咀嚼;第三次再看,發現在故事架構上也有非常細緻的考量,這點透過編劇大人如何設定每集標題可以得到映證。
按:正因為劇名源自童話故事,故此劇20集的每集標題皆出自童話、神話、小說、劇作等故事類創作,並且標題引自的故事名稱皆與該集內容有所關聯,詳情可參見我於2017年寫的落落長文章:上篇(Ep.1-10)中篇(Ep.11-15)下篇(Ep.16-20)
在我嘔心瀝血地解讀20集標題與內容的過程中,我還是不斷地挖掘到原先沒發覺的鋪排用意,好像在一個考古遺跡中往下深入,卻發現了另一個更久遠的文化痕跡那般,驚喜有之,衝擊亦有之。於是,對我來說,《皮諾丘》不再只是娛樂消遣的諸多韓劇之一,彷彿編劇大人三番兩次透過戲劇搖晃著我的肩膀,在我面前追問我、等著我的回答:你是不是也曾這樣?是你的話,你會做什麼選擇?
礙於篇幅有限,本文只舉兩個例子說明,其實編劇大人還設下了兩個「人生好艱難之二選一」問題,就列為延伸閱讀吧,有興趣的讀者請洽上文連結。

提問一:無法說謊的人說的話一定是事實嗎?

先簡單介紹一下《皮諾丘》。
這是一齣以記者與新聞生態為題材的戲劇,劇名來自經典兒童故事《木偶奇遇記》中的木偶名字Pinocchio。故事於1880年出版,出自義大利作家Carlo Collodi之手,敘述一位木匠和他雕刻出的木偶之間的相處與經歷。其中關於木偶的形象,最深植人心的就是「木偶一說謊,鼻子就會變長」這點。而2014年的這部韓劇正是借用了木偶說謊的形象,虛構出一種「一說謊就會打嗝」的症狀,稱之為「皮諾丘症候群」。
此劇女主角即皮諾丘症候群患者,因為「說謊立刻被發現」的病症,只要自我揭露為該症患者,就能輕而易舉地提高自身言論的可信度與說服力。然而,故事也正從這裡開始:皮諾丘患者所言就等於事實/真相嗎?當人們相信某些人的言論肯定為真,而不質疑不查核的時候,有可能會造成什麼影響?反過來說,皮諾丘患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論擁有群眾信任度,說出自以為真卻未經證實的消息,會有什麼不良後果?

提問二:煽動情緒的新聞與客觀但乏味的新聞,哪個更重要?

這是主角們選擇記者這個職業後,反覆於理想與現實中不斷質問自己的重要問題。人人可以輕鬆地指責記者追逐腥羶色的新聞題材,賺取點閱率與觀看數;然而,當自己成了記者,發現現實是觀眾確實比較喜歡刺激。那麼是要繼續堅持自己的信念,工作表現不佳而被主管叮,甚至失去工作呢?還是隨波逐流,順應觀眾喜好,能交差也不會給自己找麻煩,反正大家罵歸罵還是很愛看?
這還只是個人層面的價值取捨,更進一步來說,一則新聞能不能被播報、如何被播報、上哪個時段的新聞、能播報多久,都取決於電視台在此問題的立場。因此,編劇大人設計了以下這段男主與同事、主管在聚餐時的對話,用「好消息」比喻「能吸引觀眾目光的新聞」,「壞消息」則是「觀眾應該要知道但不太容易消化的新聞」。
男主:「對了,前輩,我差點忘了,今天有話要對前輩說來著⋯⋯」
前輩:「(一臉懵然)什麼?」
男主:「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你想要先聽哪個?」
前輩:「是嗎?既然如此就先聽好消息吧。」
男主:「剛才文化部的前輩拿了演唱會的票,要我轉交給你,聽說是韓流明星全體
出席的演唱會。」
前輩:「(眼睛圓睜、放下筷子)真的嗎?Apink也來嗎?Girl's Day呢?」
男主:「好像都會來⋯⋯」
前輩:「哇嗚!太棒了!我最近真是幹什麼都很順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後,那個壞消息呢?」
男主:「聽說前輩體檢結果出來了,說前輩得了胰臟癌⋯⋯」
前輩、女主及其他人:「😲😲😲😲😲😲 (面面相覷)」
前輩:「什、什麼、什麼,我嗎?」
同儕A:「真的嗎?」
男主:「(點頭、面色凝重)」
女前輩:「喂,這種事你為什麼現在才說!」
同儕B:「對啊,你怎麼不早說⋯⋯」
男主主管:「喂,你可不能喝酒啊,這下怎麼辦⋯⋯」
前輩:「(一臉絕望)我得了胰臟癌⋯⋯怪不得⋯⋯小子!你知道之後,應該馬上
說出來啊!」
男主:「為什麼?胰臟癌不是你想看的新聞啊!你想看的新聞應該是演唱會門票的
新聞才對啊!那麼那個應該放在前面啊。」
前輩、女主及其他人:「😲😲😲😲😲😲 (面面相覷again)」
前輩:「什、什麼?奇河明,你現在是拿我開玩笑嗎 !?(怒)」
女主:「(會心一笑)」
男主:「對不起,我開了玩笑。(轉頭看向主管)但是我很好奇,在想看的新聞與
應該看的新聞之間,哪個應該放前面呢?
其實,奇河明拿來比較的兩個選項本質是記者視角的,或者說那是只有記者與電視台能做的選擇,在追蹤與報導議題方面;然而,為何對觀眾如我也產生了衝擊呢?因為,這番言論也提醒了身為觀眾的我(與我們)有選擇權,另一種的選擇權:在不同新聞呈現的價值取向上做出選擇,我們可以選擇看與不看
男主透過這番言論重申了自己的價值觀,很幸運地,他主管認同了這個價值選擇。「那你呢?你的價值取向是什麼?」我感覺編劇大人隱身在對話後,對著觀眾如我意味深長地拋出這個問題。這段對話乘載多少思想上的重量細想後感受到的力道就有多大,這就是這齣戲劇之所以能拿十分且一看再看的原因啊!

本劇之於我

本劇的提問與難題卡在人生就是有許多權衡與取捨,選項並不是黑與白那般截然分明的對與錯。身為觀眾,我保持著距離,看劇中角色在兩難中掙扎與苦惱,就算他們最終作出的選擇連累了無辜的人受害,我卻是既同情也理解,同樣的課題我也沒把握能堅持信念,選擇走一條無悔但崎嶇的人生路
我不確定會不會有人覺得,不過就是看個劇,有必要這麼認真嗎?殊不知,我也是始料未及。你可以把它當普通的職場羅曼偶像劇來看,也可以慎重地接下編劇大人的提問,在戲劇之外,思索自己的答案,那正是《皮諾丘》可貴之處。它不只是向觀眾說了一個好故事,它本身就是編劇大人與觀眾互動的媒介,就像2019年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以及今年引起熱議的《火神的眼淚》,觀眾透過戲劇以旁觀者的角色看人家的工作日常與心理轉折,然後回過頭來反思自己的行為,《皮諾丘》對我來說就是這樣醍醐灌頂的一齣韓劇。(請編劇大人務必收下我的膝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Yi-Wen / 阿兔
Yi-Wen / 阿兔
我是阿兔,來自一座島的熱帶港口,從瑞士住到德國,狂熱愛著伯爵紅茶及薰衣草香氣。寫作圍繞在家族或個人經驗、德國與瑞士生活以及當下著迷事物的推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