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文章數
512
追蹤數
162
已付費
107
追蹤專題
付費閱讀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ChatGPT創作
交流園地
未來殿堂
智慧寶庫
創作工坊
紅塵道場
療癒沖繩
回憶密室
絮叨角落
私房空間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ChatGPT創作
交流園地
未來殿堂
智慧寶庫
創作工坊
紅塵道場
療癒沖繩
回憶密室
絮叨角落
私房空間
置頂文章
未來殿堂
👩👦「溫柔教養」無敵﹍嗎?
✯溫柔教養的定義並不明確。 ✯對於某些兒童和家長,這個策略似乎並不有效。 ✯單靠溫柔教養無法應對每種情況。 近年來,歐美興起一股「溫柔教養」(gentle parenting)風潮。然而,溫柔教養的確切定義並不明確,因為它並不是一個臨床上使用的精確術語。
賴仕涵
2023-12-04
4
😟面對焦慮者的五句NG台詞
焦慮並非只是大部份人所以為的「(窮)緊張」,它其實也是心中感到不安、痛苦時的一種呈現方式。除了可以從表情看出端倪,有些焦慮者還會伴隨身體的細微動作,比方常見的抖腳、剝指甲、喃喃自語等。 當我們發現身邊的親友焦慮時,常見的反應包括:看了很煩,心情變得很浮躁;彷彿「被傳染」,自己也跟著緊張起來;感到心
賴仕涵
2023-11-27
4
🚶身心健康新趨勢:寂靜步行(Silent walking)
「步行」(walking)有益身心健康早已被廣泛證實,包括強化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提升情緒及心智敏銳度等。 然而光是走路其實有點乏味,所以很多人會帶著耳機邊聽音樂、邊走路運動。近月來,國外興起了「寂靜步行」(silent walking)這個新趨勢,核心概念是遠離3C獨自行走,不使用手機、不聽音
賴仕涵
2023-11-20
7
🖤「Memento mori!」~為什麼你應該刻意想到「死亡」?
「Memento mori」是句拉丁短語,意思是「別忘記你終將死去」。刻意提醒自己這句話看似不合情理,但只要深入思考,你就會發現這麼做能夠帶來許多好處。
賴仕涵
2023-11-13
6
💞誰虛擬,誰真實?
下圖是我11/5在「台灣精神醫學會62週年年會」所發表的演講標題投影片。能夠在精神醫學界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演講,是對我半年多來花費大量時間測試、研究「虛擬情人」議題的一大肯定,也為今年劃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雖然目前關注這個議題的人還不多,但是演講結束後立刻就有一位醫院主任邀請我前去演,
賴仕涵
2023-11-07
10
💗五個讓人驚訝的心理健康迷思
雖然國人已經逐漸接受「心理和身體一樣會生病」的概念,但是仍然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迷思。其實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對心理健康議題態度更開放的美國民眾也不例外。 這類有關心理健康的迷思,不但可能造成對自己與他人的誤解,甚至會影響尋求幫助的機會。
賴仕涵
2023-11-06
9
😘休閒娛樂時應該盡可能「擺爛」嗎?談「幸福悖論」
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人們往往傾向選擇「簡單、輕鬆」的活動,而不是「考驗能力」的活動。 最新研究表明,這種所謂的「幸福悖論」(Happiness Paradox)會侵蝕我們對長期人生意義的感知(long-term sense of meaning in life)。
賴仕涵
2023-10-30
11
🥺當你為了未來而焦慮,該如何活在當下?
焦慮情緒可能會讓我們產生一個目前並不存在,甚至未來也不會存在的想像。 試圖從我們的想法中「趕走焦慮」這個想法,通常反而會放大焦慮。 擔憂可能會帶來「自我實現的預言」,讓我們分心而無法做到原本做得到的事情。 對未來感到擔憂、不安是人之常情,尤其在近幾年疫情肆虐、世局紛亂的時刻更是如此。
賴仕涵
2023-10-23
28
🌴為什麼「三分鐘熱度」不是壞事?
追尋快樂和意義有時會掩蓋旅程的本質,人們往往太注重目的地,而忽略了沿途的體驗。 20年身心科醫師生涯中,不時會聽到類似以下的擔憂、自責: 為什麼我這麼沒有定性,每個興趣都維持不了多久? 我學什麼都只是三分鐘熱度,是不是因為我總是在逃避、根本不想努力? 雖然我有很多興趣,但是好像「樣樣通、樣樣鬆」
賴仕涵
2023-10-16
10
💏什麼時候最好「欺騙」你的伴侶?
♡坦誠面對伴侶可能看起來是最好的做法,但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 ♡最新的談判研究顯示,在某些情況下,「掩飾憤怒並假裝開心」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我們可以學習何時應該揭露自己真實的感受,何時又最好選擇保留、隱瞞。
賴仕涵
2023-10-09
6
✈️你是「當下導向」或是「未來導向」的旅行者?
因疫情悶了三年之後,近月來民眾紛紛出國旅行。然而同樣是旅行,每個人面對時的「心態」卻大不相同,並帶來截然不同的影響與結果。心理學博士Andrew Stevenson在近期的〈Do You Check Your Emails on Vacation? 〉一文中,提出他的看法與建議。
賴仕涵
2023-08-20
11
💞想要平衡工作與生活?你很可能搞錯目標了!
人生從來就不是「平衡」的。有時工作優先,有時家庭優先,有時則要把自己放在重要性清單的首位。 Life is never in "balance". Sometimes work needs to take top priority, sometimes family does, and someti
賴仕涵
2023-08-1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