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 RPG 愛好者來說,1992 年是忙碌又豐收的一年。但不巧的是,在那段日式 RPG 的黃金歲月裡,RPG 遊戲類型一直是 SEGA 的弱項。 日文版名稱:ルナ -ザ・シルバースター- 英文版名稱:Lunar: The Silver Star 發售日期:1992 年 6 月 26 日 製作廠商:Studio Alex(GameArts 發售) 遊戲類型:角色扮演 Beep! MD 讀者投票平均(到 1995.09):8.822 對於 RPG 愛好者來說,1992 年是忙碌又豐收的一年。在 SFC 平台上,延期多時的《勇者鬥惡龍 5》與《太空戰士 5》、《真.女神轉生》(Shin Megami Tensei)三大 RPG 接連發售,PCE 平台上的華麗大作《天外魔境Ⅱ 卍MARU》(Far East of Eden 2)也在這一年推出。更別說還有《復活邪神》(Romancing Saga)、《邪皇帝》(ファージアスの邪皇帝)等優良的 RPG 作品也是在這一年誕生。 但不巧的是在那段日式 RPG 的黃金歲月裡,RPG 遊戲類型一直是屬於 SEGA 的弱項。1992 年,MD 平台上雖然有《秘境魔寶》、《光明與黑暗續戰篇》的推出,但究竟不是傳統 RPG,即使是口味獨特的 MD 玩家們,也不免引頸期盼著能有屬於他們的正統 RPG 大作出現。而在 1992 年 6 月,MEGA-CD 上終於有一款備受期待的王道 RPG 作品推出,那就是《露娜—銀河之星》,俗稱《銀河之星》一代。 《銀河之星》系列正確地來說,是富一成先生所設立的 Studio Alex 製作,而交由宮路洋一、宮路武兄弟的 GameArts 發行。GameArts 成立初期以製作日系 PC Game 為主,1990 年之後才開始將他們的麻將遊戲名作《自己中心派》(ぎゅわんぶらあ自己中心派 片山まさゆきの麻雀道場)移植到 MD 上頭。對於以前從來沒有製作 RPG 遊戲經驗的 GameArts 來說,想要做出一款優秀的 RPG 談何容易? 於是他們找來了天才程式設計師富一成先生擔當製作。富一成是當時知名的遊戲製作人和程式設計師,製作過 PC-8801 上的 RPG 名作《夢幻的心臟》(夢幻の心臓)系列,也參與過 Falcom 公司的《七星魔法使》(ソーサリアン)的製作。同時 GameArts 並請來為《聖戰士丹拜因》(聖戦士ダンバイン)、《藍寶石之謎》(或稱「海底兩萬哩」,ふしぎの海のナディア)、《偶像大師》(アイドルマスター)等著名動畫擔任人物設計的窪岡俊之,來設計遊戲主要角色。 《露娜—銀河之星》當初在 1991 年發表的時候,就受到《Beep! MD》跟《メガドライブ FAN》等 MD 專門誌的密切關注與報導,GameAtrs 也為了提升遊戲品質將發售日一延再延,從 1992 年一月一直延到了六月才正式推出。但沒有 RPG 製作經驗的公司,加上之前都專注於日系 PC 平台的製作人,做出來的遊戲,真有辦法跟《DQ》、《FF》、《女神轉生》這種家用主機大作中的大作匹敵嗎? 首先,遊戲劇情是相對王道的英雄救美劇本。主角是在一座小島上長大的少年,從小崇拜著曾經拯救世界、同一個村莊出身的四英雄之一:「龍之大師」達因(ドラゴンマスター ダイン),常與青梅竹馬的女孩露娜(ルナ),一同唱歌表演。 在某一天,原本只是被玩伴拉姆斯(ラムス)拉去島上的白龍洞窟尋找傳說的龍鑽石,好變賣賺錢。命運卻以此為開端,讓主角離開了小島,邂逅了許多夥伴,認識了四英雄中的另外三位英雄;但這時留在家鄉的露娜卻被魔法皇帝擄走。 為了救回露娜,主角只好去找出過去龍之大師所統治的四條龍,取得他們的力量,踏上打倒魔法皇帝的旅途。而露娜的身世之謎,也將在這段旅程中解開⋯⋯。 在戰鬥系統方面,《銀河之星》採用畫面上角色會移動且直接、間接攻擊,並具有「射程概念」的戰鬥系統,比起傳統的 RPG 排排站,多了一點「站位」的策略性。具有自動讓角色攻擊的「AI」選項,也有許多全體攻擊魔法,讓戰鬥的節奏非常快而沒有壓力。 但從另一角度來說,本作戰鬥的變化與挑戰性確實難以跟《DQ》、《FF》、《女神轉生》這些大作遊戲匹敵,整體來說是偏劇情向,也就是傳統日系電腦 RPG 的方式(例如:《翡翠龍》),較注重劇情跟戰鬥節奏的流暢度。以聲光效果來說,魔法的動畫與效果音也較為陽春,但敵方怪物攻擊的時候會有動態,當時這可是連《FF5》都做不到的事情。 而由岩垂德行先生製作的配樂,無疑是《銀河之星》最為獨特且優秀之處。雖然不能說超越《DQ5》跟《FF5》那龐大而又經典的配樂體系,但所有的 BGM 皆為錄製的 CD-DA 音軌,這在當年也是獨一無二的。 同樣使用 CD-ROM 作為儲存媒體,PCE Super CD-ROM² 所推出的 RPG ,包括鼎鼎大名的《伊蘇》、《天外魔境》系列,真正使用 CD 音軌的配樂都只有幾首,許多情況下都還是使用內建音源配樂。真正實現了所有地圖、村莊、迷宮、戰鬥、事件配樂都採用 CD 音軌的 RPG 遊戲,在當時就只有《銀河之星》了。 此外,比起《天外魔境 2》,MEGA-CD 版《銀河之星》一代的配音員雖然只有四位,但井上喜久子佔的比重非常高,非常的悅耳。而《天外魔境 2》配音的比重,很多卻落在那不斷出來煩人的三個博士老頭——當時筆者甚至覺得「貴重的配音容量你竟然給我拿來放這個?」而深感不平。 在遊戲系統方面,本作讀取相當簡潔與快速,由於 MEGA-CD 的光碟機是採用 CAV(等角速度)讀取,而非 PCE CD-ROM² 的 CLV(等線速度)讀取,在隨機存取上更有優勢,況且 6 Mbit 的記憶體足足有 Super CD-ROM² 系統三倍大。 根據 GameArts 創辦人之一的宮路洋一先生多年後的訪談內容得知,當初 SEGA 原先規劃 MEGA-CD 的記憶體只有 2 Mbit,跟 PCE 的 Super CD-ROM² 一樣。但在他努力說服當時 SEGA 的佐藤秀樹社長,加上 SEGA 技術人員的幫助之下,才把記憶體增加至 6 Mbit。 雖然擁有 6 Mbit 的記憶體是好事,卻也因此讓 MEGA-CD 的成本與售價大增,高達 49,800 日圓,也影響到平台普及率,使第三方廠商為之卻步。 為了負起責任,宮路洋一傾全社之力投入 MEGA-CD 遊戲的開發,GameArts 也確實在 MEGA-CD 上推出了許多名作。除了本作的《銀河之星》系列,還有《天下布武》(天下布武 英雄たちの咆哮)、《銀星戰將》(シルフィード)、《福星小子》(うる星やつら ディア マイフレンズ),都是善用 CD 主機性能的高水準作品。 因此,筆者個人一直認為 GameArts 與 Victor(代理英國 Core Design 的遊戲)這兩家廠商,是 MEGA-CD 平台的兩大支柱。 拜 MEGA-CD 強大的硬體與 Studio Alex 高明的程式設計所賜,《銀河之星》在 CD 音軌的切換及戰鬥、地圖、村莊場景的切換都相當快速順暢。遊戲難度以當時的 RPG 遊戲來說,也算是中下,基本上不需要刻意練功就可以順順玩下去。 當然,作品中出現的迷宮以現在的觀點來看,或許還是會讓人迷一下路,但跟當時其他的 RPG 比起來也不算是複雜。整體遊戲長度大概二十小時左右就可以破關,並不長。雖然劇情上沒有什麼特別的爆點或急轉直下,但在結構上也相當完整,不虎頭蛇尾。 唯一讓我覺得可惜的,就是女主角露娜的出場機會實在太少,沒多久就被抓了,而等到救完她之後,遊戲也就全破了,男女主角互動的機會真的非常少啊。 總體來說,《銀河之星》的系統與戰鬥的深度,相較於當時的一線大作仍然稍有不足。但洗鍊平衡的戰鬥系統、快速的讀取,加上美妙的樂音,讓整體的遊戲體驗仍是相當愉快而輕鬆的。 本作在備受期待下,GameArts 投入莫大的人力與資金開發,其壓力可想而知。但《露娜—銀河之星》作為小公司所推出的第一款 RPG 遊戲,雖無法與三大 RPG 相提並論,但整體來說算是相當成功的。完整的遊戲架構、順暢的系統、優良的平衡,都讓世人認識到 GameArts 對於遊戲品質的堅持。 GameArts 公司也因為由本作的經驗累積,也才能在之後製作出更棒的《銀河之星二代》(ルナ エターナルブルー),以及為人所津津樂道、絲毫不輸給《DQ》、《FF》的 SEGA Saturn 傑作:《冒險奇譚》(グランディア)。 《銀河之星》在之後的 SS、PS、GBA、PSP 上都有再度推出重製版,也明白顯示本作雖有遺憾,卻仍是讓人難以忘懷的里程碑、灘頭堡,只要說到 MEGA-CD 就會想到《銀河之星》。喜愛 RPG 的玩家們,有機會的話也來嘗試看看這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優秀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