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上大人寫作課跟小孩寫作課,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大人寫作工作坊的第四堂課,也是最後一堂課,學員Su這樣問我。
當時沒機會好好回答,因為課程流速頗快,有時會劈哩啪啦同時討論很多問題,等到回神過來,討論已經進到下一件事了。但我還記得當下瞬間閃過了幾個想法──比如上大人課不用處理秩序的問題,不用處理小孩可能非自願性的問題,但這些似乎都不是最主要的差異。回到家,我想起前陣子寫的一首詩,我想這或許是大人跟小孩最主要的差異。


你一直看世界(註1)◆
你在那邊爬
在那邊看
煙有什麼好看
水有什麼好玩
你不明白的事物
你就一直看
你一直看世界
我一直看你
你拿石頭
在沙地上畫
發明我沒見過的字
你又說了很多厲害的話
說完就把它丟掉
我一直看你
你一直看世界
之前曾經分享過,有些小孩寫出很厲害的東西,但自己卻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他覺得自己只是把看到跟想到的東西寫下來;或者,他也覺得自己寫得不錯,但其實不寫也「沒有關係」。小孩與大人最大的不同在,他們不覺得需要留下自己的字,留下自己的話,他們還沒有寫作的需求。
小孩一直在看,但他們不一定覺得需要寫,雖然他們其實有很多東西可以寫。而有些大人想寫,但忘了在寫之前,其實更重要的是看。有些人忘了看出去,有些人忘了看進來,因此覺得自己好像沒有東西可以寫。
小孩有所感受卻覺得不需要寫(我可以不要寫嗎?)。
大人想寫卻不知道該怎麼寫(怎麼寫才是好的?)。
因此,我想讓小孩試著「在意」自己的字;而對自己的字要有所感覺之前,要做的是「不想寫可以不要寫」。我想讓大人「不要在意」自己的字;當然不是真的不要在意,而是不要以為寫成什麼樣子才是好的,不要把寫作本身當成目的。
這說起來好像是不一樣的事,但其實是一樣的──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的課,我想說的都是──寫作是一種連結自己和世界的媒介。
寫作只是作為連結。所以,也不是非寫不可:有的人用寫作,有的人用音樂,有的人跳舞,有的人用畫畫連結世界。
註1:應牧師朋友邀稿,以孩子為主題寫了一首詩。刊載於《2017新使者聖誕特刊──孩子,謝謝你》。內文最後一段的段落距與原文不同,因此把原文貼上,也讓大家感受一下分段的用意。
延伸閱讀:

編輯:宅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