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

含有「教育思考」共 5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推動中小學數位精進方案,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生生用平板計畫」。是由教育部推動的教育計畫,旨在利用數位科技的力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豐富多元,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Thumbnail
上週發了一篇帶小孩算數學的文章,有朋友私訊找我討論,朋友問,女兒當下都是答對了,那如果她的答案是錯的,我會怎麼回應? 這常發生,如果他回答錯了,假設50-26 =26,我就問他「是怎麼算的」,跟答對了是一樣的回答。 小孩很敏銳,我會刻意控制我的反應,讓他無法從我的語言跟非語言訊息聽出我覺得答案是對的
Thumbnail
這學期的生涯輔導課在授課老師朝氣蓬勃的引導下拉開序幕。跟很多課的慣例一樣,一開始都讓同學們討論課程期待,許多同學們提到,目前在教學現場遇到的孩子普遍對未來沒有方向感,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興趣在哪裡,因此希望可以在這堂課學到引導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為什麼學道求法需要每天去砍柴,直接傳授,立刻學習才有效率不是嗎?
Thumbnail
今天要介紹的兩本書,雖然是小說,但閱讀時卻興味盎然--以扭轉普遍的認知,造成劇情的迭起,恰好是這兩位作家的專長。 #伊坂幸太郎《#反蘇格拉底》 這本小說由五個篇章所組成,很伊坂,因為章節間的角色就像線頭,在不同章節裡與讀者捉迷藏。 ❶〈反蘇格拉底〉--「老師,我……並不這麼覺得。」 一起讀判決
Thumbnail
近期發生有些名人、老師和孩子對話,發現孩子對某些歷史人物不認識,進一步認為是政策影響教育導致的現況。 先不談哪些偉人重要。 我們來思考「不知道」這個現象背後的含意:教學現場聽到學生說不知道時,其實剛好是教育工作者發揮專業素養的時刻,因為學生就是「不知道」所以才來學習的。 那如何辨別孩子的不知道呢?
Thumbnail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最近在做自主學習計畫也常有一種感覺,自己也很難有衝勁想要去做它,因為太在乎自己有沒有學到東西,所以時常會懷疑自己。學寫作,其實真的不用想太多。不過這樣的心態是需要慢慢培養的,想轉回去也是需要努力...
先說,王立原文標題的「快樂學習不是一直爽」,我是認同的。學習不是一直爽,我也不覺得快樂是學習的目的,那「快樂學習」是什麼意思?對我來說,「快樂學習」指的是──希望學習過程是「快樂的」。 可是什麼叫做學習過程是快樂的?遇到困難怎麼辦?
Thumbnail
你的留言也很有意思啊~~哇哈哈哈~~我反思了一下,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語言中:「各說各話」、「討論沒交集」好像是負面的,但這不也很正常嗎?就算是同一個工作領域、學經歷、生長背景類似,也可能有南轅北轍的價值觀,但如果討論的時間夠長,也許慢慢就會有交集了。 但網路時代,大家都急匆匆的發言,急匆匆的爭辯,又很快的隨著趨勢,從這個議題又跳到下個議題了,這很可惜,大家總是沒辦法好好的討論一件事。
這是一篇短短的感想文。有關於「翻滾海貍工作室」在今年均優學習論壇的線上分享。讓我思考了什麼是標籤、以及自己的初衷。
Thumbnail
教育不該是自我異化的過程,人也不是存放套裝知識的機器。專業分工是趨勢、也是必要的,但卻不應該造成每個人都漸漸麻木,如機器般了無生氣,失去做為一個「人」的價值與獨特性。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