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會用」是一種控制?還是自由?當我「會用」之後,會不會也侷限了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天氣很熱,腦袋就要斷線,本來要寫的東西不知道到哪裡去,但我還是繼續寫。早上看朋友寫,他「會用鏡頭」了。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控制要給人看到的,不給人看到的。他覺得他會控制於是他越來越擁有「自由」,越來越能透過技術來傳達自己想說的,越來越能成功地說出去;但同時他也覺得自己越來越狡猾,好像在控制別人看到的東西,控制別人看到的感覺。

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我問他,其實是自己想要想。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但我又想他說的「控制」。他說的控制應該是,「我在這麼設計鏡頭的時候,我希望別人有怎樣怎樣的感覺。」這跟設計海報、設計廣告、設計書籍封面,好像很接近;都是有一個目的,然後想要透過某個設計與技巧去達到。那麼文字呢?我在用文字的時候,是有一個目的要去達到嗎?是想要透過某個設計與技巧去達到嗎?

我覺得我在寫的時候,並沒有去想什麼設計和技巧,也沒有明確的目的。唯一有的目的就是,我想要透過寫來想。也就是說,我的目的是我自己。寫到這裡我慢慢明白,如果這也是一種會用──我「會用文字」來表達我的想法,但我卻沒有因為自己的會用而有狡詐的感覺,那是因為我沒有想要控制別人的想法。別人如果因為我的書寫而有了什麼想法,那麼那是他的事。因為我並沒有做好設計,「我寫出怎樣怎樣的東西,別人讀到就會有怎樣怎樣的感覺」,我沒有做這樣的設計,沒有動機,也不覺得自己有那個能力。

但是「使用文字」這件事,難道沒有想要企圖影響別人的時候嗎?其實也是有。比如廣告文字就是一種設計,目的強烈的設計──「全家就是你家」、「麥當勞都是為你」,儘管全家不是我家,麥當勞也不都是為我,但這些廣告文字都企圖透過文字達到它賣東西目的。

所以使用文字有兩種目的嗎?一種是群眾導向?一種是作者導向?但似乎也不能這樣簡單區分,比如我現在寫的這篇,雖然是為了自己寫,但我還是會去想「別人能不能讀得懂?」所以我會注意句與句的關係、段落與段落的連結,簡單的來說就是文意是否清楚?那麼,可以清楚的表達文意,是不是一種「會用」?這當然是一種會用,但這種會用並沒有想要控制別人,只是希望能夠傳達清楚。

raw-image

那麼電影呢?電影鏡頭呢?我不清楚朋友說的「會用鏡頭」是怎麼回事。我在想,在使用鏡頭時想的是什麼?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嗎?還是只是自己想要傳達的畫面?但這兩者不同嗎?自己看到的畫面不就是別人看到的畫面?但自己看到的感覺,一定就是別人看到的感覺嗎?

但電影確實是一種「對外」的東西,它確實是透過「畫面」在說故事,而且它就是要拍給「別人」看。說到「說故事」,我突然想到,那麼寫小說與寫散文有什麼不同?我剛剛才意識到──雖然小說的事件也可以是真實,但小說在寫的時候會去設計劇情,預估別人讀到時的感覺。劇本好像也是這樣,是嗎?但寫散文是不是沒在想這類的事,就只是把自己原原本本的寫出來?是這樣嗎?就像我現在正在寫我自己一樣?

最前面朋友說,當他發現他「會用」,他就越感到「自由」。這個我好像可以理解,就像會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一樣。當我不會用,有些東西我說不出來,或說得不好,我就覺得自己不自由。當一個小孩說話,從一個字一個字變成,一句話一句話;從原本胡亂拼湊字句試圖傳達,到越來越會用句子表達自己。

所以「會用」會不會是一種,能夠表達的自由?
但是「會用」有沒有可能,也侷限了自由?

「會用」之後以為用法就固定了,以為「只能這樣用」,於是侷限了自己「如何去用」的自由。「會用」之後就以為表達只能透過語言文字,可是語言文字如此有限,我們真的因此自由嗎?

想起一段從前寫的思考記錄──

文字的侷限與魔力

想用文字抓住某些感覺
有時一下子就抓住了
有時怎麼樣也抓不住
只能看著它的形狀不斷變化
但我在想的時候
我在寫的時候
我正在感覺它
接近它
雖然我無法將它的輪廓
完全的描繪出來
擺出來給大家看──
「你看,這就是我腦袋中看到的那個東西」
可是
在我想的時候
在我寫的時候
它的樣子就一遍一遍出現

它的樣子一遍一遍出現
我就一遍一遍的接近它
直到我越來越能夠抓住它
但也有可能永遠抓不住
而不管是抓住了還是沒有抓住
對正在寫的這個我來說
因為想要把想說的東西寫出來
我因此不斷地接近與認識
那個想要說的東西
不斷地接近與認識
那個想要說的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
我感受到文字的侷限
以及魔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5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18
長的東西就不是靠「想寫」與「時間上餘裕」就可以完成的。長的東西距離自己想寫的那個當下,已經有段時間,它幾乎都是被包起來的狀態。被包起來後就要這裡去戳那裡去戳,看戳哪裡會有東西流出來。當然,要戳什麼地方也不是亂戳,多半都是按著線索戳,像醫生看診。
Thumbnail
2020/06/18
長的東西就不是靠「想寫」與「時間上餘裕」就可以完成的。長的東西距離自己想寫的那個當下,已經有段時間,它幾乎都是被包起來的狀態。被包起來後就要這裡去戳那裡去戳,看戳哪裡會有東西流出來。當然,要戳什麼地方也不是亂戳,多半都是按著線索戳,像醫生看診。
Thumbnail
2020/04/26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2020/04/26
前陣子想,「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好像太聚焦在小小的事,就是那幾個學生,我跟他們之間發生的事。雖然這些課程記錄對我來說很有用,但坦白說隨著訂閱人數下滑,我也在想,這些聚焦在小團體上的思考,對大家來說有用嗎? 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數字綁架了。
Thumbnail
2020/01/07
我發現小孩敢不敢寫,跟大人真的有很大的關係。這次我去台東的兩間小學,其中有一間學校的老師聽到小孩的詩裡有髒話也沒關係,坐在後面靜靜的聽然後偷笑。而另外一間學校的某個老師,他一直問小孩有沒有學到東西?「你們那麼吵怎麼有辦法學到東西?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寫詩的方法?」
Thumbnail
2020/01/07
我發現小孩敢不敢寫,跟大人真的有很大的關係。這次我去台東的兩間小學,其中有一間學校的老師聽到小孩的詩裡有髒話也沒關係,坐在後面靜靜的聽然後偷笑。而另外一間學校的某個老師,他一直問小孩有沒有學到東西?「你們那麼吵怎麼有辦法學到東西?你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寫詩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關於之前現實中以及其他平臺,有朋友詢問過我是如何寫文,或是開玩笑讓我教人寫文章之類的話,讓我想寫這一篇創作的過程,提供參考,不過我個人並不大建議使用我的方式,因為使用我的部分方法可能對一些人會有些副作用,並且我認為寫作還是要照著自己慣用的步調才是最自然的方式。   也許我的方式跟一部份的人不太一
Thumbnail
  關於之前現實中以及其他平臺,有朋友詢問過我是如何寫文,或是開玩笑讓我教人寫文章之類的話,讓我想寫這一篇創作的過程,提供參考,不過我個人並不大建議使用我的方式,因為使用我的部分方法可能對一些人會有些副作用,並且我認為寫作還是要照著自己慣用的步調才是最自然的方式。   也許我的方式跟一部份的人不太一
Thumbnail
以一個理性思維慣性的角度來看,自動書寫語意識流創作都是形式上的隨機,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讓我們透過分析自我,寫出跟自己高度相關的故事。
Thumbnail
以一個理性思維慣性的角度來看,自動書寫語意識流創作都是形式上的隨機,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讓我們透過分析自我,寫出跟自己高度相關的故事。
Thumbnail
策展人提問:你有想過,為什麼你喜歡「文字」嗎? 這個問題讓我回過頭思考,我為甚麼會開始寫文章?我為甚麼會願意看文章? 想不到起源是在小說,我在小說的世界裡,在每一位作者的筆下,我把故事變成影像,透過文字,我就能勾勒出文字內容描述的場景,文字的對白,能帶領我感受情感。
Thumbnail
策展人提問:你有想過,為什麼你喜歡「文字」嗎? 這個問題讓我回過頭思考,我為甚麼會開始寫文章?我為甚麼會願意看文章? 想不到起源是在小說,我在小說的世界裡,在每一位作者的筆下,我把故事變成影像,透過文字,我就能勾勒出文字內容描述的場景,文字的對白,能帶領我感受情感。
Thumbnail
說來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鏡像系列是無意間創作出來的東西,一開始只是系上邀稿時的惡搞之作,但漸漸變成抒發情緒的管道,鏡像,從鏡子裡所反映出來的影像,在經過大腦處理之後,還是原來的東西嗎?我會不會在創作之間投入太多,而也將自己的一部份分裂、肢解在其中,而使『我』的概念解構、封印在文字之內,等待有緣人的
Thumbnail
說來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鏡像系列是無意間創作出來的東西,一開始只是系上邀稿時的惡搞之作,但漸漸變成抒發情緒的管道,鏡像,從鏡子裡所反映出來的影像,在經過大腦處理之後,還是原來的東西嗎?我會不會在創作之間投入太多,而也將自己的一部份分裂、肢解在其中,而使『我』的概念解構、封印在文字之內,等待有緣人的
Thumbnail
我一直都在惦記著自己的文字會帶給人怎麼樣的影響
Thumbnail
我一直都在惦記著自己的文字會帶給人怎麼樣的影響
Thumbnail
在媒體工作時,特別羨慕那些能夠輕易表達出自己想法的人,我的腦中總有很多概念但口語表達跟不上頭腦的運作。每次要進行一個提案就必須寫出逐字稿(雖然不會看稿唸,但一定要寫出來)才不會脫稿演出。書寫有其限制但我反而需要一定的範圍來自我約束。
Thumbnail
在媒體工作時,特別羨慕那些能夠輕易表達出自己想法的人,我的腦中總有很多概念但口語表達跟不上頭腦的運作。每次要進行一個提案就必須寫出逐字稿(雖然不會看稿唸,但一定要寫出來)才不會脫稿演出。書寫有其限制但我反而需要一定的範圍來自我約束。
Thumbnail
人物要表現出上述特色,除了台詞的配合外,攝影機的分鏡、拍攝角度,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從雙眼透露的情感,都會將這一列特質表現出來。 現在關鍵來了:就如前所述,要在鏡頭下展現人物特質,勢必得仰賴文字輔助;而我也說了,拍攝後的結果,正是文字所期望的畫面效果;也就是說,完成的畫面正是文字的具現化。
Thumbnail
人物要表現出上述特色,除了台詞的配合外,攝影機的分鏡、拍攝角度,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從雙眼透露的情感,都會將這一列特質表現出來。 現在關鍵來了:就如前所述,要在鏡頭下展現人物特質,勢必得仰賴文字輔助;而我也說了,拍攝後的結果,正是文字所期望的畫面效果;也就是說,完成的畫面正是文字的具現化。
Thumbnail
「賦予經驗意義,就像為過去時空套上濾鏡,今天用冷色系、明天用暖色系;掛上濾鏡是對當下時空的加法,卻是對過去時空的減法。」 《被討厭的勇氣》書中不斷地提到人際關係,但我被吸引的卻是關於目的論(teleology)與決定論(determinism),以及那一段對於過去經驗的討論。
Thumbnail
「賦予經驗意義,就像為過去時空套上濾鏡,今天用冷色系、明天用暖色系;掛上濾鏡是對當下時空的加法,卻是對過去時空的減法。」 《被討厭的勇氣》書中不斷地提到人際關係,但我被吸引的卻是關於目的論(teleology)與決定論(determinism),以及那一段對於過去經驗的討論。
Thumbnail
過去曾以藍色窗簾的角度切口影評這件事,並引出評論就是意識型態的表述、碰撞與交流。光譜上,這可能偏左,討論社會議題,也能偏右,討論商業手法。甚者,不只侷限於政治,擴張到方方面面,私密的生長經驗、藝術感動或專業視野的看見,至此,影評有較清晰的輪廓,意即你想透過「討論電影」這件事敘說什麼主題?
Thumbnail
過去曾以藍色窗簾的角度切口影評這件事,並引出評論就是意識型態的表述、碰撞與交流。光譜上,這可能偏左,討論社會議題,也能偏右,討論商業手法。甚者,不只侷限於政治,擴張到方方面面,私密的生長經驗、藝術感動或專業視野的看見,至此,影評有較清晰的輪廓,意即你想透過「討論電影」這件事敘說什麼主題?
Thumbnail
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 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Thumbnail
他說他會用鏡頭,感覺有一種在「控制」別人的感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會用鏡頭」跟「會用文字」,差別在哪裡? 他說會用鏡頭像是控制別人看到的畫面,我就想,那麼會用文字呢?會用文字是不是也控制了別人讀到的畫面?想到的東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