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文化銀行信仰特快車——帶你去看台灣的特殊信仰!(一)

2017/05/17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台灣人愛拜拜,跟宗教相關的儀式活動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有些信仰有可能你這輩子都沒聽過!這個月的特輯,要帶著大家去看在台灣的特殊信仰!

 

探秘威明堂:專司同性相悅的兔兒神

 威明堂設計的Q版兔兒神形象。Photo Source:文化銀行提供。

 

一般人要祈求好姻緣,善男信女都會到傳統的月老廟,焚香祈求月老幫忙牽紅線。但對於男女同志而言,月老卻不是為他們服務的,甚至普天下不勝枚舉的神靈,沒有一個是為日漸壯大的LGBT人群而設立的。

 

一位叫盧威明的年輕法師,翻遍了群書,終於在清朝袁枚所著的《子不語.卷十九.兔兒神》中,找到了專門管理人間同性相悅之事的胡天保大爺。2007年,「威明堂兔兒神殿」誕生,每年吸引許多同志前來參拜,誠心祈求好姻緣。

 

兔兒神的史料記載

 

《子不語.卷十九.兔兒神》中,對胡天保的故事記載如下:

 

國初,御史某年少科第,巡按福建。有胡天保者愛其貌美,每升輿坐堂,必伺而睨之。巡按心以為疑,卒不解其故,胥吏亦不敢言。居無何,巡按巡他邑,胡竟偕往,陰伏廁所窺其臀。巡按愈疑,召問之。初猶不言,加以三木,乃云:「實見大人美貌,心不能忘,明知天上桂,豈為凡鳥所集,然神魂飄蕩,不覺無禮至此。」巡按大怒,斃其命於枯木之下。

 

逾月,胡托夢於其里人曰:「我以非禮之心干犯貴人,死固當,然畢竟是一片愛心,一時癡想,與尋常害人者不同。冥間官吏俱笑我、揶揄我,無怒我者。今陰官封我為兔兒神,專司人間男悅男之事,可為我立廟招香火。」閩俗原為聘男子為契弟之說,聞里人述夢中語,爭醵錢立廟。果靈驗如響。凡偷期密約,有所求而不得者,咸往禱焉⋯⋯

 

這則史料的大意就是說,胡天保原本是福建的小吏,愛慕年輕俊美的御史巡按。每次在升堂的時候,胡天保總是躲在一旁瞻慕他,甚至有一次巡按在廁所如廁時,胡天保也偷偷窺視。巡按發現這件事情後,便將胡天保召過來審問,一翻嚴刑拷打後,胡天保只得說出真相:

 

「實在是因為看到大人的美貌,就再也忘不了,雖然明知道天上的桂花不是凡鳥所能碰觸的,但是為了大人神魂顛倒,竟然不知不覺做出這樣無禮的事情。」

 

巡按聽了勃然大怒,便在枯木下把他打死了。胡天保死後,被封為兔兒神,專門管理人間同性相悅的事。因此後人在福建為胡天保立廟招香火,凡是有傾慕同性卻無法如願的,前往祈禱,都靈驗無比。

 

靈驗兔兒神,讓同志找到真愛

 

在威明堂參拜兔兒神後,不少人還真的如願以償。

 

盧威明告訴我們,不久前就有一個失戀的女同志,來拜兔兒神祈求能和伴侶復合,結果晚餐時就遇到了心心念念的愛人,現在兩人也重修舊好。

 

也有不少人是直接在威明堂裡尋覓到真愛的,盧威明說,曾經有位同志一直單身,很希望能找到新戀情,前來跟兔兒神訴說了自己的苦衷。結果在拜完要離開的時候,剛好遇到另一個同樣單身的同志來拜,兩人於是開始聊天,之後發展成情侶的關係。

 

但也有人拜了之後依舊無果。盧威明說,能不能有回報,還要看自己種下的因果。但他接觸同志朋友久了,發現同志遇到問題,拜月老反而會讓同性之間緣分變淡,兔兒神專司同志姻緣,是同志朋友心靈的依靠,心中關懷著他們,並給予他們希望。

 

盧威明說,兔兒神保佑感情專一,對愛情認真的同志。那些來此求得劈腿順利,對桃花來者不拒的人,也未必會得到祝福。

 

敬拜方式獨特,可求姻緣符

 

來到威明堂敬拜兔兒神胡天保大爺,也有獨特的方式。

 

敬拜順序由三山九侯祖師殿開始參拜,之後到兔兒神大爺殿。拜兔兒神時,先取三柱清香,一份金紙,在金紙上寫下姓名、農曆生日、現在住址以及你想實現的心願,再把金紙整齊放置在大爺供桌之上,點起清香參拜大爺即可。注意敬拜時,稱呼「大爺」,不要直呼兔兒神。

 

 注意敬拜時,稱呼「大爺」,不要直呼兔兒神。Photo Source:文化銀行提供。

 

如果要帶供品,可帶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糖果、茶酒、餅乾、水果等等;化妝品、保養品亦可。在敬拜過後可帶回去吃,帶來好運氣。保養品經過祭拜加持,擦在臉上或許有開運招桃花之功效。

 

 威明堂內信徒祭拜的貢品。Photo Source:文化銀行。

 

在威明堂也可以請求大爺賜予姻緣,只要在九個爻中連續擲出三個聖爻即可獲得。晚上睡覺時,將這道符放在枕頭下,睡前專心冥想自己的願望,兔兒神就會幫忙。姻緣符可以定期拿回來繞香三圈,為符補充效力。

 

除了感情問題,信眾也可以來求財。帶著象徵「山珍」的紅豆、薑,及代表「海味」、「美味」的鹽及糖,即可以求兔兒神保佑財運旺盛。

 

 

在眾多神明中,威明堂供奉兔兒神,專供同志敬拜。這一路走來,也遇到過道教團體反對,認為同志不符合道教的教義。盧威明說,道教團體之所以反對,是因為要滿足信徒的要求,畢竟台灣傳統信仰中南部傳統勢力較為龐大。

 

在道教的教義《易經》中,六十四卦中的歸妹卦就討論過同志的問題,亦沒有任何定論證明它是錯誤的,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現象,是自然產生的。

 

 盧威明提到另一個概念:「太極」。在道教思想中,「太極」黑白各半,白者像陽,指男人;黑者像陰,指女人。但其實,黑白之中又各有一白點及黑點,代表「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是互生互融的概念,沒有所謂「純陰」或「純陽」 只要不違背自然法則,道法就認為一切是圓融的。而什麼是不圓融,違背自然呢? 只要會發生的事情,就是合乎自然的。

 

談及其他宗教反對同性婚姻,盧威明說,任何一個宗教的本質都是主張上天愛人,而人本來就沒有分所謂的「善、惡」,宗教如果站在上天慈悲的角度,就不會因為他是同志而把他排除在外。

 

盧威明開示同志,感情的事,在求神問卜求心安之餘,也得要努力經營,「擁有一顆包容的心,專一不沾惹,隨緣聚散,不執著不貪求,心誠則靈,神明冥冥中會有保佑。」

 

 盧威明法師。Photo Source:文化銀行提供。

 

忠犬坐鎮的石門十八王公廟

 十八王公廟。Photo Source:文化銀行提供。

 

座落於金山與石門洞間的北海岸線上,行車翻越景觀美麗的王公橋,一座十層樓高的巨大黑犬映入眼簾。這隻「黑龍義犬」,雙眼眺望石門海景,它旁邊的正是香火鼎盛的「十八王公廟」,各地的香客蜂擁而至,絡繹不絕。

 

「十八王公廟」廟宇正殿供奉著十八王公,地下室則為墓塚。十八王公的前十七個是海難去世的人,第十八個則是隨之殉難的忠犬。這隻義犬吸引許多人年年參拜,它也成了台灣少有信奉忠犬的特殊信仰。

 

隨主人殉難,尊忠犬為王公

 

相傳在清朝同治年間,一艘承載著十七位福州商人及一隻狗的帆船,在行往浙江普陀山的途中,船隻不幸翻覆遇難,漂流至石門的乾華里,當時人員皆已溺斃,唯獨狗兒幸運存活。乾華里居民發現後,將亡者葬於山腳下,而狗兒見主人皆亡,也跳進墓穴中隨之殉難,居民大為動容,也將其一併合葬。

 

從那之後,每逢年過節,附近的居民便紛紛上香祭拜,稱為「十八王公廟」。傳說自此之後,居民出海遇到危難時,經常會碰到十八王公顯靈相救。顯靈的事蹟愈多,信眾也慢慢擴及整個北海岸,最終成為北台灣相當具有知名度的廟觀。

 

陰廟有學問:白天夜晚大不同

 

十八王公屬於「有應公廟」一類的陰廟。台灣的廟宇分陽廟與陰廟,廟裡供奉的主神如果有正式神格的話,就是陽廟,反之則是陰廟。

 

台灣民間相信,受到冤屈、意外、戰亂、械鬥而枉死的生靈,死後如果無人祭祀,將會禍亂人間,帶來不幸,所以興建廟宇祭祀這些無主冤魂。十八王公就是這類的信仰,但由於十八王公廟香火鼎盛,神蹟頗多,也有部分民眾認為,十八王公已經升格為守護地方的正神。

 

如果要到十八王公廟求身體健康、家宅平安、生意興隆的,則要在白天敬奉,不可在日落後才去廟裡祈求,而且願望達成後要來還願。

 

每到夜幕降臨,才是十八王公廟香火鼎盛之時。尤其是祈求賭博彩券等偏財、或是從事特種行業女子,都在夜間參拜,捧香、擲筊、看香灰者甚眾。

 

祭拜王公,肉粽香菸投其所好

 

除了殿外那隻碩大的「黑龍義犬」,大殿內特別把忠犬王公獨立出來供奉,信眾可以從旁邊有台階可以走上去,摸摸王公像。摸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意義:「摸狗頭住大樓,摸狗身得萬金,摸狗嘴大富貴,摸狗尾賺家伙,摸狗肚做好頭路,摸狗耳賺錢滿滿是,摸狗角金銀滿厝角。」

 

相傳十八王公愛抽菸,所以過去在舊廟常看見信徒點菸代香插在香爐裡。點菸是有技巧的,不可用打火後用嘴吸的方式點菸,這樣對王公不敬,要用打火機點菸絲那頭,然後用手不斷按壓濾嘴,一壓一放,香菸自然點起。

 

除了香菸,肉粽也是參拜十八王公廟不可或缺的。根據肉粽業者說,王公們在海中遇難,泡在水裡畏寒,於是信眾以油飯、麻油雞供奉去寒氣,後來為了便於攜帶,油飯改為粽子,美味的粽子甚至伸成為石門地區的特色美食

 

十八王公廟趣聞

 

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當時為了公司取名而困惱。某天到十八王公廟參拜,看到神犬時有了靈感,加上他本身愛狗,便把狗叫聲諧音「旺旺」作為公司名。時至今日,蔡衍明仍是十八王公的忠實信徒,會帶領公司成員去參拜。

 

但十八王公廟也有一些禁忌,由於裡面祭拜的是十七個男人和一隻狗,也因此特別忌諱女生月事來時前往祭拜。此外,十八王公廟也是著名的情侶分手廟,一說是因為裡頭住了許多「好兄弟」看不慣情侶恩愛,感到不是滋味,所以會將人拆散。

 

看完文章,做完這一集的介紹,體會到民間信仰其實隱含了許多慈悲的情懷跟對自然力量的尊重;當然有人相信,就會有人覺得是怪力亂神穿鑿附會,其實信與不信是個人選擇,但若能體會這份信仰源頭的那份良善力量,就可以對這世界的不同有更多一點的尊重和包容。

 


封面圖片來源:文化銀行提供

編輯:洪崇德

文化銀行
文化銀行
歡迎來到文化銀行,這裡存有不想被遺忘的記憶。我們走遍臺灣,找尋那些快要消逝的傳統工藝,把他們一個一個記錄下來。不甘於只留下文化標本,我們希望文化並不只是靜靜被欣賞的對象,更能以生動面貌重新活在世人的生活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