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電影「侏儸紀公園」描述最後逃出去的公恐龍變成母恐龍時,留下了一句名言:「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這句話也讓我們體會到,物種在面對環境變化時,總會演化出讓族群可以活下去的方式。
蚱蜢與蝗蟲大概是非常戲劇化的一個例子了。 全世界各國的歷史記載裡,每隔一段時間,就傳來大批蝗蟲肆虐的消息,這種令人聞之色變的「蝗災」,似乎總是與饑荒、民不聊生連在一起;而且古往今來世界各地描述的蝗蟲過境都一樣,漫天遍野的蝗蟲,將一切東西全都一掃而空,包括所有植物或農作物,甚至牲畜,無一倖免。
只是忽然出現的蝗蟲,往往也忽然不見。數百萬數千萬隻的蝗蟲,神秘地突然出現,也神秘地突然消失,找不到任何一隻活的蝗蟲,直到下一次乾旱災變,牠們再度猖獗。
蝗蟲過境,令人聞之色變。Photo source : wikimedia
幾千年來,所有生物學家都為此困惑,也想找出答案。一直到1921年,一位俄國生物學家才解開這個千古謎團。原來,蝗蟲就是蚱蜢,牠們是同一種昆蟲,一群群的蝗蟲是發狂的蚱蜢。 如果你把一群蚱蜢養在瓶子裡,讓牠們處在擁擠,彼此碰撞的環境下,牠們就會開始產生變化!翅膀慢慢變長,原本土褐色的身體逐漸變得鮮艷,呈現鮮黃色甚至粉紅色,鞘翅上出現條紋和斑點,顏色甚至會深到變成亮黑色,產的卵也比原來的蚱蜢多很多。牠們原本溫馴的習性也變得不安、躁動、貪吃,於是本來只吃草葉的蚱蜢變成什麼都會吃的蝗蟲。
在旱災時特別容易產生蝗災,因為乾旱將散居各處的蚱蜢趕到少數找得到食物的山谷裡去。可是聚集多了,同類推擠爭食,讓蚱蜢變成蝗蟲,蝗蟲又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後代,於是整個山谷裡層層疊疊堆滿了蝗蟲,在某個日子,牠們就飛向天空,形成了蝗災。
原來蝗蟲是「發瘋」了的蚱蜢。 以上描述聽起來好像拍電影一樣,也跟我們的常識不相符合,所有人都學過生物,也知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一個生物的形貌習性是受染色體的基因所決定的,是與生俱來的,怎麼可能從一個物種變成完全不一樣的另一個物種?又不是在拍電影,「綠巨人」或「美女與野獸」是虛構出的,不會相信真實世界有這樣的事情。
的確,生物是由染色體裏的基因傳遞遺傳的訊息,我們頭髮什麼顏色,皮膚什麼顏色,是由基因所控制。但是決定某一個遺傳特性的基因並不是只有一組,而是有其他不同的可能,只是其他的基因被抑制住了,也就是所謂的「隱性基因」。當生物遇到不同環境時,原本被抑制的隱性基因活化成顯性,就會有不同的樣貌呈現。
蝗蟲是「發瘋」了的蚱蜢。Photo source : pixabay
假如用另一種生物做比喻,就比較容易接受了——蝗蟲其實就像候鳥一樣,有一些候鳥要遷徒時,不是跟牠們在繁殖地的外貌習性不同嗎?我們也可以說,蝗蟲只是蚱蜢碰到無法存活的環境時,要遷徒到其他地區生活的階段性狀態;當牠們找到水草豐美、族群可以生存下來的地方時,就會恢復成繁殖狀態的可愛蚱蜢。也就是當牠們必須長途旅行時,當然要改變裝備,變得會飛,而且什麼東西都可以咬得動才行吧?
物種在面對生存壓力時,總會透過演化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蚱蜢會變成蝗蟲,但是,假如這個物種沒有翅膀,不會飛,那還有哪些策略可以用? 假如在某個特定區域裡(比如一個小島上),原本可以養活兩萬隻,但是因為環境變化,資源減少,只能養活五百隻,你猜最後存活的是哪五百隻? 答案是,會有四百多隻母的,只留下非常少數的雄性個體。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留下太多公的,對種族的存續是浪費的,因為公的不會生育。母的可以繼續繁衍,只要環境狀況一改善,存活的雌性個體就可以立刻生產,讓種族重新興盛。 這種現象幾乎在所有物種都可以看到,只要環境不利,存活下來的一定絕大部分是母的,公的只有留個百分之三、百分之五就綽綽有餘了。
人類也是物種,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比如說大規模的瘟疫,疫情過後,一定是女的存活率遠大於男的,甚至一般的傳染病,比如說腸病毒或新型流感,男性重症或死亡率也都高於女性。 個體與物種之間,彼此間存在一種難以描繪的交互影響,或許可以說是「集體潛意識」,即便在人類這種獨立自主的物種也可以發現。
女性存活率遠大於男性。Photo source : pexels
2001年美國遭遇911恐怖攻擊,對住在美國的老百姓來說,是非常大的衝擊;因為一百多年來,美國本土沒有發生過任何戰爭(都是美國人到其他國家的土地上打仗),美國是全世界少見沒有戰爭摧殘的人間樂土。但是,911打破了他們的認知,也感受到環境的威脅。
有研究者統計911之後,美國幾個大城市新生兒男女生的比率,結果發現女生大於男生(正常來說新生兒男生會多於女生,約103個男嬰比100個女嬰,因為男孩出生後夭折率比較高)。換句話說,當美國人感受到環境不再安全時,許多原本懷男嬰的就自然流產掉了,所以最後的出生比率,女嬰就比較多。
很神奇吧!種族的集體潛意識。除了面對困境的存活率女性勝出之外,在各個方面,都是女性較強。其實不只人類,大部分動物的壽命,也是雌性高於雄性,甚至如同我們知道的,像是蜘蛛或螳蝗,公的在交配時,往往也同時成為配偶的食物。
是的,上蒼比較偏愛雌性,我們也都會以大地之母來形容生養萬物的地球,母性也就是生命的象徵。就像全世界都會慶祝母親節,但是父親節只是勉強湊數,聊備一格。在母親節前夕,向勞苦功高的女性,以及大地之母致敬。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