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蝗蟲過境」這句成語嗎?
這句成語的意思是指只要某個人或某一群人一來,就會把所有東西都吃光光。蝗蟲在大家印象中是個可怕的昆蟲,總是跟飢荒連在一起,只要這種會飛的蝗蟲一出現,就是成群結隊,飛過去的時候,像天邊飄過的黑雲,數量多到持續好幾個小時都黑壓壓的看不見天空。
從舊約聖經裡就有蝗蟲造成災難的記載,全世界很多國家從古代一直到現在,每隔幾年就會有蝗蟲過境的新聞,每次大批蝗蟲一出現,就把所有農作物都吃光光,使得成千上萬的人沒有東西吃而餓死。
只是這些忽然出現的蝗蟲,往往也忽然不見,這幾千萬隻的蝗蟲,神秘地突然出現,也神祕地突然消失,找不到任何一隻這種什麼都吃,什麼都咬,兇猛又暴躁的蝗蟲。
幾千年來,所有科學家都很好奇,也想找答案,一直到一九二一年,一位俄國生物學家才解開這個千年謎團,原來草地上可愛的蚱蜢就是蝗蟲,牠們是同一種昆蟲,一群群的蝗蟲就是發狂的蚱蜢。
本來蚱蜢只會跳,吃吃草的嫩葉,但是假如長時間沒有下雨,草就枯萎了,只剩下少數有水源比較潮濕的地方長鮮嫩的野草,於是蚱蜢就從四面八方集中到這個小小的山谷或水源地,當牠們處在擁擠彼此碰撞的環境下時,就開始產生變化,翅膀愈變愈長,脾氣愈來愈暴躁,而且不斷產卵,就變成什麼都吃的蝗蟲了,當聚集了滿坑滿谷到處都是的蝗蟲,在某一天,牠們就飛向天空,所到之處所有可以吃的東西都吃光光。
當牠們找到水草豐美有充分嫩草的廣大原野時,就會散開了,當牠們重新產卵,誕生的下一代就恢復成可愛的蚱蜢。
蚱蜢變蝗蟲這個過程好像很神奇,其實在很多動物身上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現象,比如說候鳥。
本來出生成長在比較寒冷的北方的鳥類,到了秋天冬天,因為天氣太冷,食物也不夠,就會集體往南飛,尋找溫暖而且有食物的地方度冬,等到隔年天氣轉暖時,牠們又會飛回出生的地方,開始繁殖下一代,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遷徙,這些鳥類我們稱為候鳥。
通常我們不會把候鳥跟蝗蟲災害聯想在一起,因為候鳥的遷徙很固定,每年什麼時候飛來什麼時候飛走,時間很確定,但是蝗蟲的遷徙卻很不一定,在大規模的旱災發生後才會發生,可能五年十年,甚至幾十年才會偶爾見到。
不過所有的遷徙都是因為原來生長的環境改變,沒辦法存活,只好搬移到其他地方生活,蝗蟲可以看成是蚱蜢在遷徙過程中的暫時性階段,也就是當牠們必須長途旅行時,身上的裝備也會跟著改變,要能飛,而且什麼東西都可以咬得動才能活下來。
其實不只蚱蜢變蝗蟲還是鳥類的遷徙,所有生物為了種族的存活,都會找到自己的方法,就像電影「侏儸紀公園」描述最後逃出去的公恐龍變成母恐龍時所留下的名言:生命都會自己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