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需要怎樣的出版社?

「出版社和作者,本來就是敵對關係啊!你以為出版社能幫你做什麼?」作家前輩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喝口咖啡盯著我,我發現自己問了笨問題。

 

新書上市前一個月,我收到出版社的email,討論新書講座的方向與內容:「針對這個議題,有沒有你覺得適合與談的對象可以推薦呢?」

 

隔天我寫了1500字的回信,列出10位不錯的與談人並附上推薦原因(每人寫150字差不多啦),名單裡有些老師高度很夠,好希望能和他們對談;有些專家很適合,但和我非親非故得看出版社能否說動;此外有些人選比我年輕、過去不太認識但彼此有共同看法,希望出版社能幫忙聯絡;最後為求保險,我也列了有私交的人選,對談有話聊但不保證票房。

 

我很快收到出版社回信:「在行銷上,我們覺得○○○和○○○都滿合適的,為了節省時間,你和他們有點交情,能不能先問問他們願不願意來對談?」

 

我原本,真的我原本,以為列了名單出版社就會幫我找人,不用我去問。

 

我天真的以為出版社能幫作者擬定一個「打書計畫」,幫這本新書找到理想的宣傳方式,讓我這種無名作者也能打出名氣與買氣。當我傻傻列了一份「經典賽夢幻名單」之後才知道自己錯的離譜,像我這種C咖作者沒有夢幻的條件,果然只能自食其力,賭上平常累積的人品,去拜託某人來對談打書了。

 

我以為出版社能幫我成名,但出版社比我還需要我的名氣(我不夠名氣顯然是個問題)。

 

出版社,比作者還需要作者的名氣

 

於是我厚著臉皮,用臉書訊息詢問某位前輩願不願意來當與談人、幫我站台,寒暄問候一陣,幸好對方爽快答應。我趕緊寫封正式的email,同時附件給前輩與出版社,說明講座已取得口頭答應,但相關主題、進行流程、費用等事項,麻煩出版社繼續聯絡。

 

隔了幾天,我又收到出版社的來信:「請問你對講座主題有什麼想法?先給題目就好,因為這要印在書腰上,講座大綱與內容之後再給即可。」

 

我原本,真的我原本,以為出版社會幫我選好題目,找到我能發揮的角度,和與談人溝通好之後,舉辦這場新書講座。但在出版社眼中,更希望尊重作者,讓作者講最想講的題目、說最貼切的內容,這本書在寫什麼作者最懂,由作者企畫講座當然很合理。

 

我明白,真的我明白,但心裡另一個聲音也在問:「新書講座題目我來想、對談人我來找、聯絡方式我來給、彼此講什麼我來套,那出版社,到底能幫我幹嘛?」

 

新書出版後,送書給前輩,他翻了翻書說:「編輯有點混喔,○○和○○這些地方都沒做好。」我不好意思說,內文大部分是我自己編,標題是我自己下,除了講座與談人是我自己約之外,就連推薦序,也是我自己厚著臉皮去跟偶像邀稿的呢!

 

一年要出十八本書,編輯能幫一本書做什麼?

 

我知道,身為作者(而且是個C咖作者)如此靠北出版社,真的有失公道。

 

出版社幫了我很多,雖然編輯不太調內文,但他找的美術設計很體貼,書封做了好幾款,還因為我個人堅持改了書名重做,最後竟然反悔又改回來(作者簡直是個渣)!中間需要多少溝通與協調,但編輯說:「你這本書我看了很感動,好想幫你做好。」

 

雖然出版社要我自己找講座與談人、自己約推薦序,但他們努力幫我敲場地、製作看板。即使行銷預算很寒酸,也找了許多媒體轉載,靠臉書曝光,從廣播節目與平面媒體採訪,陪我跑行程到晚上10點,再回去加班做網路書店banner。

 

當我知道編輯2個月要出3本書,就了解他不可能細究內文每個字,肯定要抓大放小;當我知道行銷一個月要負責5個作者的推廣,更體會他不可能有時間打十通電話過濾我的「夢幻講者名單」,想五種講座名稱給我挑。

 

作者努力寫,編輯盡力編,行銷用力推,我的書雖然無法大賣,幸好算是過得去,有再版加印,謝天謝地。

 

本來以為是我這種C咖作者,分到的資源少還要求一堆毛,才會如此靠北,但不久前遇到A咖作者,竟然也說新書講座是自己企畫、寫大綱、自己邀約。我開始知道,不是出版社大小眼的改變,而是出版市場失去讀者眼球的考驗。回到文章開頭的咖啡店場景,「你以為出版社能幫作者做什麼?」這個問題,顯然需要仔細思考。

 

不靠出版社,自己印書行不行?

 

寫作這行,有人不靠出版社也能賣書。我認識拿文學獎的年輕作家,用word排版、數位印刷,找朋友畫封面,自己做書在同人場販售,也透過粉絲團用網拍銷售。

 

另一個高中文學少女,用畢業製作做出自己的書。撰文、編輯與排版自己來,ISBN(國家標準書號)自己申請,自己經營粉絲團宣傳,她熬了半年時間,請了別校美術班已經開始接設計案的才女做封面,最後透過親朋好友找印刷廠印了幾百本,用網路表單調查訂購數量,自己上網賣。

 

跟這些真的「一條龍」從頭包到尾、自產自銷的作者比起來,我對出版社的靠北實在微不足道(自己處理講座是怎樣嗎?有叫你自己印刷自己賣嗎?)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作者都有辦法自產自銷,那出版社究竟為何存在?

 

出書真的賺很少,少到你會笑,如果一本書定價300,版稅10%,印量2000,作者實收6萬,假設一本書寫一年,去麥當勞打工還比較划算。如果出版社很難幫我這種不知名作者打開知名度,賣得更好,看到未來,那我乾脆循同人誌發展,收入與樂趣可能不會比較少。

 

讓作者存活下來,有寫下去的希望

 

當然,比起同人誌,有出版社願意幫你出書成為作者,是種肯定也是種名氣,但光靠肯定與名氣,還是無法存活。出過兩本書,對作者身分曾有夢想,也知道哪些終究是幻想。

 

如果你問我需要怎樣的出版社?大概不是字斟句酌的編輯,陪跑活動的行銷,而是可以建議作者寫作方向,和作者討論創作定位,為作者找出發展路線與策略,挖掘出擅長的主題,告訴作者哪裡可能需要你的稿子,給作者用寫作維持某種程度(真的只需要某種程度)生活的機會。

 

給作者一個繼續寫下去的希望。

 

可能比這更難的是,給作者希望的出版社,也能活下去的方法。

 


封面圖片來源: via pexels  CC0

撰文:劉揚銘

編輯:陳欣瑜

本文轉載自:十二道人情味

 

以筆為勺 · 細火慢熬

十二道人情味

 

十二道人情味
十二道人情味
十二道人情味致力烹飪出散發人情味的文章以及挖掘社會議題脈絡之報導。在重理工輕人文的臺灣社會,邀請大家一同上桌,關懷土地與人們、友善生活,慢慢地品味我們以筆為勺、細火慢熬的濃郁故事。請盡情享用:http://thedelicious12.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