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寫在隨機殺人事件後》王丹:我也曾是精神病患的受害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四歲女童在街頭被殘忍殺害,引起社會極大反響。事發後的前幾天,我幾乎什麼也沒有說,因為那時很多人在極度憤怒的氣氛中,社群網路上殺聲一片,情緒化嚴重,無法認真討論。現在,大家的情緒有所平復,尤其是死者媽媽感人肺腑的誠懇勸告,讓激情逐漸轉為理性的討論,我覺得是時候要來說幾句話了。因為,我也曾是精神病患的受害者。

 

不知道是否還有人記得,2011年11月的某一天,我正在清大的教室給研究生上課,突然有不認識的女性在課間休息的時候進入教室,不說話,直接從書包裡抽出一把刀向我走來;我見勢不妙,立即起身抓住她的刀柄,她力氣沒有我大,刀被我奪下,才平息了這場險境。我隨後報警,警方迅速介入並找到該犯家屬,我才知道,她是一位患有中度妄想症的病患。她在電視上看過我,不知道為什麼認為我是她男友,且對她始亂終棄,於是決定行兇洩憤,刀都是當天新買的,還買了兩把。這當然是一個精神病患的妄想,但是她執念甚堅,這次來行兇,是從加護病房逃出來的。

 

raw-image

Photo Credit:Porsche Brosseau@ flickr CC BY 2.0

 

這件事經過媒體大幅報導,引起出身新竹的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先生的關注。我要再次感謝柯總召,他非常關心我的人身安全問題,特別請我到他的辦公室,同時邀集警政署、衛生署等相關單位來一起,討論如何防範類似事件發生;但經過兩個小時討論,結論是幾乎沒有有效的防範方式。那次會上,經相關單位說明我才了解,精神病患強制送醫,要患者本人或者家屬同意;且強制就醫,一般也不能超過三個月,三個月會就要讓他回家,交由家長負責督導患者按時服藥。該患者的主治醫生也跟我說,很多精神病患回家後,並不會按時吃藥,家屬也不可能24小時隨時監護。

 

這真是令人十分無奈的事情,我請教了很多專家和朋友的意見,大家都束手無策。有人建議申請法院禁止接近的強制令,可是患者怎麼可能理智地遵循強制令;雖然違法強制令就會被關押,但那必然是違反強制令後的事情,如果該患者已經對我行兇,再怎麼關押,對我來說還有什麼意義?最後我只能採取自保的方式──隨身攜帶防狼噴霧器,這似乎是唯一的辦法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9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丹隨筆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丹的沙龍
389會員
247內容數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王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24
各位讀者朋友,尤其是各位付費訂閱的朋友:我要帶著萬分的歉意,跟各位說一聲「感謝,再見」,因為,我在方格子的專欄,到今天,就是最後一期了。
Thumbnail
2020/06/24
各位讀者朋友,尤其是各位付費訂閱的朋友:我要帶著萬分的歉意,跟各位說一聲「感謝,再見」,因為,我在方格子的專欄,到今天,就是最後一期了。
Thumbnail
2020/06/17
現在在美國,討論BLM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支持方大聲疾呼,成為主流聲音。但是,另一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的力量也在醞釀。
Thumbnail
2020/06/17
現在在美國,討論BLM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支持方大聲疾呼,成為主流聲音。但是,另一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的力量也在醞釀。
Thumbnail
2020/06/10
上一篇介紹了一本書:2015年在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的《傳說中的何維凌手稿》,提到書中觸及到了中國1989年「六四」鎮壓中的一件秘辛。作者何維凌之所以能夠有資格在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政治局勢中,扮演在共產黨與學生之間的斡旋的角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是中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的同班同學。
Thumbnail
2020/06/10
上一篇介紹了一本書:2015年在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的《傳說中的何維凌手稿》,提到書中觸及到了中國1989年「六四」鎮壓中的一件秘辛。作者何維凌之所以能夠有資格在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政治局勢中,扮演在共產黨與學生之間的斡旋的角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是中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的同班同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將日曆翻回110年9月4日,才剛為自己慶祝完成60篇文章的宴會,經過一個中秋連假文章總數來到70篇,距離100篇也不過30篇的距離,慢慢走總是會到的。本篇將分享挑戰方格子徵文「七天日更鐵人」的過程,也深刻體驗自己不是個日更的人才,後續的創作計畫將有所變化,趕快追起來成為我的「茶粉」吧!
Thumbnail
將日曆翻回110年9月4日,才剛為自己慶祝完成60篇文章的宴會,經過一個中秋連假文章總數來到70篇,距離100篇也不過30篇的距離,慢慢走總是會到的。本篇將分享挑戰方格子徵文「七天日更鐵人」的過程,也深刻體驗自己不是個日更的人才,後續的創作計畫將有所變化,趕快追起來成為我的「茶粉」吧!
Thumbnail
    時間是2011年3月11日,地點日本宮城縣石卷市,位置緊臨太平洋。海洋帶來資源,也造成毀滅。浩劫過後,大浪消退,財產以及生命跟著消逝。財產毀壞了剩下殘骸;生命離開了則留下謎團。
Thumbnail
    時間是2011年3月11日,地點日本宮城縣石卷市,位置緊臨太平洋。海洋帶來資源,也造成毀滅。浩劫過後,大浪消退,財產以及生命跟著消逝。財產毀壞了剩下殘骸;生命離開了則留下謎團。
Thumbnail
旅遊業開票人生之人在囧途— 那些年危機處理的事件   自從有了筆記型電腦之後,我就幾乎不管何時何地去哪裡身邊都背著電腦,不管是出去玩或是帶團或是出差,幾乎電腦不離身,這幾乎就是做旅行社票務的基本生活,遇到過各種詭異或是人在囧途的危機,現在回想都是考驗冷靜的事件。 #做旅遊業放假往往叫醒你的都是緊急
Thumbnail
旅遊業開票人生之人在囧途— 那些年危機處理的事件   自從有了筆記型電腦之後,我就幾乎不管何時何地去哪裡身邊都背著電腦,不管是出去玩或是帶團或是出差,幾乎電腦不離身,這幾乎就是做旅行社票務的基本生活,遇到過各種詭異或是人在囧途的危機,現在回想都是考驗冷靜的事件。 #做旅遊業放假往往叫醒你的都是緊急
Thumbnail
今早看到「愛莉莎莎與蒼藍鴿」的新聞,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Thumbnail
今早看到「愛莉莎莎與蒼藍鴿」的新聞,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Thumbnail
當年翁仁賢縱火殺人逃逸後,警方調閱了他近期的通聯紀錄要追緝他,結果發現他一個朋友都沒有,根本無從查起。 在犯下這麼天怒人怨的罪之前,居然沒有任何親近的人可以察覺跡象、安慰或是勸導他,從不滿到殺人,這中間原本應該有一大段的距離留給整個社會阻止憾事發生,可是他卻一個人默默走完,無人關心、無人知曉。
Thumbnail
當年翁仁賢縱火殺人逃逸後,警方調閱了他近期的通聯紀錄要追緝他,結果發現他一個朋友都沒有,根本無從查起。 在犯下這麼天怒人怨的罪之前,居然沒有任何親近的人可以察覺跡象、安慰或是勸導他,從不滿到殺人,這中間原本應該有一大段的距離留給整個社會阻止憾事發生,可是他卻一個人默默走完,無人關心、無人知曉。
Thumbnail
詩人終究會卸下一身舊皮囊,與世隔絕。愛情、親情、人情,儼然如煙塵揮之不去,那一身纏繞著無法抹滅的包袱,宛如沉重的十字架。 「一條蛇纏住/纏得越久越急纏得越緊/不能呼吸」(註1) 呼吸與生存原本就不是人們能一一選擇,這是一個試煉場。對手與對象,遠比羅馬競技更為出人意料。 「點亮一盞燈/眼睛成了驚弓之鳥
Thumbnail
詩人終究會卸下一身舊皮囊,與世隔絕。愛情、親情、人情,儼然如煙塵揮之不去,那一身纏繞著無法抹滅的包袱,宛如沉重的十字架。 「一條蛇纏住/纏得越久越急纏得越緊/不能呼吸」(註1) 呼吸與生存原本就不是人們能一一選擇,這是一個試煉場。對手與對象,遠比羅馬競技更為出人意料。 「點亮一盞燈/眼睛成了驚弓之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