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Shaun Nichils跟Knobe做了一場思想實驗,他們請受試者假想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所有發生的事,都由之前發生的事決定,在這些原因背後還有原因,環環相扣,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好的。
在這個世界裡,有個名叫比爾的男人,他為了跟小三在一起,決定殺掉他的妻子跟三個小孩,所以他在地下室設下機關,和最近被執行死刑的翁仁賢一樣,比爾燒掉了房子,同時也燒死了全家人。
然後他們問受試者,在這樣的世界裡,比爾是否要為他的行為負完全的道德責任?有72%的人回答要。
與此同時,對另一群受試者,他們描述了同一個世界,但沒有提供任何會引發道德情感的案例,只是單純問受試者,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是否應該為他的行為負完全的道德責任?
只有低於5%的受試者認為要。
當然,多數人認為真實世界不是這樣,即使事出必有因,但人們依然有自由意志可以決定他們最終的作為,也因此我們應該為自己的行動負起至少一部分責任,在翁仁賢的案子中,多數人會認為這一部分的責任,已足以讓他被判處死刑。
翁仁賢自己也是這麼想的,在風傳媒這篇報導中,有提到偵查筆錄中記載著,翁仁賢曾問過檢察官會判多重,檢察官說可能會判無期徒刑,翁仁賢竟一心求死,當場拍桌說:「怎麼能判無期?這要怎麼教小孩?」
我們跟死刑犯的想法一致,這會不會有點奇怪嗎?還是說,我們應該高興雙方達成了「共識」?
另一件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年翁仁賢縱火殺人逃逸後,警方調閱了他近期的通聯紀錄要追緝他,結果發現他一個朋友都沒有,根本無從查起。
在犯下這麼天怒人怨的罪之前,居然沒有任何親近的人可以察覺跡象、安慰或是勸導他,從不滿到殺人,這中間原本應該有一大段的距離留給整個社會阻止憾事發生,可是他卻一個人默默走完,無人關心、無人知曉。
在他殺人跟我們殺了他之前,到底發生什麼事情讓憾事變得無法阻止?
殺人絕對是他的責任,他也為此付出了代價,但當我們想進一步降低冷血凶案發生的可能,那就應該思考,在這個凡事必有因果的世界裡,這麼多兇手都一個人走完殺人這條路,我們是不是也是原因的一部分?究竟這些兇手是被漏接了,還是社會根本沒有接住他們的機制?
如果把一切責任都歸給殺人犯,那在處決槍聲響起時,事情就結束了,但如果我們也有一部分責任,那這份責任才能引導我們進一步改善社會的安全網跟關懷系統,也讓我們有更正確的觀念去關心身邊的每個人,也許在死刑之外,這也是一種讓社會更安全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