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墮落到殺人前,我們有沒有可能先接住他?寫在兇手伏誅之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07年,Shaun Nichils跟Knobe做了一場思想實驗,他們請受試者假想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所有發生的事,都由之前發生的事決定,在這些原因背後還有原因,環環相扣,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好的。

在這個世界裡,有個名叫比爾的男人,他為了跟小三在一起,決定殺掉他的妻子跟三個小孩,所以他在地下室設下機關,和最近被執行死刑的翁仁賢一樣,比爾燒掉了房子,同時也燒死了全家人。

然後他們問受試者,在這樣的世界裡,比爾是否要為他的行為負完全的道德責任?有72%的人回答要。

與此同時,對另一群受試者,他們描述了同一個世界,但沒有提供任何會引發道德情感的案例,只是單純問受試者,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是否應該為他的行為負完全的道德責任?

只有低於5%的受試者認為要。

當然,多數人認為真實世界不是這樣,即使事出必有因,但人們依然有自由意志可以決定他們最終的作為,也因此我們應該為自己的行動負起至少一部分責任,在翁仁賢的案子中,多數人會認為這一部分的責任,已足以讓他被判處死刑。

翁仁賢自己也是這麼想的,在風傳媒這篇報導中,有提到偵查筆錄中記載著,翁仁賢曾問過檢察官會判多重,檢察官說可能會判無期徒刑,翁仁賢竟一心求死,當場拍桌說:「怎麼能判無期?這要怎麼教小孩?」

我們跟死刑犯的想法一致,這會不會有點奇怪嗎?還是說,我們應該高興雙方達成了「共識」?

另一件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年翁仁賢縱火殺人逃逸後,警方調閱了他近期的通聯紀錄要追緝他,結果發現他一個朋友都沒有,根本無從查起。

在犯下這麼天怒人怨的罪之前,居然沒有任何親近的人可以察覺跡象、安慰或是勸導他,從不滿到殺人,這中間原本應該有一大段的距離留給整個社會阻止憾事發生,可是他卻一個人默默走完,無人關心、無人知曉。

在他殺人跟我們殺了他之前,到底發生什麼事情讓憾事變得無法阻止?

在他殺人跟我們殺了他之前,到底發生什麼事情讓憾事變得無法阻止?

殺人絕對是他的責任,他也為此付出了代價,但當我們想進一步降低冷血凶案發生的可能,那就應該思考,在這個凡事必有因果的世界裡,這麼多兇手都一個人走完殺人這條路,我們是不是也是原因的一部分?究竟這些兇手是被漏接了,還是社會根本沒有接住他們的機制?

如果把一切責任都歸給殺人犯,那在處決槍聲響起時,事情就結束了,但如果我們也有一部分責任,那這份責任才能引導我們進一步改善社會的安全網跟關懷系統,也讓我們有更正確的觀念去關心身邊的每個人,也許在死刑之外,這也是一種讓社會更安全的答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觀後心情上 原來自己也是笑話之一 剛看完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心情很複雜很翻湧。 最初很自以為是的以為這戲就是要解開兇手是誰,要為這冤案抽絲剝繭獲得正義聲張,揭開不公的黑暗。 但很快的追完八集,讓我震驚的是,兇手就是兇手,沒冤他,只是引發細思的是......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觀後心情上 原來自己也是笑話之一 剛看完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心情很複雜很翻湧。 最初很自以為是的以為這戲就是要解開兇手是誰,要為這冤案抽絲剝繭獲得正義聲張,揭開不公的黑暗。 但很快的追完八集,讓我震驚的是,兇手就是兇手,沒冤他,只是引發細思的是......
Thumbnail
四年前掀起一陣討論熱潮的台劇, 但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 當初想討論的議題現在似乎仍舊沒有改變。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四年前掀起一陣討論熱潮的台劇, 但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 當初想討論的議題現在似乎仍舊沒有改變。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關於《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 故事發生的時間在311地震後的十年,以一個好人——三雲忠勝被謀殺作為開端,他是福祉保健所的課長,無論工作與家庭,他的為人在身邊所有人的口中,都是值得尊敬的存在,而這樣的人又為了什麼樣的原因被殺呢? 這個世界可以更好,但或許此刻它也盡力了 得不到保護的人 得不到保護的心靈
Thumbnail
關於《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 故事發生的時間在311地震後的十年,以一個好人——三雲忠勝被謀殺作為開端,他是福祉保健所的課長,無論工作與家庭,他的為人在身邊所有人的口中,都是值得尊敬的存在,而這樣的人又為了什麼樣的原因被殺呢? 這個世界可以更好,但或許此刻它也盡力了 得不到保護的人 得不到保護的心靈
Thumbnail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Thumbnail
看完紀錄片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導演李家驊紀錄並訪談了台灣幾個死刑犯事件出發,從家屬、律師的訪談角度出發,更有震驚社會離我們非常近的鄭捷事件,我想起了那年我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感受,非常不同,沒有戲劇與人物的刻畫,真實報導、家屬、犯罪的監視錄影畫面,感受到更深的負面與更無奈的情緒。
Thumbnail
【2020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們常以為這世界讓他失望,好像有什麼人欠他們一個更好的世界。但忘了這世界與我們有關亦無關,老實說,我們頂多算借住在這世界,無論看多少,拿多少,世界分秒都在與我們告別。它看似包圍我們,但我們不可能快速改變它,誰都只能路過,認為這世界不完美的,多少是不敢正視自己缺陷的不勇敢。
Thumbnail
【2020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們常以為這世界讓他失望,好像有什麼人欠他們一個更好的世界。但忘了這世界與我們有關亦無關,老實說,我們頂多算借住在這世界,無論看多少,拿多少,世界分秒都在與我們告別。它看似包圍我們,但我們不可能快速改變它,誰都只能路過,認為這世界不完美的,多少是不敢正視自己缺陷的不勇敢。
Thumbnail
Netflix台劇-誰是被害者,短短八集,讓我們經歷一次次試圖抓住想離去之人的驚險過程,想走的,想慰留的,我們追求的又有什麼不一樣?幾個觀後的感想與你分享:
Thumbnail
Netflix台劇-誰是被害者,短短八集,讓我們經歷一次次試圖抓住想離去之人的驚險過程,想走的,想慰留的,我們追求的又有什麼不一樣?幾個觀後的感想與你分享:
Thumbnail
提起這個念頭寫這篇文章,心情很沉重,因為,一個是被精神疾病所苦的病患,一個是努力想保護人民的警察。這個我們所謂的「殺人犯」他跟一般有故意殺人的罪犯不一樣,有殺人犯罪計畫的不一樣,或許我們應該審視的是要如何避免下一個悲劇發生,但很可惜,現在無論是媒體報導,或者是相關政府態度,都是明顯偏向某一方的。
Thumbnail
提起這個念頭寫這篇文章,心情很沉重,因為,一個是被精神疾病所苦的病患,一個是努力想保護人民的警察。這個我們所謂的「殺人犯」他跟一般有故意殺人的罪犯不一樣,有殺人犯罪計畫的不一樣,或許我們應該審視的是要如何避免下一個悲劇發生,但很可惜,現在無論是媒體報導,或者是相關政府態度,都是明顯偏向某一方的。
Thumbnail
當年翁仁賢縱火殺人逃逸後,警方調閱了他近期的通聯紀錄要追緝他,結果發現他一個朋友都沒有,根本無從查起。 在犯下這麼天怒人怨的罪之前,居然沒有任何親近的人可以察覺跡象、安慰或是勸導他,從不滿到殺人,這中間原本應該有一大段的距離留給整個社會阻止憾事發生,可是他卻一個人默默走完,無人關心、無人知曉。
Thumbnail
當年翁仁賢縱火殺人逃逸後,警方調閱了他近期的通聯紀錄要追緝他,結果發現他一個朋友都沒有,根本無從查起。 在犯下這麼天怒人怨的罪之前,居然沒有任何親近的人可以察覺跡象、安慰或是勸導他,從不滿到殺人,這中間原本應該有一大段的距離留給整個社會阻止憾事發生,可是他卻一個人默默走完,無人關心、無人知曉。
Thumbnail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我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確定的一件事是:社會安全網的破洞,絕不只是底層那些陷落者的問題 ......
Thumbnail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我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確定的一件事是:社會安全網的破洞,絕不只是底層那些陷落者的問題 ......
Thumbnail
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讓我們思考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
Thumbnail
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讓我們思考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