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日本、向MEDIUM致敬的「NOT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 / Manny Li

 

note」是一個 2014 年在日本成立的媒體平台,如果你覺得它長得很像美國的 Medium,也不用覺得奇怪,因為它的營運公司「piece of cake」也說是受到 Medium 啟發才做了 note。

 

Rocket Café 編按:Medium 是由 Twitter 服務的共同創辦人 Evan Williams 在 2012 年創辦的部落格平台;以容易使用和發表、同時以高水準文章和自己的讀者社群著稱。

 

note 令人喜歡的地方之一,在於它簡單明瞭的付費方式;用戶可以自己設定文章是否為付費閱讀、也可以自己編纂文章成一本雜誌(雜誌這個概念類似 Flipboard)。例如 1 篇文章 100 日圓、6 篇系列文章組成的雜誌 500 日圓之類的。

 

例如,剛剛發現有本由家田昇悟編纂的雜誌叫做《每天花一分鐘掌握中國網路趨勢》,要價 600 日圓。

 

raw-image

Photo Credit:NOTE

 

另一個令人喜歡的地方,是這平台除了文字紀錄,還主打了幾個內容領域,包括「漫畫」、「小說」、「攝影」與「音樂」。

 

過去以來,常見的網路個人出版空間(白話:部落格)上販售的項目不外乎以下三類:

 

1. 更好的閱讀體驗(無廣告、多元版型)

2. 更好的品牌識別(獨立網域名稱)

3. 更好的創作環境(無限容量)

 

然而,自從 LINE 這種「因為可以從別的地方賺錢」,所以不斷推出免費服務,只求用戶「黏在它的平台上」的服務出現後,販售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了,也間接造成日本當地 livedoor blog率先開槍、宣布全面免費化的舉動。

 

有趣的是,無論是 Medium 或本文中提到的 note,都沒有上述三種項目可以販售。

 

這種服務本來就沒廣告,你也不能調整版型;不僅沒有獨立的網域名稱,甚至你能填的個人資訊都少得可以。而這種服務最大的優點,則在於盡力做到最優秀、無負擔的創作環境,沒有容量限制,同時也提供了極佳的線上編輯工具。

 

直到現在,Medium 都還沒透露、也沒實踐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回過頭來看,受 Medium 啟發的 note 商業模式就很明確:

 

我建立一個簡單、好用、無負擔的書寫空間,讓你好寫、讀者好讀,降低內容生產與消費上的生理負擔後,讓你有機會自己去跟讀者做生意,而我負責抽這筆生意的成交金額 10%。

 

我有點喜歡這個做法,我也覺得 Medium 未來很有機會做這件事情,畢竟這件事情也跟它的產品和品牌都完全契合。但同時我最疑惑的也是,Medium 或 note 這類服務,都無法讓人在當中擁有並建立「易於辨識的品牌」。

 

我強調「易於辨識」的意思,在於想利用 Medium 建立個人品牌是相當困難的;必須靠用戶追蹤、文章被推薦上平台首頁等「連結」來創造。如果沒有這些連結,你在上頭寫得再開心也沒用。

 

不過,這點似乎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你我都正在使用一個最方便的個人品牌工具:社群平台;不論是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或是其他都包含在內。換言之,既然個人品牌的建立與行銷工具都這麼完善了,何不就專注在內容生產與商業媒合上就好呢?

 

最後回歸到內容,大概只有在日本這個市場,才會有把「文字紀錄」、「漫畫」、「小說」、「攝影」與「音樂」等類型全部擺在一起,卻會不感到違和的事情。note 的誕生、以及它能做到的事情,都不是憑空出現,而是日本過去三、四十年各種媒材出版事業的累積。

 

回頭來看,台灣累積了些什麼?我們能用這個累積去創造什麼樣的新內容平台?這是個開放問題,我也沒能力回答,只能先埋下個思考種子,再慢慢灌溉。

 

 

作者補充:

 

1.「致敬」這說法的確切靈感來源,是 TechCrunch 在 2014 年的報導,當中提到創辦人有意識到 Medium 的存在。可能我有點擴大解釋,因為推出時程差兩年,「表面上」的精神又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歡迎打我臉,本人最喜歡被糾正。

 

2. 至於為什麼會找到這個 note 這網站:因為昨天吃飯期間在找《快打旋風 5》的角色攻略,找到 かずのこ 在 note 上寫的幾篇文章,就順便逛了一下這網站,並大為驚豔;「人生大部分的有趣遭遇都是意外探索出來的」,大概是這個意思。

 

3. 有趣的是,Medium 最近也落腳日本了,而很多媒體問到 Medium 日本負責人時,都會順便提到 note(或是反過來),雙方各自講了一些自己定位上的差異,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搜尋一下。

 

4. 我看 Medium 大概看一年,但很少在上頭寫,因為編輯器明顯不是為中文設計(中國有類似定位的「簡書」)。最近幾年來,這種「先不管怎麼賺錢,先拿別人的錢來燒、看啥時能改變用戶習慣再說」的案例越來越多。Medium 很明顯也是在做這種事情。至於我的想法……有空再說。

 

raw-image

▲Rocket Café 科技評論網站啟動,一起讓火箭升空吧!

 

 

延伸閱讀:

【Rocket Café 科技評論】LED燈、太陽能板:名為「環保」的定時炸彈?

【Rocket Café 科技評論】VR 市場尚未成熟,未來三年的機會在哪裡?

【Rocket Café 科技評論】幾個角度看UBER──從舊金山計程車行破產說起

 


 

作者:Manny Li,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專業為遊戲、影音與媒體產業分析。喜歡研究產業背後的脈絡,並用淺白有趣的文字與人分享。

 

封面圖片來源:NOT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cket Café的沙龍
6會員
8內容數
<p>Rocket Café是一個正在募資籌備,預定2016年初才會開門的網站。我們認為影響力才是與從內容中找出價值、讓內容與讀者建立關係,對讀者提供誠實的知識、對產業做出誠實的貢獻,這也是媒體長久穩健經營的條件。</p>
Rocket Caf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6/03/29
<p>當然,革命性的進步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也需要機緣,不是天天、甚至不是年年都能有,但過去這曾經是蘋果的特色、也是蘋果在市場上擁有不凡地位和死忠追隨者的理由之一。而蘋果距離上一次的「革命性進步」已經太久了,久到可能很多人已經在懷疑會不會有下一次。</p>
Thumbnail
2016/03/29
<p>當然,革命性的進步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也需要機緣,不是天天、甚至不是年年都能有,但過去這曾經是蘋果的特色、也是蘋果在市場上擁有不凡地位和死忠追隨者的理由之一。而蘋果距離上一次的「革命性進步」已經太久了,久到可能很多人已經在懷疑會不會有下一次。</p>
Thumbnail
2016/03/08
<p>到時候,那些用舊了的光電設施會怎麼樣呢?如果它們就像鋁罐一樣,能夠很容易地分類、融化、再生,那就沒問題了。但事實不見得那麼簡單,如果不趕快確立資源回收辦法的話,多半可能會變成大量的工業廢料(包括原料可能包含的有害物質在內),一些會被埋在土壤中、另一些可能會被非法丟棄。</p>
Thumbnail
2016/03/08
<p>到時候,那些用舊了的光電設施會怎麼樣呢?如果它們就像鋁罐一樣,能夠很容易地分類、融化、再生,那就沒問題了。但事實不見得那麼簡單,如果不趕快確立資源回收辦法的話,多半可能會變成大量的工業廢料(包括原料可能包含的有害物質在內),一些會被埋在土壤中、另一些可能會被非法丟棄。</p>
Thumbnail
2016/02/25
<p>Dream Big,做就要做大。人家有 Facebook,你也要有自己的硬體專屬內容平台;例如做成一個 VR 內容界的 Flickr,以便和 Facebook 平台本身的性質做出區隔,這是我的想法。</p>
Thumbnail
2016/02/25
<p>Dream Big,做就要做大。人家有 Facebook,你也要有自己的硬體專屬內容平台;例如做成一個 VR 內容界的 Flickr,以便和 Facebook 平台本身的性質做出區隔,這是我的想法。</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隨著紙媒的沒落,早期靠著搖筆桿、領稿費過日子的作家,已無法回到昔日盛況!但是提供寫作的網路媒體,卻又如雨後春筍般的陸續開台;敲鍵盤投稿的人,亦如滔滔江河水般,一波又一波在網域裡翻滾!
Thumbnail
隨著紙媒的沒落,早期靠著搖筆桿、領稿費過日子的作家,已無法回到昔日盛況!但是提供寫作的網路媒體,卻又如雨後春筍般的陸續開台;敲鍵盤投稿的人,亦如滔滔江河水般,一波又一波在網域裡翻滾!
Thumbnail
◆ 今天的主題 ◆ Medium的編輯器 Medium: 優點/優勢 Medium: 希望可以改善的地方/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Matters 的編輯器 Matters: 優點/優勢 Matters: 希望可以改善的地方/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方格子 的編輯器 方格子: 優點/優勢
Thumbnail
◆ 今天的主題 ◆ Medium的編輯器 Medium: 優點/優勢 Medium: 希望可以改善的地方/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Matters 的編輯器 Matters: 優點/優勢 Matters: 希望可以改善的地方/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方格子 的編輯器 方格子: 優點/優勢
Thumbnail
儘管有關寫作平台比較的文章,早已是一個老掉牙(但又長期不缺人寫+討論)的議題,但這一年,自己在這三個平台上有著一些新的使用習慣,加上各種的風風雨雨,也產生了一些新的體會。
Thumbnail
儘管有關寫作平台比較的文章,早已是一個老掉牙(但又長期不缺人寫+討論)的議題,但這一年,自己在這三個平台上有著一些新的使用習慣,加上各種的風風雨雨,也產生了一些新的體會。
Thumbnail
不敢說 Medium 的這次改動,是真正的有遠見,還是又一枚的糖衣毒藥,只能夠留待時間的驗證。但也期盼其他的寫作平台,看著 Medium 的這一步,也可趁機思考一下既有的營運模式,跟初心的距離,和有如何完善的空間。
Thumbnail
不敢說 Medium 的這次改動,是真正的有遠見,還是又一枚的糖衣毒藥,只能夠留待時間的驗證。但也期盼其他的寫作平台,看著 Medium 的這一步,也可趁機思考一下既有的營運模式,跟初心的距離,和有如何完善的空間。
Thumbnail
再次宣告,停止更新 Medium 平台,又是一段心路歷程,與你分享。
Thumbnail
再次宣告,停止更新 Medium 平台,又是一段心路歷程,與你分享。
Thumbnail
全球知名寫作訂閱平台Medium,從12年至今,也已經過了9個年頭,發展絕對不算順遂,中間也經歷過許多變革,在未來更為競爭的環境之下,Medium有什麼樣的發展考量,都會在這篇寫入。
Thumbnail
全球知名寫作訂閱平台Medium,從12年至今,也已經過了9個年頭,發展絕對不算順遂,中間也經歷過許多變革,在未來更為競爭的環境之下,Medium有什麼樣的發展考量,都會在這篇寫入。
Thumbnail
總之。這不是一個問「我寫什麼有誰要看?」、自我質疑到死的時代,這是一個你想要有人看就得去找人看的時代。
Thumbnail
總之。這不是一個問「我寫什麼有誰要看?」、自我質疑到死的時代,這是一個你想要有人看就得去找人看的時代。
Thumbnail
香港的用戶紛紛跑到各種國外的內容平台經營,當下的政治形勢故然是一道推力,但很大程度上還是跟香港自身沒有合適的內容平台有關。
Thumbnail
香港的用戶紛紛跑到各種國外的內容平台經營,當下的政治形勢故然是一道推力,但很大程度上還是跟香港自身沒有合適的內容平台有關。
Thumbnail
這裡只針對我自己用到上手的平台來比較,否則不公允。 提出各平台最主要的優缺點,和不同寫作規劃的推薦平台。
Thumbnail
這裡只針對我自己用到上手的平台來比較,否則不公允。 提出各平台最主要的優缺點,和不同寫作規劃的推薦平台。
Thumbnail
《寫作平台大比較》─ 獻給想要寫作的你! 對寫作文字平台很感興趣嗎? 正準備要在網路上發布自己的創作? 不知道該怎麼選擇寫作平台? 那就一定要看這篇寫作平台大比較, 讓你一比就知道!
Thumbnail
《寫作平台大比較》─ 獻給想要寫作的你! 對寫作文字平台很感興趣嗎? 正準備要在網路上發布自己的創作? 不知道該怎麼選擇寫作平台? 那就一定要看這篇寫作平台大比較, 讓你一比就知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