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入港:環環相扣的船港作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caption id="attachment_51047" align="aligncenter" width="703"]

raw-image

基隆港與「打鳥」狀態的橋式起重機[/caption]

 

作者:王品芳、施博文 / 攝影:陳薇仲 / 製圖:王奕蘋

 

自日治時期起,台灣國際貿易的興盛便開始帶動了基隆港的發展,1972年基隆港為因應貨櫃化的國際海運潮流而建立了貨櫃碼頭,更開啟了基隆港盛極一時的輝煌年代。

 

不似如今從海洋廣場放眼望去,我們只能看到一整排橋式起重機高高舉起臂膀「打鳥」的蕭條景色,當時的基隆港一天24小時都忙碌得不可開交,碼頭不停歇地進行船隻裝卸作業,夜晚的天空都被碼頭的燈光映得火紅;除了已經靠岸的船舶外,從基隆港外(約外木山漁港一帶)一直到野柳外錨地的海面上,更有眾多大大小小的油輪、散裝貨輪、貨櫃船等,放下船上的錨,定點停泊,引頸等待著引水人出海為他們引航到安排好的碼頭進行貨物裝卸,讓他們可以繼續下一段滿載的航行。

 

[caption id="attachment_51838" align="aligncenter" width="488"]

raw-image

基隆港橋式起重機停工狀態,碼頭工人都稱之為「打鳥」[/caption]

 

來自世界各國的船隻滿載進口貨物湧入基隆港,或騰空貨物、或載運出口貨物離開,為了整個流程的順利進行,並確保人員、財產與國防安全等目的,這個過程由許多或專業、或瑣碎的環節環環相扣而成,在講求效率與專業分工的商業模式中,港務、船務、關務、裝卸、運輸、倉儲等與海運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服務產業應運而生。基隆港作為台灣面對國際的門戶,基隆這座城市承接了港的需求,眾多與港口工作相關的行業或產業林立,如船務代理公司、裝卸公司、報關行、貨運業、倉儲業等等,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風貌。

 

[caption id="attachment_51839" align="aligncenter" width="591"]

raw-image

基隆港西岸貨櫃場工作狀態[/caption]

 

港口船進、船出的景象看來似乎悠閒恬適,但其實從每艘船隻都還沒進港前,港務相關的人員們早已經開始忙碌了起來。每艘船尚未抵達港口前,簡稱船東/船公司的船舶所有者或他們委託的船務代理,都要在指定時間前先就該艘船舶向各機關單位辦理各種申請或簽證事宜,例如船舶進港預告、申請檢疫許可等,以便相關單位進行船席及船隻進港順序的安排、檢疫作業、引水作業的申請與調度、聯絡拖船,使船隻能順利進港靠泊;為了讓船上的貨物順利通過海關、進入市場,船隻抵港前也需要透過所委託的報關行確認相關艙單、卸貨核准單、通關手續等是否完成而能夠順利清關,與裝卸公司、貨運公司、倉儲地點及貨主的聯繫更必不可少;若各國籍的船員要在船隻靠港後下船短暫停留,亦須事前申請船員登岸證……這些都還只是船隻抵港前的部分準備工作而已。

 

[caption id="attachment_51844" align="aligncenter" width="578"]

raw-image

基隆港拖船,有強大的動力和拖曳能力,負有協助大型船舶進出港口、靠離碼頭以及救助失去動力的海難船隻等重要任務[/caption]

 

船舶抵達港區後,從引水人領航進港、靠泊碼頭、檢疫、貨物通關、裝卸、運載,船隻加油、檢修或物資補給,甚至一直到船隻離港,相關事務的實際執行更是考驗各領域工作者的專業、配合默契以及溝通調度能力,否則任一環節的錯誤都可能致使船舶無法在預定時間內離開基隆港,拖延抵達下一個港口交貨的時間,甚至因此造成貿易上的履約爭議或索賠。

 

[caption id="attachment_51841" align="aligncenter" width="575"]

raw-image

貨櫃船與橋式起重機。貨櫃的裝卸作業十分危險,需要人員的高度專業與良好的溝通配合[/caption]

 

光是單純的船隻進港、靠港與離港,就有如此龐雜繁瑣的作業需要處理,在一艘國際貨輪一趟航程中可能不只停靠一個港口卸貨或裝貨的情況下,我們很難想像他們該如何靠一己之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切作業,甚至可能或多或少在溝通上會遇到一些語言障礙……此時,接受委託替船舶處理所有相關事宜的船務代理公司,其所扮演的角色就顯然具有十足的重要性了。

 

[caption id="attachment_51830" align="aligncenter" width="493"]

raw-image

環環相扣的船舶進出港作業流程[/caption]

 

*關於船務代理公司的作業情形與甘苦談,敬請期待下回的訪談報導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雞籠霧雨的沙龍
18會員
16內容數
<p>我們是來自基隆的年輕人,透過採訪與深度報導,寫下基隆這座城市的產業故事。希望透過我們的眼睛,描繪出有著豐富文化與歷史底蘊的基隆。</p>
雞籠霧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6/22
親愛的讀者們: 感謝各方好友長期以來對我們寫作計畫的支持與回饋,由於團隊內部人力與時間的不足,已經有一段時間未能好好進行訪調與寫作計畫,也因此專欄的經營與更新完全停滯至今,很遺憾我們將終止本專欄寫作計畫。 對於在專欄經營停滯的這段期間進行訂閱的新朋友與持續訂閱的老朋友們,真的很不好意思,我們在此致
2019/06/22
親愛的讀者們: 感謝各方好友長期以來對我們寫作計畫的支持與回饋,由於團隊內部人力與時間的不足,已經有一段時間未能好好進行訪調與寫作計畫,也因此專欄的經營與更新完全停滯至今,很遺憾我們將終止本專欄寫作計畫。 對於在專欄經營停滯的這段期間進行訂閱的新朋友與持續訂閱的老朋友們,真的很不好意思,我們在此致
2018/05/26
心干寶貝的工作室位於一棟老公寓的地下室,不同於一樓入口處的狹仄,推開地下室的紗門後,舒展開了的視野內是一個明亮整潔的空間。心干寶貝是吳永安和杜淑姿夫妻經營的海鮮醬品牌,主打以八斗子特色漁產為主要食材,他們也在店裡掛上了自製的八斗子觀光地圖,熱心地和來往的客人分享八斗子的美麗風光和特別的習俗。
Thumbnail
2018/05/26
心干寶貝的工作室位於一棟老公寓的地下室,不同於一樓入口處的狹仄,推開地下室的紗門後,舒展開了的視野內是一個明亮整潔的空間。心干寶貝是吳永安和杜淑姿夫妻經營的海鮮醬品牌,主打以八斗子特色漁產為主要食材,他們也在店裡掛上了自製的八斗子觀光地圖,熱心地和來往的客人分享八斗子的美麗風光和特別的習俗。
Thumbnail
2018/05/26
「行船走馬三分命,豬吃狗睡螃蟹走,聽到報頭(風浪)心就驚。」漁娘船情的老闆娘林大姐,微微笑著用道地有勁的台語念出這段形容漁村生活刻苦的俗諺。小小的咖啡店位在海灣邊,木料搭出頗有東南亞風情的高腳露台上,放著幾組簡單的桌椅,帶著鹽份和水汽的海風一陣陣吹來。
Thumbnail
2018/05/26
「行船走馬三分命,豬吃狗睡螃蟹走,聽到報頭(風浪)心就驚。」漁娘船情的老闆娘林大姐,微微笑著用道地有勁的台語念出這段形容漁村生活刻苦的俗諺。小小的咖啡店位在海灣邊,木料搭出頗有東南亞風情的高腳露台上,放著幾組簡單的桌椅,帶著鹽份和水汽的海風一陣陣吹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基隆正濱漁港位於基隆市中正區,舊稱基隆漁港,是台灣最具特色的漁港之一。正濱漁港建於日治時期1934年,當時為台灣第一大港,曾為繁榮極盛的漁貨商港。但隨著漁船噸位逐漸增加之後,漁港水位不堪負荷,漁業重心轉往八斗子漁港,正濱漁港也逐漸沒落。 2017年,基隆市政府展開「正濱漁港懷舊碼頭色彩計畫」,將漁
Thumbnail
基隆正濱漁港位於基隆市中正區,舊稱基隆漁港,是台灣最具特色的漁港之一。正濱漁港建於日治時期1934年,當時為台灣第一大港,曾為繁榮極盛的漁貨商港。但隨著漁船噸位逐漸增加之後,漁港水位不堪負荷,漁業重心轉往八斗子漁港,正濱漁港也逐漸沒落。 2017年,基隆市政府展開「正濱漁港懷舊碼頭色彩計畫」,將漁
Thumbnail
『鹿港飛帆』是早期鹿港碼頭,商船、貨船、客船、漁船,進出港口的繁榮景象,也正是鹿港擠進『二鹿』排名的原因。
Thumbnail
『鹿港飛帆』是早期鹿港碼頭,商船、貨船、客船、漁船,進出港口的繁榮景象,也正是鹿港擠進『二鹿』排名的原因。
Thumbnail
島嶼流浪第二站「基隆」,停靠在正濱漁港旁鄰島旅宿,難得外頭陽光普照,帶著相機來趟靜態觀察。基隆港都印象「起重機」,低音吵雜,厚重煙硝味,高速呼嘯而過的貨櫃車,橋式貨櫃起重機,軌道式門型貨櫃起重機,空櫃堆高機,是東海街貨櫃區的工作日常,日夜不停歇。
Thumbnail
島嶼流浪第二站「基隆」,停靠在正濱漁港旁鄰島旅宿,難得外頭陽光普照,帶著相機來趟靜態觀察。基隆港都印象「起重機」,低音吵雜,厚重煙硝味,高速呼嘯而過的貨櫃車,橋式貨櫃起重機,軌道式門型貨櫃起重機,空櫃堆高機,是東海街貨櫃區的工作日常,日夜不停歇。
Thumbnail
看海記事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藉由基隆港海上人的工作日誌專訪,栩栩如生地堆砌出港口生氣蓬勃的畫面
Thumbnail
看海記事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藉由基隆港海上人的工作日誌專訪,栩栩如生地堆砌出港口生氣蓬勃的畫面
Thumbnail
《原來貨櫃是這樣子啊!》 作者|小魯文化編輯部 繪者|葉亞璇、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 出版|小魯文化
Thumbnail
《原來貨櫃是這樣子啊!》 作者|小魯文化編輯部 繪者|葉亞璇、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 出版|小魯文化
Thumbnail
基隆「正濱漁港」曾經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大港,現在的漁港雖沒落了,卻有地方的文化工作室與在地商家結盟,聯合以藝術創生的方式,讓地方文化慢慢地轉型。 深耕於基隆的在地文化團隊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沿著海港邊建築了一座無牆無邊界、地域型的永晝海濱美術館,今年以"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
Thumbnail
基隆「正濱漁港」曾經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大港,現在的漁港雖沒落了,卻有地方的文化工作室與在地商家結盟,聯合以藝術創生的方式,讓地方文化慢慢地轉型。 深耕於基隆的在地文化團隊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沿著海港邊建築了一座無牆無邊界、地域型的永晝海濱美術館,今年以"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